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婧(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系)
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对其英语表达的影响
杨 婧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系)
目前,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中式表达如“drink tea”,“listen a concert”等普遍存在。一些语言学家指出,学生中式英语问题可能与隐喻意识的缺乏相关。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及其对英语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60名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大二仍在修读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其英语表达能力及隐喻意识。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表达。分析了大学生隐喻意识现状及对其英语表达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的建议。
隐喻意识;数据;动词搭配;短语搭配
长期以来,英语表达不准确是困扰我国众多英语学习者的最大问题,其中中式英语占有很大比重。中国学习者大多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经过多年积累,日常交流必备的英语知识已较为完善,但依然欠缺准确的英语表达能力。在笔者搜集的几篇作文中,就出现了如下句子:“I saw several websites and then I chose a dress on the internet.”“Yesterday,I listened to a wonderful concert with my best friends.”“Sit down,let us drink tea together”.诸如此类,将“浏览网页”表达为”see websites”,“听音乐会”表达为”listen to a concert”,“喝茶”表达为”drink tea”等典型的中式英语,在高校学生的作文里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避免类似现象发生,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部分语言学家提出,学生的中式英语表达与缺乏隐喻意识有关。
随着隐喻意识被视为认知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师都开始关注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多数研究者都集中于学生对特定习语和带有明显隐喻意义的形容词性短语研究,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green eyed”等,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带有隐喻意义的动词使用进行研究。实际上,大量动词的使用都与隐喻密切相关。例如,在中文短语“开电脑”和“开门”中,“开”的意义就不尽相同。在开电脑中,动词开的隐喻意义是启动,因此,所对应的英文表达为“turn on the computer”,这里的开就不能表达为“开门”中的“open”.在这个例子中,“开”的隐喻意思比较隐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隐喻意识才可以判断,不同于“as strong as horse”等短语的明确隐喻意义。许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具有明确隐喻意义的短语时往往不会出错,而在使用隐喻含义较为隐晦的动词短语时,英文表达就会发生错误。因此,本研究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含有隐晦隐喻义动词短语使用的角度出发,以实证方法研究英语学习者隐喻意识对其英语表达的影响。
1.隐喻能力和隐喻能力研究
现代关于隐喻能力的定义是在隐喻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的。基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和Hyme的交际能力,1980年Gardner和Winner在其著作《隐喻能力的发展:对人类学科的启示》中首次提出了隐喻能力的概念,认为隐喻是用类比的方法通过一种事物认识另一种事物的方式,在语言习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学者对隐喻能力有着不同的研究,如Billow(1975)提出理解和产生隐喻与个人认知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中国研究学者严世清(2001)认为,隐喻能力是认知发展能力的一种,是在隐喻中寻找意义。由此可知,隐喻在认知范畴不再仅是文学中运用的比喻手法,而是语言认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Littlemore&Low(2006)对隐喻能力做了更为详尽的描述,提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正确理解隐喻的“原创性”,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快速识别隐喻和创新地产出隐喻。
2.隐喻能力在二语习得中的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和语言水平,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将提高学生隐喻能力融入外语教学。许多学者在二语习得领域对隐喻能力做了研究。Danesi(1992)的研究表明,许多二语学习者在翻译中遇到困难,因为他们没有掌握隐喻系统。在另一项研究中,Danesi对母语为西班牙语的学习者和二语为西班牙语学习者在写作中隐喻的使用情况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在这方面同母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差距。另一位研究学者Wen(2008)也指出,近年有关概念隐喻的研究表明,即使是语言能力很强的二语学习者,也难以完全摆脱母语的影响。
3.中式英语搭配现象研究
Richards(2005)指出,外语学习者所犯三分之一的错误都是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中式英语在英语表达中非常普遍。例如,将“学习知识”直译为“study knowledge”,然而在英文表达中“knowledge”并不能与“study”搭配,因为学习知识的隐喻本意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而不是“study”所表示的“研究”的意义,因此“knowledge”只可以与“acquire,obtain,accumulate,broaden”等词语搭配。Marton在1997年的研究表明,中式英语搭配错误在二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过去的五十年间,许多语言学家都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搭配的概念在1957年由Firth第一次提出。许多语言学家尝试用对比分析法(CAH)来解释搭配错误,即通过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外语来预测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的难点。研究表明,当两种语言类似时,语言学习存在正迁移,即母语对第二外语有正面影响;当两种语言差异较大时,会导致语言的负迁移,即母语对第二外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从隐喻的角度解释此类搭配错误问题。在这种假说里,类似前文举例的“开电脑”等动词短语中的动词“开”被认为具有隐喻意义,而学生是否具有识别和运用此类较为隐晦隐喻的能力与其能否用英语正确表达此类动词短语密切相关。本文从实证角度对此类假说进行验证,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表达中的中式搭配和隐喻意识缺乏之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的问题有三个: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隐喻能力如何影响学习者的英语表达?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本次实证研究主要包含两部分,测试与访谈。问卷测试用于搜集定量数据,访谈则用于搜集定性数据。参与本次实验的被试者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各30名学生。60名被试者都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问卷测试。测试结束后,随机挑选其中的10名被试者进行了访谈。
在收集和分析学生作文的基础上,问卷旨在通过对含有隐喻意义的动词在动宾短语中的用法来测试学生的隐喻能力。测试问卷由50个中文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都含有由常用动词组成的动宾搭配,如喝茶、打水等。在这些动宾短语中,动词使用的是隐喻义而非本意,且句子中无明显的“as……as”,“like”和“the same as”等比喻词出现。例如,在动宾短语“看演唱会”中,动词“看”并不是“看见”的本意,而是“参加”。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一层的隐喻意义,在表达时就可能出现类似“see the concert”的中式英语错误。在正式测试之前,随机挑选了北京师范大学20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过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问卷进行了调整,将包含同类动词搭配的句子放在了一起,以提醒学生关注相同动词在不同搭配中的不同隐喻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问卷难度。之后,60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30名大一学生,30名大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与了测试,测试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并分析。
测试完成后,对随机挑选的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准确和深入地收集定性数据。访谈的目的是收集学生在做调查问卷时遇到的困难和针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听取学生的建议。访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1)做测试卷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如何理解测试卷上的一些短语,例如“喝喜酒”,“来一瓶”?(3)“喝喜酒”具有隐喻意义吗?为什么?(4)隐喻意识在语言学习中是否重要?(5)如果是,你认为应该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1.测试结果分析
60名被试者在规定时间(1小时30分)内完成了测试卷上的50个汉译英句子。测试结束后,笔者对每个句子的多个翻译版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中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012345678901234567890他他做你昨听快老明文.....................我这把我这他我一我听他他我量有经如他警主我在们学怎天说点板天句们把你们家打看个去说一请给量空理果给察席看报家问么我你,,我子水再 一钥需一饭击了小打你进我你体儿只允我:说他纸里可在们最 要身开来 起匙要起店了很时水刚屋明开温再能许开 :“挺上来不这都近 去份了一 去开的去今我多后了做就天个吧到接他了 现有看客是儿去编 听证。瓶 喝不书看天。网我。了开去证,我待这张 在希到人件,飞了 场我拿不酒 茶了开演开 站要 手了喝明 们你样发 我望一了容 机一 音觉出是。 吧这个唱张 才去 术电喜。 这五做票 们的条。易 场本 乐得来走。把单会。 找开 ?脑酒 儿分,。 开。新事送书 会你就,亲锁子吧 到会 。。 来钟 让会闻。她? 。发会戚。。。 这。坐。 我”。了烧为。去本坐看。了别了书。看 。人 么。。开?先例。可接212321343221222142212112112156 受67495693322236127236485074160 的 不可接受带有2221221122223223112222121 05 9 6 4 中2854530973372456856281625 文字面意义 其他不可11121 111113 526326865680694875 0 46306 105371 接 受的 空1 111111 75487569655996878358586 白3 062000
33333333344444444445总12345678901234567890“....................计今你我春他你我我我他看老你他你老他我做他天经觉天送写是们也在住师看关跑师的们错的是常得到了的看商想学他常这在得留梦要了病公查你了我那着量学校,说件牢慢的想坚吧能别司字还,一篇他好习附 开衣里点作是持,好花让谁开典是 本文们了学近 卷服两,业走走吗开他看让业吗去 书章长,习开 有怎年 你遍群?了你跑摔你的?看 。我大 你了 益么了 写全众”“ 。 开了 倒 不日 看 还的 的家 。样。 完世路我个!。听子医 留。文店 ? 了界线不价我。生 着 章。吗。。知吧的的呢。?道。话好。,的。我。们只能等着瞧了。”11 1324141141251313211 8 6 8 5224154109839661288 99 9 31222232123212 445547 6 20428879484033 0 1811 4 2121 11 272187536030572 5810 05 7 4 1 11111111112 9799 93898 110010020714
在3000条结果统计里,可接受的翻译占了1189条,约占39.6%;仅按字面意思完成的中式英语错误翻译约占32%;而其他错误和空白翻译分别各占结果总数的28.4%。而在所有错误翻译中,中式英语错误占53%。由此可见,能够基本正确用英语表达测试卷内容的学生不到40%。在错误的翻译中,对中文字面意思进行直译而导致的错误占53%,表明隐喻意识的缺乏对英语表达有重要影响。以中文句子“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一句的英文表达为例,在测试中一共出现了九种不同译法:
123456789(... . ...HHHH.H HHHN eeee e eeeo snw c rahls o A aao e c w e tu a toan i a c g c k d ns r a h ehew dn e a dtd p ee d a i ad r p )a a e a i pt c pa epei ipa c e iep e eic ocepi c e fee o ci e ec fne o o ce 英 oe f n foe f w o e n f n 文n of ws e en e f wn s w i e 表w n ne s w s osew n s 达ti w i h ns in nis te n i h t t n h t i enhhn te eeh t e n h w et n e n he n p e w ene e a wn we swpne p p w p epew a a as r w a p p s p.ppp es e a e e p r ra rp r..ap.e. pe r r.e . r . 数213322117 38 量
在这九种英文表达中,1和3是可接受的表达,即将“看到一条消息”理解为“读”和“注意到”这一用法,使用“read”和“notice”的学生准确理解了“看”在词句中的隐喻意义。表达为2,5,7,8中的“as”,“look at”,“see”,“watch”和“scan”等的学生受到中文“看”字面意义的影响,忽视了动词在特定语境下的隐喻用法,体现了隐喻能力的缺乏。
2.访谈分析
随机选取参与测试的10名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对隐喻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课堂针对性较弱。在对“测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的回答上,7位学生都表示难以找到词组来表达自己理解的中文意思。同时,也有6位学生表示,在对一些词语,如“喝喜酒”等搭配的中文意义的理解上也存在困难。由此可见,学生的英语表达不仅受到英文隐喻理解能力的影响,也受到中文隐喻能力的影响。在对问题“你认为‘drink wine’和‘go to the wedding’;‘another bottle is coming’和‘give me another bottle’有什么差别”时,被采访的10位学生都能辨别对错。说明通过对比短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搭配的用法。当被问到“短语‘喝喜酒’是否是隐喻”时,6位学生认为这类搭配属于隐喻,因为缺乏“像”,“好似”等意思。另外,4位学生认为此短语属于隐喻,因为短语实际表达的意思不同于其字面意义。在对问题“隐喻意识在英语学习中是否重要”时,10位学生都认为隐喻能力在英语表达中非常重要,但是英语课堂教学鲜有涉及,对于隐喻一词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文学上,对认知领域的隐喻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在“对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的问题上,10位被采访者给出的建议大致有以下几点:(1)增加对于隐喻知识的讲解,特别是对课文中出现隐喻用法的分析;(2)对隐喻的讲解不仅停留在文学方面,更要加强对认知领域的启发,使学生能更多了解类似于测试卷中动词隐喻的用法;(3)希望能更多了解中英文化差异,缺乏文化背景也是中英隐喻差异理解上的一大困难。
对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大二60名学生隐喻意识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较为缺乏对动词在短语搭配中隐喻意义的理解,而这与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特别是中式英语表达错误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与明确的隐喻意义相
比,学生对此类隐喻的理解存在更多困难。访谈表明,即使学生理解短语的中文隐喻意义不同于字面意义,也难以找到对应的英文表达来诠释,即相比中文,学生在英文隐喻意义上的理解更为缺乏。大部分学生认为,隐喻学习非常重要,而大学英语课堂对此涉及较少,希望能在课堂上增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结合访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用法,建立隐喻意识,积累动词特殊用法的隐喻知识;(2)教师应在阅读和翻译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隐喻能力。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短语或句子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其中是否包含隐喻用法;(3)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加强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理解中英隐喻用法的差别。
本研究只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和大二的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在被试范围的选取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日后的相关研究可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探讨学生中英文隐喻意识的差别及对英语表达分别产生的影响,细化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帮助学生减少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达。
[1]B illow,R.A cognitive devel opment st udy of metaphor comprehens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75(31):430-445.
[2]Danesi,M.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The neglected dimension.J.E.Alatis.(Ed.).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eanings.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489-500.
[3]Firth,J.R.Paper s in Linguistics[J].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4]Gardner,H&Winner,E.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S.Sheldon.(Ed.),On Metaphor.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21-139.
[5]Littlemore,J&G.Low.Metaphoric competence and commu 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J].Applied Linguistics 27,2006:268-294.
[6]Marton,W.Foreign vocabulary learning as problem No.1 of language teaching at the advanced level[J].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1997(2):33.
[7]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J].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8]Wen,Q.The Study of higher level of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English graduates[J].Academic Degree and the Education of Graduates,2008(10):23-25.
[9]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 (6).
[10]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M].山东:山东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