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宏
(温州市公安局,浙江温州 325000)
新形势下提升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质效的探索与思考
——以温州市龙湾区为例
□周振宏
(温州市公安局,浙江温州 325000)
温州市交警支队三大队,突出问题导向,锐意开拓进取,主动亮新招,力推“组合拳”,有效破解工程车、外籍货车、电动自行车等一系列管控难题,探索践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背景之下交通事故“控大压量”的有益之道。针对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形势的嬗变,做好交通事故“控大”工作要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助推打造大交管格局;以信息科技为先导,强力推动警务实战化;以机制强警为本位,筑牢前端安全防护网;以铁军建设为指向,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
公安改革;交通管理;事故预防;龙湾区
近年来,在温州城市东移的进程中,地处城市沿海的龙湾区呈现出建设开发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大建设、大开发的背后则是凸显了“人、车、路”三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客观上也加剧了交通风险,给平安创建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作为龙湾公安交管的主力军——温州市交警支队三大队,秉持“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内拓外延,聚力破局,面对新形势下的公安交管工作的新特征、新挑战,锐意进取,大胆尝试,积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交通事故防控模式。
本文试总结该大队2015年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特别是有效破解工程车、外籍大货车、电动自行车等一系列管控难题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实绩,探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背景之下交通事故“控大压量”的有益之道,以期为新形势下推动公安交管纵深发展,实现更大交管效益提供参考。
浙江温州作为浙南东部沿海大都市,以活跃的商贸经济闻名于世。随着城市建设开发的纵深推进,交通出行需求与日俱增,交通事故防控压力也在高位运行。面对一系列新变化,2015年,温州市交警支队三大队抓住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有利契机,紧扣新形势下公安交管新特征,围绕“平安清净交通、助推赶超发展”这一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举措、高标定位”为着力点,不断致力于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交管质效的探索实践,着力打造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有效模式。
数据显示,2015年,温州市交警支队三大队全年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40.2万起,全年人均查处交通违法行为5583起,列全市各交警大队第一。辖区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2014年减少33人,同比下降42.31%,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死亡事故数量创历史最低值,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100%。
(一)猛药治疴,放大号牌增质效。龙湾地处温州城市边郊,由于辖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目前,市区建筑工地的废弃渣土都是运往龙湾瓯飞填埋场,因此辖区也成为渣土运输车队的必经之路。上述工程车主要在夜间“集结”行驶,噪音扰民严重,路口闯红灯、随意变更车道、挤逼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超速等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交通事故多发,同时,因超载引发的“滴、漏、散”现象严重,对路面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据统计,2014年,该大队辖区发生涉工程车的重大交通事故26起,共造成27人死亡,占辖区当年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4.62%;因工程车超载、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而引起的市民投诉件达100余件,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对此,该大队主动亮剑,以破解“污损号牌躲避电子监控”这一难题为突破口,创推“重点车辆放大识别号”,号牌具体规格为55×110cm,由附有反光膜的大型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强制悬挂于车身后部,切实消除驾驶员侥幸心理,提升了夜间整治效果,有效解决工程车辆监控抓拍不清晰、取证难的“问题”,对工程车超速、超载、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产生有力震慑,进一步规范了工程车驾驶员的行车行为。目前,市区行经龙湾方向的所有渣土车以及龙湾九家混凝土运输企业的混凝土车已全部安装“放大识别号”,并逐步向社会其它工程车(如矿渣、码头短驳运输车)进行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平安时报·交通周刊》以“车辆识别号放大死亡事故数下降”为题重点报道了该项创新举措,“人民网·温州频道”“新浪网”“腾讯·大浙网”“浙江在线”等国内主流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因成效突出,2015年,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领导专程带队到三大队开展重点车辆监管工作调研,并在全省推广“重点车辆放大识别号”。数据显示,辖区全年涉工程车交通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53%、16.67%。
(二)借力破局,拓展应用严管控。近年来,正值龙湾大建设、大开发,辖区来温务工人员多,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时下热门的重要代步工具,以其价格合理、灵活便捷等优势,深受人们的青睐。据统计,活跃于龙湾的电动自行车至少有86000辆,逐渐成为道路交通的生力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电动自行车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加之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电动车走机动车道、闯红灯、逆向变道、上高架“闯禁”等交通违法现象突出,给道路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在此大环境下,2015年,该大队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以科技提效益,拓展物联网“以卡管车”大数据应用,探索实施“被盗电动自行车巡控拦截法”“交通肇事电动自行车轨迹侦破法”“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定向宣传法”等,推促数据流与业务流的有机融合,为管控、破案等业务工作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有效提升了警务实战化效能。如该大队通过拓展物联网“以卡管车”基站点位数据应用,对辖区瓯海大道高架等道路安全隐患大、交通违法问题突出路段上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点对点”定向宣传,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准确获取行经特定路段电动自行车车主的手机号码,并通过移动公司向其推送精心编制的提醒短信,以达到宣传开路、预防事故的管理成效。2015年,辖区全年涉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20%,涉电动自行车交通肇事逃逸案侦破率100%。
(三)信息采集,摸清底数清源头。受历史因素影响,加之辖区万吨码头、围垦工程运输车需求量大等原因,导致大量外籍常驻货车聚集龙湾。这些车辆户籍化管理不在本地,车管部门的管理不到位,基本上处于失管状态。一些长期未年检的病车无视交通安全直接上路营运,甚至还出现一些外籍驾驶员未办理年检手续直接盖章,伪造年审签章等现象,导致了交通安全隐患层出不穷。据统计,2013年,该大队辖区涉外籍车辆交通死亡事故20起,占当年交通死亡事故总起数35.09%;2014年,辖区涉外籍车辆交通死亡事故20起,占当年交通死亡事故总起数27.03%。同时,由于外籍车辆特别是外籍大货车的车况不容乐观、驾驶员文明驾驶意识差、保险金额不足、交通事故多发,导致事故处理难度较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多。为破解外籍常驻大货车失管和事故多发难题,该大队建立外籍常驻车辆长效监管机制。2015年,该大队参照户籍化管理与重点车辆管理模式,创推“外籍常驻车辆信息登记”新机制,强化信息采集,实行跟踪管理,强势推进基础信息登记、车辆自编号喷涂等工作,并建立“人、车关联”数据库和车主短信数据库,全面掌控外籍常驻货车及驾驶员信息,有效摸清了辖区外籍常驻车辆的“底牌”,进一步挤压非法大货车在辖区的“生存空间”。自推行“外籍常驻车辆信息登记管理”以来,辖区涉外籍货车的交通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呈现双降态势。数据显示,2015年,辖区全年涉外籍大货车交通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19.05%。
(四)变革勤务,组建分队强巡控。作为温州市区唯一高架路的瓯海大道,横亘市区东西,素有“交通大动脉”之称,近年来,伴随温州城市东移步伐的加速推进,加之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瓯海大道的交通流量日趋饱和,即便是轻微交通事故,如不及时处置,也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肠梗阻”现象,同时,交通流量的增长也为行人闯禁、非机动车驶入高架等各类交通违法乱象提供了滋生土壤。对此,该大队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巡逻管控模式,抽调精干警力组建一支机动灵活的瓯海大道机动巡防队。以“勤务反应快速、处置工作及时、警情控制平稳”为目标,强力推行“午间+夜间”全天候轮流巡控勤务制度,每日安排巡逻组在辖区瓯海大道东段及周边交通主干道开展高密度、网格化的巡逻管控。通过采取巡守结合、动静结合的联勤管控模式,实现主干道路面动态管理力量的全覆盖,重点强化了行人、非机动车上高架、大货车闯禁、夜间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筑牢了瓯海大道交通安全“防火墙”。统计显示,辖区瓯海大道东段2015年全年的交通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6.67%、25.00%,行人闯禁上高架等突出违法现象明显减少,至今未出现一次严重交通堵塞情况。
(五)因情施策,变革载体促双赢。自“驾驶员硬性学习要求”取消后,驾驶员协会基本不组织开展学习,导致现在的驾驶员安全教育严重缺乏,部分驾驶员仅驾考时有过相对系统的学习。针对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重点车辆的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辖区的安全工作的质效的情况,该大队因地制宜,主动融入公安交管的新思维、新理念,在驾驶员安全教育的思路上进行创新、在管理手段上进行倾斜,创推“外来驾驶员之家”宣教平台。每月组织外来驾驶员定时、定点召开安全教育学习大会,专派路面中队民警精选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典型事故案例、辖区近期事故情况等授课内容,采取轮讲方式与驾驶员“面对面”,有效搭建互动沟通的“连心桥”。同时,精心制作参学会员卡,以倾向性管理方式促使参学驾驶员成为知晓交通法规与安全管理的“明白人”“带头人”,着力打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大会16次,共1200余人参训。自该措施推行以来,双赢效果凸显:一方面,参学的外来驾驶员文明驾驶意识不断提升,与交警建立“朋友式”的信任感,“老鼠见猫”的躲避现象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通过每月轮换沟通,路面一线民警进一步掌握驾驶员心理,使交通管理更趋人性化,填补了重点车辆户籍化管理中驾驶员安全教育的空白,也有效解决了社会驾驶员“散户”安全教育学习难问题。
目前,温州市正在深入推进“五化战略”、“六城联创”,大工程、大项目相继上马。据温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集中开工6批“百亿项目”,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1%。随着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市域铁路S1线、市区“3+1”亮点区块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加速推进,以及瓯海、龙湾等地区百亿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客观上导致了市区大吨位渣土运输车等工程运输车辆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使“人、车、路”三因素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这不仅加剧了交通供需矛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安全风险。
一是交通参与者文明意识弱。对一些机动车驾驶人而言,虽经一系列的驾校培训,但更多的是抱着“应试”目的,文明交通意识依然难以真正在其心间“生根发芽”。同时,自“驾驶员硬性学习要求”取消后,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学习教育缺乏问题渐趋显露,安全知识的缺少、行车心态的浮躁导致一些驾驶人在实际交通过程中出现夜间闯红灯、“闯禁”等交通违法行为,“路怒症”、“开英雄车”现象也时有发生。行人不走斑马线等“中国式”交通陋习也司空见惯。这深刻地反映出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水平之间的“断层”现象,在一定历史阶段难以真正消逝。
二是警力短缺后劲不足。交警是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力量,就该大队而言,现有在职在编民警63人,仅有3个路面中队,却担负着瓯海大道东段13.5公里、机场大道18.4公里、温州大道4.6公里、永强大道11.7公里以及龙湾区其他道路共计270多公里的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大队警力资源分配与实际管辖范围比例悬殊,民警的编制数量与交管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交通管理力量明显偏弱。与此同时,作为基层交警大队,民警不仅长期超负荷在路面一线开展执勤执法工作,而且还时常遭遇非法侵犯,影响着警务效能的发挥。
三是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就该大队辖区而言,由于城市化起步较晚,辖区路网结构复杂、道路等级差异较大、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如龙湾区尚未设立道路设施专项资金,辖区270余公里的主、次干道300多个交叉路口仅安装31个电子警察和35个卡口抓拍系统。目前,辖区缺损交通标志1523个,缺损交通标线57420平方米,待建隔离设施、护栏6528米、警示柱1690根,一系列数字的背后则是当前龙湾交通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
四是道路新建扩建迅速。近年来,龙湾处于大建设、大开发阶段,原有路网结构不断被“翻新”。同时,为缓解行车难压力,当地政府对新路建设基本采取“边建设、边通车”方式,并没有按照道路施工“五同步”要求对新路设施进行建设,导致新路在试通行期间的行车安全隐患突出。如新路瓯江路在2015年发生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其主因是沿线未设置中心隔离设施、人流集中处未施划人行横道线等。
五是交通构成元素复杂。目前,龙湾正处于城市化转型建设时期,城区公共交通短缺、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庞大,电动自行车等短途出行工具存量大,行人不走斑马线等随意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交通元素的复杂性,导致新问题、新状况不断地涌现。2015年,辖区涉及二轮(正三轮)摩托车(电动车)交通死亡事故起数占全年所有交通死亡事故起数的47.83%,成为辖区重大交通事故新的“增长点”。
六是工程车辆数量庞大。目前,温州市区建筑工地的渣土都是运往龙湾瓯飞填埋场,混凝土企业也主要集中在龙湾。每天行经辖区的各式工程车中,仅渣土车就多达800辆以上,来回车次高达4000余趟,且集中在夜间执法薄弱时段行驶,超载、挤逼其他正常行驶车辆等交通违法行为多发,事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公安交管工作大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新的挑战与压力倒逼着交管方式的“更新换代”,传统的“体力型”执勤模式已落伍于交管形势的发展要求,唯有向“智能型”转变、向科技要警力、向文化要战斗力,方可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交管工作新挑战。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民生工程,不仅需要合力共治、依法善治,还应主动融入、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控大”工作始终。步入“十三五”新时期,要紧扣汽车时代特征,推促交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公安交警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有效转变,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一)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助推打造大交管格局。交通事故预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政府主导。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明文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因此,必须集中政府各相关部门力量,突出政府作为事故预防的责任主体地位。以温州交警三大队为例,为打破以往交警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大队以“畅通龙湾”活动为载体,推动龙湾区政府成立道路交通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自上而下构建区政府、部门街道二级“交管委”体系,并确保人员、设施、装备、职责、经费“五到位”。同时,建立实施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辖区道路规划建设、设施维护完善等工作的职责分工及推进时限,采取区领导挂牌督战、区纪委督导问责等措施,推动工作落地。通过不断完善考核问责机制,真正将“交管委”作为横向拉紧部门、纵向通达基层的有效抓手,从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考核推进”的良性工作格局。
(二)以信息科技为先导,强力推动警务实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社会生产形态。强大的数据流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表征。就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而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借力科技整合资源,是实现“警力资源无增长改善”的有效举措。要搭乘大数据应用的“快车”,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实现“数据牵引交管”的新变革,更好地打造“智慧交管”,提升工作效能。针对工程车、外籍大货车、电动自行车管控难题,一方面,要继续深挖重点车辆“云数据”应用,在巩固近些年重点车辆管控成效的基础上,研发运用户籍化监管软件,做到信息掌控前置,主动靠前管理;全面升级“放大识别号”,强制工程车安装侧后部防护装置,利用芯片装载、GPS跟踪等手段,强力压降工程车违法空间;深化拓展物联网数据应用,形成电动自行车热点分析、定向宣传常态机制,将电动自行车管控打造为“控大”新亮点。另一方面,要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公安交管范畴,逐步建成集“指挥调度、动态巡控、信息通畅、研判到位”于一体的大队一级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形成“垂直式”用警、“点对点”调度工作机制,向精确警务要警力,努力将指挥室打造成提升大队实战效能的“倍增器”,从而进一步实现基层交警大队松绑减负、提能增效的目标要求。
(三)以机制强警为本位,筑牢前端安全防护网。一方面,要坚持向勤务要警力,推行“三长制”勤务新模式。将大队划分为若干责任区,推选优秀民警担任责任区警长、路面民警挂牌担任片长、协警无缝隙巡防担任路长,并由大队领导带头联系路面中队,明确各自“责任田”,着力提高辖区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确保巡到位、管到位,努力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城市交通事故预防“点、线、面”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以主动警务理念为引领,推行“动态勤务”,构建“空降式”机动巡防队。按照“平战结合、分级训练、常态长效”的原则,整合资源,前移警力,组建一支快速机动的交通处突“飞虎队”。优先配置最新警用装备,利用警用摩托车机动、便捷特性,对交通要道实行“空降式”快速反应,提升警力“效率值”,打造“一站式布警、网格化覆盖”的警务新格局。
(四)以铁军建设为指向,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硬指标”,把规范实战化训练作为“助推器”,努力实现“警力资源无增长改善”。一方面,探索试行队伍管理“三色”预警机制,采取红黄牌警告举措,对民警任务完成、勤务落实等情况以积分折算。对积分到警戒线的进行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的进行红牌警告,全年两次红牌警告的则年度所有考核排末位。以数据形式直观呈现问题隐患,倒逼责任上肩,激活队伍内生力。另一方面,要继续落实“领导、民警、协警”三级责任捆绑管理、谈心谈话、轮岗交流等制度,全面推进办案区“逢进必查”、接处警回访自查、“六合一”系统时时监查、队伍管理每月督查、涉案财务系统抽查等“五查”工作机制,杜绝发生塌方式、连锁式腐败,形成刚性约束下干事创业的新常态,提升队伍“精气神”,进一步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平安创建新任务、公安交管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型交警队伍。
(责任编辑:常洵)
D631.5
A
1674-3040(2016)05-0104-05
2016-06-19
周振宏,中共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委员、三大队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