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的六个角度

2016-08-15 00:38杨慧霞
传媒 2016年3期
关键词:母亲节新闻报道策划

文/杨慧霞

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的六个角度

文/杨慧霞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媒体都非常重视新闻报道策划。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策划,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按照一定的思路重新组合信息,挖掘出新的内涵和意义,形成一定的报道强势。新闻报道策划不仅扩充了媒体的新闻资源,为独家报道提供可能,还有助于扩大媒体影响力。

节假日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资源。受众会在短时间对一个节日形成集中关注,有关节日的一切信息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节假日的新闻报道策划却非常难做,因为大多数节假日是周期性的,一般一年一次,相同的节日年年做,难在出新意。例如国庆节,几乎每一家新闻媒体每一年都会做新闻报道策划,形成新的报道思路就非常难。笔者结合自己在媒体操作新闻报道策划的经验,总结出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的六种思路。

从历史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几乎每一个节假日,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都会有过往,都有今昔对比,都蕴涵着变化。媒体可以从这种纵向的时间轴线找到一个具体的切入点做新闻报道策划。这种思路虽然不是一种全新的节假日报道策划的思路,但如果这个切入点足够吸引人,仍然可以做出有新意的报道。张厚东在《新闻报道策划的理念与模式》一文中指出,“凸显理念则要求新闻报道策划人深度发掘‘价值昂贵的珍宝’,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链接历史、现在与未来,不仅于‘有’声处(事件新闻)鸣惊雷,而且要于‘无’声处(非事件性新闻)鸣惊雷。”

2014年,新浪网在国庆65周年时做了一个新闻报道策划“家•国的历程——小明和爷爷的故事”。该策划模拟了两个人物:小明和爷爷,用动画的形式描述了爷孙俩的一次对话。该策划从新中国成立65年的历史中,选取了小明和爷爷儿时生活的对比这样一个切入点,运用动画的形式表达,总体介绍了我国65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又通过“画外音”对总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生动活泼又不失高度。

笔者在《楚天都市报》工作期间,参与过一个关于国庆的新闻报道策划“国庆记者手记”。该策划让每一位跑一线的记者写一篇记者手记,回顾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的变化,例如跑经济的记者写武汉近几年经济方面的重要改变,跑时政的记者描述近些年武汉政府的相关重要改革。这无疑也是从历史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从历史的角度做好节假日的报道策划,关键是要找到好的切入点。越是重大节假日,越是宏大的主题,反而要学会从具体、微小的切口进行报道,因为受众更愿意接受具体的、看得见的、包含故事的信息。江地在《年年节日相似 新闻贵在出新——关于国庆节新闻报道策划问题》一文中指出,“凡是做得好的策划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选择报道题材和报道角度时,不是从抽象的道理出发,而是选用那些具体实在的事实,让受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让事实说话。”

从历史的角度做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还有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借鉴,即“旧闻新读”。2000年12月,新世纪第一个元旦到来之际,新华社做了一组极具创意的新闻报道策划“世纪旧闻新读”,选取1900年12月报纸上的报道内容,与现在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来反映一个世纪的变迁。例如其中的报道《忍看舟车苦 喜今日多坦途》,1900年报纸上一篇报道写到从上海到北京需要十多天,以此对比2000年京沪高速公路开通,全程只需十多个小时。在这组策划中,策划者还将1900年的报纸报道拍摄下来,作为图片放到当时的报道中,彰显历史感。“旧闻新读”并非一定要去找几十年以前的旧报纸的报道情况和现在进行比较,更多的时候是关于某一个选题,媒体在多年前关注过,现在再关注,可以将以前的报道作为图片放在现在报道中,并在报道内容上进行前后对比。2006年,《南方周末》在报道克拉玛依大火12周年时,就运用了12年前报道内容的图片,在报道中回顾了12年前的报道。

从人物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一个节假日总会有与之相关的特殊人物,例如母亲节的明星母亲、离异母亲,国庆节的老红军、国旗班的战士、叫“国庆”的人,重阳节的百岁老人、金婚夫妇等。从这些特殊人物入手做节假日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比较简单也不错的方法。

2012年教师节,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启动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报道策划,以乡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报道对象。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参与寻找的记者、编导多达数百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行程十多万公里,中央电视台共拍摄了5万分钟的节目素材,《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讲述》《共同关注》等栏目共播发相关报道近百篇。《光明日报》开辟专栏,发动50多名记者深入乡村,共刊发报道近40篇,其中两篇报道在头版位置刊发,其他人物则以半个版面的篇幅予以报道。该策划报道推出后,这些乡村学校和老师得到了资助,社会更加关注偏远农村的学生和老师。由于该新闻报道策划在社会上反响甚好,促使中央电视台每年教师节都会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报道策划。

很多媒体都会在节假日策划关于特殊人物的新闻报道。2007年国庆节,《长江日报》推出报道策划《国庆值班人的故事》。2013年重阳节,深圳《晶报》做了题为“108位人瑞”的报道策划,对深圳市108位百岁老人进行了报道。

从特殊人物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关键是选什么样的人物进行报道,当然不适合选取媒体已经报道过很多次的特殊人物。例如国庆节,很多媒体喜欢报道叫“国庆”的人,这个选题显然已被报道过多,不够吸引人。

从话题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媒体在节假日到来之前,可以做一些问题或话题的新闻报道策划,受众对这些问题或话题的关注度在节假日到来之前会极高,这样的报道策划极有可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2014年国庆,《北京青年报》推出策划“国庆天安门清扫了多少垃圾”,进而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文明的大讨论。2013年中秋,《北京晚报》做了“失落的节日”的报道策划,谈及被遗忘的中秋习俗。2014年三八妇女节,深圳《晶报》推出了“今天的深圳女工,她们‘敢’做什么”的报道,分析了女工更自主、更懂得维权的话题。2014年母亲节,《晶报》推出了“‘当十项全妈’都拼了”的报道,探讨了如今当好妈妈不容易的问题。还有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和2013年国庆分别推出的“你幸福了吗”“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等都是属于从话题的角度做节假日的新闻报道策划。从话题的角度做策划,一定要注意在节日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推出,持续至节日当天或节日后一两天,因为一旦节日过完,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会下降。

从社会活动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媒体可以在节假日到来之前,组织与节假日相关的社会活动,吸引社会的参与和关注。赵振宇在《新闻报道策划》一书中指出,“新闻媒体积极有序地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并予以报道,已经成为媒体的‘第二战场’,它不仅是媒体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媒体增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2012年重阳节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关注失智老人”。活动内容包括:为“老年痴呆症”更名;为老人发放免费黄手环;推动“老年痴呆症”的免费筛查等。活动从9月21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一直持续到10月23日重阳节。央视作为主办方全程组织活动的开展并进行了详尽的报道,让社会开始关注失智老人这样一个群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该活动报道策划符合央视主流核心媒体的地位,为央视赢得了公信力。

从服务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节假日,尤其是放假的节日,受众自身会有很多关于节假日信息的需求,例如出行、美食、天气、旅游、购物、学习,等等。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与节假日有关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受众。国庆节很多媒体必做黄金周报道,提供出行、天气、旅游等全方位的信息,即是从服务的角度做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母亲节有的媒体推出“妈妈大讲堂”的报道,传授如何做一个好妈妈的知识,还有媒体在母亲节做了“母亲节珍贵礼物大搜索”,为大家提供挑选母亲节礼物的信息。《中国环境报》在2006年世界环境日推出“6•5世界环境日”的专题报道,为受众提供一些环保常识。

从大数据的角度策划节假日新闻报道

新媒体时代新闻呈现方式更加多样,漫画、FLASH、大数据、H5等都是新媒体新闻呈现方式。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体更容易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大数据新闻成为时代的宠儿,精准新闻受到重视。媒体在做节假日新闻报道时也可以考虑从大数据的角度进行策划,关键是要找到好的内容及好的数据对比点。新浪网在国庆65周年时还做过一组很棒的大数据新闻策划“《人民日报》中的家•国”,分析了从建国到2013年期间,《人民日报》中关于“家庭”“国家”以及周边部分词汇的文章数据,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这些词汇在《人民日报》报道中的变化情况。2013年母亲节,《半岛都市报》调查了111名子女,并以图说新闻的形式将调查结果显示出来,这也是从大数据的角度做节假日的新闻报道。

媒体有时不仅仅是从一种角度而是结合多种角度完成节假日新闻报道策划。例如有媒体在母亲节组织单亲妈妈相亲会,这是社会活动和服务两种角度的结合,而一些寻访老红军的报道可能结合了历史、社会活动、人物三种角度。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母亲节新闻报道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母亲节漫画一则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不一样的母亲节
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