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老母亲住院,我去陪护。一天早饭后,家里来人替换我。出了病房,进了电梯,听到后面两位女士聊天。一位说:“这一宿下来够呛!”另一位深有同感:“可不是,咱也这个岁数了,连着白天黑夜折腾,日子长了,怕是病人好了,好人也该折腾病了。”我一回头,见两位和我一样也是鬓发斑白,禁不住会意地笑了。
我们这个岁数,既要照顾好父母,也该留心照顾好自己,不让自己累到了。
我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儿子七十多岁了,身体又不太好,为了照顾好老太太,先是请了保姆,看保姆照顾不好,再换保姆又太难,就想把老太太送养老院。几经做思想工作,老太太总算接受了。到了养老院,看许多儿孙满堂的老人也在这里养老,老太太就舒心多了。住了一段时间,从早到晚,从里到外,从环境到饮食,人家照顾得非常好,儿子儿媳有空还经常来照顾,老太太一个劲儿地说:“来对啦,来对啦!”
这启示我们,请护工、请保姆、送养老院,都是照顾父母可行的变通方式。在变通照顾方式的过程中,要耐心,要慢慢让老人从心理上接受,还要经常看望、亲自照顾。只要真心行孝,变通就会有好效果,老人也会满意。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请孩子帮我们照顾老人。我老母亲几次闹病,都是老人的孙女孙女婿,也就是我的女儿女婿,帮助入院、出院。孙女婿年轻力壮,去医院,从家里背起奶奶就下楼;到病房,从担架上抱起奶奶就安安稳稳放床上。一次,孙女婿开车来接奶奶出院,奶奶说:“咱祖孙俩有缘啊,一到这关键时候就有你!”
还要善于沟通。我老母亲住院期间,老人的几个女儿也轮番来医院照顾她。有时候谁来得晚了些,谁隔的时间长了些,老母亲就会念叨,就会有些抱怨。这天,趁老人状态正好的时候,我伏在床边对老母亲轻声细语地说:“这些天您住院多亏孩子姑姑们的照顾啊,没有她们轮番陪床,我还不累坏了!她们也都是当奶奶的人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又离医院那么远。她们来了,您可得赞扬,可得有笑脸。她们不来我可就转不开了……”老母亲听我说得入情入理,一个劲儿地点头:“嗯,嗯!”
我的邻居秀艳,是个贤惠的儿媳。前不久,她婆婆闹了一场病。婆婆闹病后,秀艳照料得更精心了。那天說起这个话题,秀艳却心有疑虑:“老太太本来许多事都是自己做,可自打闹病,却有点缩手缩脚了。我真怕这样伺候下去,让老太太老得更快了。我打算,我还是该撤就撤,让老太太重新练习生活自理,可我又怕……”我当即表示:“这个想法好,适当让老人生活自理,老人会更自信。”
过了两天,又聊起该撤就撤的话题,秀艳笑了:“您说咋着?老太太挺高兴,又可以自己做饭了,又可以自己整理屋子了。”我老父亲,八十多岁还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口头语就是“我自己行”。我老母亲,身体虽然不太好,却很少让人搀扶,口头语就是“我自己走”。如果老人不理解怎么办?有时候宁可暂时让老人不高兴,也要以有利于激发老人生命潜能为原则,不能盲目照顾过头了。只要父母得到了延缓衰老的好处,真心行孝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