武建清
针灸并用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武建清
西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中医科(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并用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有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刺和灸法治疗,20天后进行结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并用对于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针灸并用;针刺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腹泻超过4周者,即中医所谓的“久泻”,常见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后者居多。为了研究针灸并用对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本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所诊疗的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22~74岁,平均年龄(45.63±2.4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2.14±1.06)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内科学》规定:①脾胃虚弱证。主症: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作甚至加重,舌质淡。次症:食后腹胀、精神不佳、食欲不振、苔薄白。②肾阳虚衰证:主症:晨起腹泻,大便清稀,或夹有不消化物,舌质淡,舌体胖,舌苔白。次症: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脉沉细,腰膝软。
1.3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感染性腹泻诊断与治疗》(2008)中的诊断标准:①每日大便次数超过(含)三次;②大便培养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为阴性;③大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红细胞或者脓细胞;④48小时内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⑤年龄超过18岁。
1.4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针刺治疗。针对中脘、天枢、足三里三处穴位,采用酒精含量75%的酒精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20天。对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2支灸条,对神阙和关元两处灸至皮肤潮红,每日1次,持续进行2周。
1.5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包括腹痛、腹胀、排便次数、排便异常和大便性状情况等,定期检查大便、尿液、血液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
1.6疗效判断标准疗效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临床痊愈:大便量、次数、性状恢复正常,其它伴随症状和体征消失;显效:大便次数每天2次左右,几乎成形,其它伴随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比治疗前少70%以上;有效:大便次数和质量基本有所好转,伴随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比治疗前减少35%以上;无效:患者所有症状基本无改变。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作为标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作为标准,组内治疗的前后比较用t(配对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比较用t(独立样本)进行检验。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数+显效+有效)/总人数×100%。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
2.1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痊愈的患者有10例,该组的总有效率是90%。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痊愈患者有11例,该组的总有效率是95%。两组的总有效率经过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由(9.24±2.15)下降到(6.17±2.51),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由(9.39±30.1)下降到(4.28±3.11)。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 (例)
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易损伤元气,临床表现通常有脾胃虚弱和肾阳虚衰证[1]。如果长期饮食不均衡,作息不规律,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形成腹泻[2]。《景岳全书·泄泻》中记载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起居失时,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 乃致合污下降, 而泻痢作矣。脾强者滞去则愈, 脾弱者, 因虚所以易泻。”说的就是一般腹泻的原因大多是和脾胃有关,脾胃健康,则气血通顺,身体就会很好;如果使脾胃受寒,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五藏就不能吸收精华,身体会受损,导致腹泻[3]。
长时间的腹泻就会导致身体虚弱,应该以针灸并用补充身体所消耗的元气。脐部以下的无脂肪组织有大量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动静脉,深处就是小肠,如果针灸这个部位,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脐部再往下3寸,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汇处,针灸此部位可以治疗与小肠有关的疾病。关元的穴位是全身元气之所在,针灸此部位能帮助病人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可以温肾培元、强壮身体[4]。中脘控制所有胃病;天枢属于大肠的穴位,针灸此处可以调理肠道;足三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穴位,针灸于此可以调补脾胃肠道[5]。综上所述,针灸并用可以健脾温肾并且止泻。本文通过对我院80例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针刺和灸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由(9.24±2.15)下降到(6.17±2.51),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由(9.39±30.1)下降到(4.28±3.11),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以看出,针灸并用进行治疗的效果大大优于单一针刺效果。慢性非感染性腹泻多由于体虚所致,所以可以针灸并用进行治疗。但引起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治疗时应该对症下药,切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王伟明,刘志顺. 针灸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3): 821-825.
[2]黄钰玲. 针灸并用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 2009, 29(7): 699-700.
[3]裴丽霞,孙建华,夏晨,等.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1): 27-29.
[4]刘春莲.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24): 64-65.
[5]周光远,徐玉芬,陈文宇.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夏季腹泻55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 261-263.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4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093-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韩建军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