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分阶段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6-08-15 00:48陈志平
关键词:分阶段供给侧改革

陈志平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关于构建分阶段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

陈志平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持续不断的延长,七十古来稀已经成为历史,百岁老人也不稀奇了,因此退休以后的老人到其生命终结按目前我国男女的平均寿命计算基本有近三十年的历程,而且会越来越长。三十年占人的生命旅程的三分之一还多,虽然进入老年阶段,对每个人来说三十年的生活很难是一个模式、一样的内容,应该是分阶段、多元化的养老生活。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养老供应侧改革,为小老人、中老人、老老人们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

[关键词]分阶段;多元化养老;供给侧改革

2011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龄在60岁之上的人口已至1.776亿,在我国总人口中占了13.26%,其中,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有8.9%的比重。据联合国相关统计数据标准,当一个国家年龄处于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据全国总人口的10%或年龄处于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7%以上,就可以将该国家称之为人口老龄化国家。1999年起,我国年龄处于60岁及以上人口数便已经占据总人口的10%或以上,此时便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中。据有关推测,至201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已突破2个亿,在全国总人口数中的比例将超15%;至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要达到2.48亿;至2050年,将至4.37亿,届时,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在全国总人口数中的比重可达到31.2%。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相当突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老年人如何养老、老年人在社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模式

目前存在的养老模式大概能归为四大类别:社会供养、自我供养、家庭供养以及社区养老。社会供养社会是一种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作为主体,给予老年人各种生活服务与帮助的养老方式,例如保健、供养、学习以及娱乐等,如养老院、敬老院以及托老所等。集中养老,依靠的更多的是社会力量,社会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很多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以后,便积极地推动社会养老模式的实行,注重社会福利,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各项服务设施。历史地看,社会养老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而自我供养即老年人主要依靠自我经济,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予必要保障;家庭供养即主要为散居形式的养老,通常依靠血缘关系维系,老人的直系家庭成员晚辈给予老人各个层面的生活保障,但由于每一家庭的赡养能力、生活水平都不一样,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就需要更加与其实际需求贴近; 社区养老是近些年我国许多城市探索的一种养老模式,即社区组织动员社区力量实行养老互助,老人之间、邻里之间、社区干部和社区的其他社会组织对社区老人提供各种物资的和精神的帮扶。

二、目前几种养老模式的不足

目前几种养老模式是空间和养老成本分担的分类,是基本保障性的分类,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没有从老年人的生活模式着眼,忽略了老年人老年各阶段的差异性和老年人生活趋向的多元性,更没有把老年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而对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丰富养老模式,满足全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

对于养老应该有开放式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现存的集中养老模式,实际上是把养老局限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上。失能和半失能状态只是养老的最后阶段。老年人退休后,进入老年人行列,但不是马上就进入失能和半失能状态。他们只是离开了工作岗位而已,除了工作,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照常继续进行。而且由于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和束缚,他们有更多的可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们要锻炼身体,要养生;要旅游看世界;学画画,学舞蹈,学唱歌,学养花,搞烹饪,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要上大学,读研究生,追寻逝去的梦想;要学科学,学文化,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要协助子女培养下一代;要赡养自己的老人等等,不一而足。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扩大,他们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生活主体,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国家,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阶段,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和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之间的文明和文化代际鸿沟较大,本世纪内弥补国民文明和文化素质巨大差异的短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任务的着力点就是向上看齐,对老年人加强科学文化和现代生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现代国民素质。所以对于养老事业的顶层设计必须开阔视野,聚焦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人为本,本着“分阶段多元化”原则,拓展、丰富养老模式。

三、分阶段、多元化的基本构想

三十多年养老生活有其阶段性是客观存在。中国人有个逢九的历史传统,实际是对生命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的经验总结。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按十到十五年划分阶段,养老可以分为两个或三个阶段,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应该宜细不宜粗,划分三个阶段比较科学合理,即小老年、中老年、老老年养老。60到75岁为小老人阶段,75到85为中老年人阶段,85以上为老老人阶段。小老人阶段以拓展、完善个体生命价值为目标——创新型养老阶段,中老人以享受一生创业成果、欣赏生命过程为目的——享受型养老阶段,老老人以保全生命为目标——保健型养老阶段。每个阶段都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匹配不同的养老模式。

创新型养老阶段多元化最为复杂。这个阶段是老年人由职业社会到休闲社会的过渡,许多人仍处于半职业状态,如社会兼职、再就业,帮子女带小孩等,多数人有不服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生活安排有许多想法和愿望,这个养老阶段对社会及其家人的依赖性较小,社会和家庭主要是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即可,如想上学的有学可上,想旅游的有优惠措施保障,想做志愿者的政府或社团提供组织等等。它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上。这个阶段基本不是社会负担,某种程度上仍然是社会的贡献者。

享受型养老阶段主要是消费养老。这里的消费养老不同于商界流行的消费养老概念。商界的概念是商家结束商品销售这个过程以后,通常是依照相应所获得的销售总额的一定比例,利用奖励积分的形式按比例返还给消费者,同时,该资金会自动划至消费者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且该账号通常由保险公司保管,并未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增、保值的服务,消费者若已处于老年时期,则就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养老金,也称消费养老。我们定义的消费养老是与享受相联系的,是娱乐为主的养老,在社会上完全是消费者的角色。社会和家庭所要提供的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要把他们作为主体消费者之一,不断进行供应侧改革,研究和引领老年消费,这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商界提供的消费养老就是更好的满足需求的一种创新。如旅游养老即是如此。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年人,这些老年群体喜欢在各个名胜景地购置房产,主要用来游览观光时停歇,形成了这种游览式养老方式。旅游养老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将养老服务、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老人可依据季节变动来选择不同地方去居住休闲。在冬季, 老人可选择较为温暖的亚热带地区过冬, 在夏季,则可选择凉爽的北方避暑。在农村养老也是一种选择。农村空气质量和城市对比而言较为新鲜,生态环境优良,同时生活在农村成本少,现在已经吸引了很多退休老人来养老。许多居住于城市的老人由于原本的故乡就在农村,乐意回归故土休闲;还有一些老人退休收入较低,农村生活成本低,选择在农村养老比较明智;还有些老人偏爱接近大自然,喜欢种草养花、爬山嬉水,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其乐融融。

保健型养老阶段是生命最后期的养老,这一阶段的老人活动范围和半径已经很小了,大多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处于颐养天年的时期,必须医养结合。这个时候需要去托老所、敬老院,居家也要专人护理。这个时期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在哪里养老送终的问题,主要解决生活空间问题、医疗问题、护理问题。这一阶段的老人如采取社会机构养老,养老院、养老公寓是机构养老的主要两种形式。愿意群居的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孤寡老人适用在机构养老,可以居住在养老院。社会养老机构有公益性特征,公益即“公众利益”之意,其实质为对于社会财富的一种二次分配。公益性还包括公益活动,即相关组织或者是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精力、时间以及知识等活动。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是属于这种非营利机构,所以其公益性特征尤为明显。目前我国的公益性养老机构缺口很大,尤其是基层政府要建设一些较为大型的养老社区,以供老年人前来居住,在社区内,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必需的专门服务。

在农村牧区,这个阶段的养老问题比较突出。因为长期以来国家投资和民间资本更倾向于推动城镇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对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和投入并不充分,欠账太多,农村养老服务面临很大的挑战。

四、建立分级段多元化养老模式必须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1. 养老需求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

总的说,养老涵盖三大方面,即经济与物质的供养、精神慰藉以及健康和生活照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满足了老年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后,该群体便会更为重视一些高层次需求,如人身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大致为“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及老有所教。“六个老有”涵盖了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各方面的需求。

老年人看似是一个群体,但是他们却不是一个普通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性,其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虽然老年人的需求大体上呈现一致,“六个老有”是老年群体的共同需求,但是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却是有差异的。只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特性,必然会得出分阶段多元化养老是客观必然性的结论。

2.养老的供应侧改革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关键所在

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时,就是四亿多的老年人,听起来非常可怕,但实际上成为社会和家庭负担的老年人主要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即使这些人仍然是消费者,是社会经济活动循环的必要条件。从人的生命周期一般规律看,这部分人群大约占到老年人的十分之一。这样社会养老问题就不是那么严重了。另外,分阶段多元化养老的结论也使得养老需求具体化了,有利于解决养老供需的恰当匹配。在当下就是要解决供应侧调整改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老年人群体中可利用的供给资源,如小老人再就业,他们是家庭辅助劳动力,是社会义务家庭教育工作者,是巨大的消费群体,这一点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的今天尤为重要。

3.养老事业必须是社会事业社会办

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规划强调“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养老的主体不再仅限于家庭,责任更是部分转移到了政府肩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养老主体也要遵循多元化发展的原则, 政府、 市场、社会应该有所分工、有所侧重,都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明确自己的主要角色及其作用的领域,很好地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切实解决好全社会的养老问题。

4.无论在哪个阶段和哪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仍然是基础

在小老人和中老人阶段,居家是必然的。在老老人阶段,居家也是主流,因为这个阶段最需要亲人的照顾和感情的交流慰藉。长期以来,这类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反哺式”的家庭养老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随着社会变迁,“人口寿命延长”、生育率降低,家庭养老资源减少、“421 家庭结构普遍化”等因素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提出巨大挑战,但由于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总有一些功能是不能被替代的,如血缘关系引申出的精神慰藉,加上中国一向崇尚孝道,家庭终究不可能退出养老的历史舞台,而是会继续在养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养老逐渐兴起,它可以部分替代家庭养老的功能,但无法全部代替,据此政府要对居家养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养老之路。

[参考文献]

[1]方跃.社会养老模式的多元化思考[J].青春岁月,2014,(8):476-476.

[2]孙建萍等.国内外机构养老模式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4).

[3]李曼音等.关于推进多元化养老事业发展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

[责任编辑:李春辉]

Some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Pension Model

CHEN Zhi-ping

(InnerMongoliaRadio&TV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11)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陈志平,男,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社会科学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6)02-0081-04

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2.016

猜你喜欢
分阶段供给侧改革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如何上好病理学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