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文献综述

2016-08-13 04:10张春晓张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均等化大学生就业

张春晓 张乐

摘 要:目前,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劳动力大军的主力,而这一群体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遭遇就业歧视,仍然会受到不公正待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笔者首先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和实现均等化路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价,以期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 大学生就业 就业服务 均等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及就业服务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高校毕业生构成了就业大军中的主力。而毕业生也同样遭遇就业难、就业不公平等问题。大学毕业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和不公平不仅妨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秩序,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后学术界围绕大学生就业、就业公平及歧视、就业服务等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甚少,而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几乎没有。

一、关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作为纳税人的公民本应当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一理念在西方国家已深入人心,因此国外不存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提法,更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但在我国就不同了,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差异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体制,国家一直推行的是二元就业服务制度,因此当前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等。关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学者们都只是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不同层面对其概念内涵进行阐述。目前,学术界对此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的研究。麻宝斌、董晓倩(2009)指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政策问题,指出政府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公共资源投入不均、就业歧视普遍且严重、失业救助体系不健全等有违均等化原则的问题,最后并给出了推进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陆海深(2010)以浙江省为例,提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他认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乡二元经济的分割导致的城乡就业的服务差距大、区域间公共就业服务发展不均衡和不同群体间投入不均等。

2.关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路径的研究。陆海深(2010)将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核心目标,并提出了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三个目标和政策建议,如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投入结构及引进竞争机制等。曾湘泉(2009)认为开展对困难就业群体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公共就业服务的最重要职责,建议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履行法定职责,公共服务机构应履行行政职责。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公平。用人单位招聘不得设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歧视性条件,不得将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从国务院下发的通知中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均等的现象。具体说来,大学生就业服务不均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对大学生就业去向存在明显影响。吴正龙(2012)认为同样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在普通企业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单位相比,在沿海一线城市与在内地二三线城市相比,所享受到的养老、医疗、工伤等五项保险有着明显的差异,社会保障的不公平使面对择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社会保障预期更优越的行业。代娅丽(2013)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的,其分割状态造成了就业市场人为的不公平。

2.社会资本因素。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部分组成。社会资本因素使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劳动力进入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享受不同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林成华等(2014)通过调查发现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毕业后能较容易地获得更多稀缺就业资源而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出身劣势阶层家庭的学生则更多地进入了次级劳动力市场而且总体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偏低。学者田益民也有类似看法,指出大学生公平就业原本就是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防止社会阶层固化。而不同阶层的差异通过代际传递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减少了部分大学生通过就业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流动的机会,有悖效率和公平原则。

三、实现大学生公平就业的路径探讨

对于如何通过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失业等问题,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戴勇(2007)指出政府部门应该在就业公平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国家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过程中,应该取消户籍和地域限制。同时应出台促进就业公平和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性文件,规范各类企业的招聘行为。学者赖德胜(2013)运用工作搜寻理论阐述了工作搜寻成本对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产生的影响,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及其他约束性制度加大了毕业生的工作转换成本和解聘成本,从而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有些学者还从公共财政制度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例如孙玉栋指出促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就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转变财政职能,把过去用于经济建设领域的大量的财政支出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1.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概念等很多焦点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2)关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从政府供给的角度研究较多,从公众需求角度研究较少。而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需求角度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3)在实践意义上,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较少,缺少案例分析,多停留在理论描述层面,用实际模型准确计量的文章几乎没有。(4)公共服务包含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多个领域。虽然学者们对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研究较多,但对单项领域或群体性研究较少。例如,大学生或弱势群体就业服务均等化。

2.值得重视和有待探讨的领域。虽然大学生失业、就业难等相关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至今为止其就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深入研究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找出其背后的真正的本质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较少。大学生虽然是高端人力资源,但从政府、社会和高校提供的服务来看,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服务是比较少的,或服务层次只停留在政策层面。其次,研究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必须在我国特有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的大背景下才具有现实意义。国外虽然不存在大学生就业是否均等化的问题,但一些促进就业的对策和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再次,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遭遇的“困难”要有清醒的认识,我国毕竟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实现均等化必然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就业难和失业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这正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就业制度、分配制度等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麻宝斌,董晓倩.中国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9.(6).

[2][3]陆海深.有待深化的课题:公如就业服务均等化[J].中国劳动,2010(2):6-11.

[4]曾湘泉.公共就业服务最重要的职责—开展對困难群体有针对性服务[J].中国就业,2009(8):8-9.

[5]吴正龙.大学生就业公平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33).

[6]代娅丽.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

[7]林成华,洪成文.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社会危机与化解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7).

[8]戴勇.略论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实现途径[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

[9]赖德胜,田永坡.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和政策选择[J].红旗文稿,2009(7).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均等化大学生就业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