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开良
人们初学做菜,或求教于内行,或求教于书刊上的菜谱。对于后者,则往往由于不得其法,做出的菜不理想,甚至面目全非。那么,怎样参考菜谱做好菜呢?
菜谱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菜肴用料名称及数量。名称一般为该原料的俗称,比如鸡蛋不叫鸡卵,苦瓜很少叫凉瓜等;有些原料有不同叫法,即有不同名称,如麻油又常常被称为香油等。原料数量(或分主料、配料、调料的数量)是厨师通过反复实践得出的结果(也不排除估算的可能),里面有些是互为比较的。一般菜肴的用料,并非一成不变。若是机械仿制,即便是用天平称,用量杯量,也未必能做出好菜,因为菜谱是一定的,而原料质地老嫩,炉火强弱,加热时间长短,都是可变因素,用固定的模式来套变化的内容,无异于按图索骥。反之,若能相应地增减其用量,学会灵活替代或取舍(尤其是遇到不合口味的原料,或一时缺少的原料),在做菜中摸索,在操作中提高,自然乐在其中。菜谱里所列“少量”“适量”“少许”者,多是为试做者提供参考,或让人按所列具体数量酌情使用。
第二个层次是菜肴的制作過程。其中包括刀工切配、加热烹调等。至于刀工,手巧者可细之;要求不高者,可适当放粗。而烹调重在油温,一般炒菜用六七成热的油锅,炸菜用七八成热的油锅。
菜谱的第三个层次,一般介绍制成菜肴的特点,它既可作为制作菜肴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又可供试做者参考,即符合所需、口味、质感的菜肴,不妨试做,反之,可另选其他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