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教学的理论与应用性研究

2016-08-13 09:31于洋
乐府新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音符声部旋律

于洋

视唱教学的理论与应用性研究

于洋[1]作者简介:于洋(1978~),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内 容 提 要]本文通过对视唱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视唱教学的目的与动机及视唱教学与专业课学习等关系的论述,明确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视唱、应该唱什么、应该怎么唱的问题;通过对中、外共六部视唱教材目录的对比与分析,明确提出了视唱教材的系统性目录。本文的核心价值是提出了视唱教材的系统性目录与明确视唱学习的音乐性问题。

视唱/内心听觉/系统性目录

一、视唱教学的基本定义、内涵、外延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课程的名称来定义课程性质,而视唱课是这种习惯性认识中最典型的一个。依字而释义,在大多数人看来,“视唱”即是看谱即唱,视唱课的内容就是识谱、唱谱。事实上,视唱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远不止于此。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曾指出:“认为视唱练耳的目的仅仅是训练读谱和音准是不正确的,学会读谱和准确的演唱只是教学的必要基础和解决较困难任务的必要条件。视唱练耳课的进行,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地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4页。

法国是当代视唱练耳课程的起源地之一,被誉为法国视唱练耳教育教学鼻祖的Odette Gartenlaub提出,视唱练耳一定要结合音乐作品本身;明确提出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如七个谱号的学习,节奏读谱的学习,选编来自不同风格作曲家作品的视唱练习,用钢琴听写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练习等等。这就是在法国被称为Formation musical的课程,中文翻译后名称应为“音乐能力学习”。[3]张萌《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记中法视唱练耳教学论坛》,音乐周报2004年11月26日第6版。“视唱练耳”既然是舶来品,那么就应该赋予它相对完整的内涵与外延。

视唱教学的内涵就是加强音乐听觉与音乐表达能力;外延就是将乐理、和声、曲式等知识融汇到视唱教学中去;学习的目的就是促进学习者完整音乐能力的培养。

二、视唱教学的实际应用意义

视唱,是通过对乐谱符号准确、生动的音响再现,从而建立正确的音乐听觉,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音乐审美取向。读谱视唱,是视唱练耳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既是建立和积累音乐语言的最基本方式,又是整体音乐表现能力的最直接体现。[4]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183页。

(一)阅读音乐符号并将音乐符号准确再现

看谱即唱是对视唱教学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识谱并视唱,是视唱教学的首要目的。记录音乐信息的符号构成了乐谱,熟练掌握并准确再现这些符号的声音信息,就成了每个音乐工作者的基本功。一首歌在写作时被称为一度创作,演唱时称为二度创作,听赏时被称为三度创作。写——唱——听,这中间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唱。演唱者能否将创作的歌曲完全准确地再现为音响,这是决定作者与听众间艺术交流的关键一环,而训练此项技能的唯一途径就是视唱。

(二)内心听觉与视唱

音乐是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从事音乐工作的必要前提。音乐听觉的培养,视唱是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唱是人的本能,是人对音乐感知的第一反映。在唱的过程中,听觉系统在内心不断验证着音准与节奏等要素,此时良好的内心听觉也就随之自然地建立起来。视唱练耳课里面的“唱”还不只是视唱,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模唱、听唱、构唱练习。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心里想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把它唱出来。因此,唱也是对听的检验。是否真正听见了、听准了,唱出来才能得到证实。良好的音乐听觉建立之后,将会促进视唱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如此一来,音乐听觉与视唱进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美的音乐表达与视唱

只有音准与节奏的音乐是缺乏活力、没有生命力的。音乐的活力与生命力在于音乐速度、力度、表情的表达。我们可以将速度、力度和表情归于一个词——“音乐性”。在视唱中,“音乐性”的表达不仅要有音准、节奏,更要有句法、力度、表情等构成音乐元素的准确体现。这就好似白水一杯,只能解渴,而茶与咖啡在解渴的同时,能带来丰富的回味。古人常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美妙的音乐绕梁三日,婉转不绝,这音乐若是缺少了“音乐性”,恐怕是做不到的。

而“音乐性”正是学习者在视唱的过程中赋予音乐的情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赋予视唱的音乐中,这样就给了视唱的音乐以生命。活的音乐就达到了美的境界,同时完成了音乐美的表达与传递。

(四)音乐语言的传承、积累与建立

人类知识与技能的传承,造就了古代灿烂的文明,音乐文化也是如此。音乐技能与文化要向前发展,就离不开对于经典音乐语言的传播与继承。当专业音乐教育进入学校教育序列之后,视唱课就是传承前人经典音乐语言的最佳方式。作曲家李劫夫先生曾有一句经典言语:“学会民歌三百首,不会写歌也会溜。”话粗理不粗,此句意在提醒大家,只有在心中积累大量的音乐语言,在将来有所需要之时,才能运用自如。

(五)视唱教学与专业课

任何音乐基础课的学习,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促进不同风格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视唱教学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一部分,脱胎于18世纪中后期法、意音乐学校中的声乐专业课。它发展到今日,早已不局限于声乐专业学习者来学习了,任何音乐专业的学习者,都离不开乐谱,而只要使用乐谱,就需要学习视唱。可以说:准确再现乐谱中所记录的音高与节奏信息,是任何音乐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看谱视唱的训练,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为专业课学习扫平障碍。

三、视唱教学的核心环节——教材的选择

《论语·卫灵公》中曾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教材自然是视唱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一部好的教材,会逐步引导学生从易入难,做到循序渐进,使得教学过程能够事半功倍。

公开出版且流传较广、使用量较大的视唱教材有:《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一级——第八级),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集体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视唱练耳教程》(上、下册),熊克炎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等等。上述教材由于编著者学习、执教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教材的整体构架与宏观体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尤其在难易程度的布局、节奏节拍学习的顺序、民族调式作品的视唱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他们各自的优势与特点。

(一)对比各教材目录并分析

1.以《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一级——第八级),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集体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的视唱部分为例,该教材从:

第一级“C大调、a小调、C宫系统——G大调、e小调、G宫系统——F大调、d小调、F宫系统”;

第二级“D大调、b小调、D宫系统——bB大调、g小调、bB宫系统”;

第三级“A大调、#f小调、A宫系统——bE大调、c小调、bE宫系统”;

第四级“E大调、#c小调、E宫系统——bA大调、f小调、bA宫系统——和声大调——向平行调的转调;”

第五级“五个升号与七个降号的大、小调式——五个降号与七个升号的大、小调式——六个升号与六个降号的大、小调式——五个、六个、七个升降号的同宫系统调——近关系转调——民族调式的近关系转调——近关系转调综合练习——次近关系转调——同主音转调——变化音、多调号与转调综合练习”;

第六级“远关系转调旋律基础(相差三个调号)+C谱号基础(一线谱——二线谱——三线谱练习)——转调旋律与和声(相差四个调号)+一线C谱号练习重复性材料旋律形态——含少量跳进的旋律形态——含大量跳进旋律形态——转调旋律与和声(相差五个调号)+三线C谱号练习重复性材料旋律形态——和弦式跳进旋律形态——上加线训练——三线C谱号与G、F谱号、一线C谱号的混合练习——大调、小调半音阶旋律(直线及曲线式进行)+四线C谱号——含有少量跳进的旋律形态——半音阶旋律;间隔式进行(规则型)+四线C谱号(跳进为主的旋律形态)——半音阶旋律;间隔式进行(不规则型)+混合谱号练习——半音阶旋律;交错间隔式进行+混合谱号练习;”

第七级“中古调式(圣乐类——器乐类)、第二线C谱号基础(级进——跳进)——第一、二、三、四线C谱号变换(多调号——变换拍子)——第三线F谱号(级进旋律——跳进旋律——结合多调号)——G、F、C谱号及七种位置(级进旋律——跳进旋律——结合多谱号——结合变换拍子——综合练习)”

第八级“印象主义音乐——前苏联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新民族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当代中国作曲家”

将上述目录进行小结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该视唱教材的内容构架。该教材将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前三级为音高与调式感觉的初步建立;中间三级为远近关系转调、半音阶与C谱号的预备;最后两级为多谱号视唱与近现代音乐风格的学习。若将此进一步凝炼,则可得出以下结论:“音高的建立——调性音乐——转调——多谱号——近现代音乐风格”。

通过研究《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的目录,我们发现,这部教材的目录体现了“知识体系的技能难易程度优先排列,然后才是技能种类排列”。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六级中的一线谱、二线谱、三线谱练习。出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必要性,教学的过程实际演变成为对于线、间、谱号的识别与再现。相对于学习的一开始就使用五条线、四条间来说,一线谱就简单得多。它可以仅用一条线来表示三度的音高变化。

识谱学习的目的就是在音高的听觉与看谱的视觉上产生完美的融合,因此,从一线谱的三度内音程关系——二线谱的五度内音程关系——三线谱的七度内音程关系,这样逐步增加音程的宽度与视觉识谱的复杂程度,对于学习者在视觉与听觉间建立直接联系有着重要意义,这样的教学比一开始就从下加一线开始学习五条线、四条间的完整五线谱更简单易懂,效果也更突出。

由于线谱的记录音高方式与音的高低位置相对应,可以利用线谱天然的视觉关系优势,从教学的一开始就进行多种谱号的训练,这样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对于除G、F两种谱号外,其他谱号的陌生感。若从课程的一开始就将一线、二线、三线谱内容的学习与“音高——调式的内容”同步进行,将会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提升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2.以《视唱练耳教程》(上、下册),熊克炎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为例。

第一编单声部视唱

第一章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

第一节高音谱号大调宫调式

第二节低音谱号小调羽调式

第二章调式调性的训练

第一节无升降号调各调式

第二节一个升号调各调式

第三节一个降号调各调式

第四节两个升号调各调式

第五节两个降号调各调式

第六节三个升号调各调式

第七节三个降号调各调式

第八节6/8拍子

第九节雅乐、燕乐、湖南特殊调式

第十节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各调式及旋律、和声大调式

第三章较复杂的节拍节奏

第一节5/4 5/8拍子 7/8 9/8 12/4 12/8拍子

第二节变换拍子

第三节三连音与五连音

第四章变化音

第一节大调的变化音

第二节小调的变化音

第五章转调

第一节转调练习

第二节第一线Do谱号

第三节第三线Do谱号

第四节第四线Do谱号

第五节Sol谱号Fa谱号第一、三、四线Do谱号的变换谱号的练习

第六节七个谱号的练习

第二编单声部听写

第三编多声部视唱(二声部与二声部以上的视唱)

第一章二声部视唱

第二章三声部以上视唱

第一节和声性视唱

第二节复调性视唱

第四编多声部听写

通过研究《视唱练耳教程》的目录我们可看到,与《视唱练耳分级教程》不同,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构架体现为技能种类优先:单声部视唱——单声部听写——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听写,在此基础上,二级目录下体现为调式理论的调号数量排列。

该教材在第一编第二章第九、十节中,将民族调式中的三种七声调式——清乐、雅乐、燕乐,湖南特殊调式及四种中古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独立成章节,体现了该教材在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继承。

值得关注的是,本书也将五种C谱号与三线G谱号等不常见的谱号作了系统地介绍,并将多种谱号混合进行多谱号视唱的学习。在这一点上,与《视唱练耳分级教程》是一致的。

3.以《MUSIC FOR SIGHT SINGING》为例

如果说国内视唱教材是为了适应每学期16课时,以课时为编排的基本框架时,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教材是怎样编写的。

《MUSIC FOR SIGHT SINGING》这本教材,是由ROBERTW.OTTMAN和NANCYROGERS共同编写,由PEARSON教育出版集团旗下的PRENTICEHALL(普伦斯霍尔)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美国各学科教材中处于权威地位,该教材目前在美国各音乐院校被广泛采用。

本教材共分为四大部分,21个章节由易到难渐次展开。每一章内容都分为旋律(MELODY)与节奏(RHYTHM)两个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第1-9章:节奏——简单的单拍子、复拍子与他们的基本时值首次分拍与附点、延音线节奏的读谱与双声部节奏视奏;旋律——大小调自然音阶构成的旋律的视唱、即兴编唱;第1-6章使用G谱号、F谱号,7-9章学习使用三线C谱号、四线C谱号;多调号同时进入教学。

第二部分:第10-12章:节奏——音符单位拍时值的二次分拍与附点、延音线节奏的读谱与双声部节奏视奏;旋律——大小调自然音阶为主、兼有和声、旋律、教会调式等音阶构成的旋律的视唱、即兴编唱。

第三部分:第13-19章:旋律——变化经过音与变化辅助音、半音化旋律、近关系转调等旋律的视唱、即兴编唱;节奏——首次分拍与切分音、延音线节奏及变节拍节奏的读谱与双声部节奏视奏。

第四部分:第20、21章:旋律——教会调式音阶的旋律与全音音阶、十二音序列音乐等二十世纪音乐的旋律片段的视唱、即兴编唱;节奏——复杂的二次分拍与休止符、延音线、附点、切分、连音符节奏的读谱与二声部节奏视奏。

该教材的最大特点是:

1.将视唱旋律与节奏训练同步并行展开,使视唱学习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将节奏部分单独集成训练单元,其重视程度优于旋律视唱。

2.从教材的一开始就进入多谱号、多调号学习。这样安排不仅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实用性。

3.即兴编唱环节,贯穿全书的每个章节。即兴编唱的进入,使得新的知识点与技能难点能够随教学内容的进行而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即兴编唱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唱技能的学习效率。

(二)理想状态下的教学目录,从初学到高级阶段

1.从一线谱开始(相对的三度关系),通过变换三种谱号G、F、C,使得学习者从一开始就能够明确了解五线谱及音高的相对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到二线(相对的五度关系)、三线(相对的七度关系)、四线(相对的九度关系)直到完整的五线谱出现。

如此安排初级阶段教学进度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谱线的渐次增加能够使得学习者明确知道,五线谱记录的音高是具有相对性的;当一条谱线出现时,代表了相对确定的三度关系。(如图1)

图1.

在图1中,线上的音符与线上、线下音符均为二度关系,而线的上下两音为三度关系。从一条谱线开始,就能够进行三度以内音程关系的视唱练习;(如图2)

图2.

在图2中,可指定线上音符的音名,第1小节是C,唱名为do,第3小节是E,唱名为mi,第5小节为G,唱名为sol,第7小节为E,唱名为mi,第八小节为C,唱名为do。如此便可组成一条简谱记谱为:的视唱练习。通过熟悉音符与谱线、间的相对位置的对应关系,来熟悉线谱的记谱方式。

当二条谱线出现时,代表了相对确定的五度关系;当三条谱线出现时,代表了相对确定的七度关系。

使用线谱记谱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直观,音高的关系与音符在谱线上的高低位置一一对应,在经过了从一线、二线到三线的学习之后,学习者自然会熟练掌握线谱的记谱。

其次,通过G、F、C三种谱号的结合使用,可以使学习者充分明确并了解三种谱号的意义,在学习中逐步熟悉三种谱号并最终做到应用自如;多种谱号的学习与使用,是衡量视唱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接触到高音、低音、中音、次中音谱号,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越早的接触与使用多谱号,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第三,随着谱线数量的逐步增加,视唱音域可随之增大,这样安排教学可有效地避免因旋律进行时音域范围过宽,无法顺利视唱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多声部视唱从一开始就应该进入学习范围。上述教材中,多声部视唱的内容总是被单独提出来,放在全部内容的中后部进行。似乎告诉我们,只有在一定的单声部视唱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多声部的训练。其实,真正的教学顺序正好与之相反,多声部视唱一定要从开始学习时就进入。

3.理想的教学难度递进安排,究竟应该遵从那条线?

任何教材的编著都必须遵从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程度递进来安排教学顺序。上述教材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难度的递进安排上,首先考虑的都是以调号的多少来安排;调号之后是以变化音数量的多少为标准;几乎没有从其他音乐要素来进行难度递进关系的参考值,如:节奏的简易、复杂等。

理想的视唱教材,必须将调号、变化音与节奏的难易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视唱的曲目必须要明确难度划分的标准,以音准+节奏两条线为主线,辅以级进——跳进+基本时值节奏与休止符加延音线等节奏复杂化等为提纲。

以中央音乐学院《精品视唱教程》[1][2]赵易山主编,付妮、郝卓亚执行主编《精品视唱教程》(初级、中级、高级),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初级、中级、高级)为例:

初级目录:无升降号——一个升号——一个降号——补充练习;

中级目录:无升降号——一个升号——一个降号——两个升号——两个降号——补充练习;

高级目录:一个升降号——两个升降号——三个升降号——四个升降号。

单从目录上来看,本套教材简单至极,只按调号的递增关系进行教学内容的排列。但是如果详细地将全书通览一遍之后,我们发现,在以调号为基本框架的同时,该教材将节奏、节拍、调性、装饰音、变化音等影响视唱难度的因素,将曲目细分为D1、D2、D3、C2、C1、B2、B1等七个不同难度,从而实现了对曲目进行难易程度上的分类。正如该书目录中所说:“这套教材按照曲目的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一个级别既体现了训练过程中独立的阶段性目标,又贯穿了连贯性的整体训练思路。在不同的级别中,都以调性、节奏和节拍的难易程度为线索,进行整体布局。在每个调性范畴内又依据风格的变化、变音的增加、伴奏织体的改变来安排曲目的先后顺序。”[2]

照此方法安排教学材料,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同时兼顾了教与学两方面的需求。从教学的角度讲,授课内容力求完整、全面、重点突出,主题明确;从学习的角度讲,学习内容力争从简入繁,从易到难,简单明了。

(三)经过以上对比与总结,视唱教学的系统性目录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章 基本时值节奏与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自然调式的视唱

第一节单纯分拍、复合分拍与单拍子节奏

1.单纯分拍、复合分拍的基本时值节奏与组合(2/4;3/4;2/8;3/8;2/16;3/16)

2.单纯分拍、复合分拍的首次分拍与休止符的练习

第二节一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自然调式的视唱

1.一线谱、二线谱、三线谱、四线谱的识谱练习

2.五线谱与四种常用谱号

3.一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自然大小调

4.C宫、G宫、F宫系统各调式

5.二声部视唱

6.带有明确半终止与终止要求的即兴编唱填空

第三节单纯分拍、复合分拍与复拍子节奏

1.单纯分拍、复合分拍的首次分拍、二次分拍的节奏与组合

2.单纯分拍、复合分拍的首次分拍、二次分拍的休止符的节奏与组合

3.双声部节奏

第四节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自然调式的视唱

1.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自然大小调

2.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宫系统民族五声调式

3.二声部视唱、弹唱

4.带有明确半终止与终止要求的即兴编唱

第二章附点、切分、连音符、延音线的基本节奏型与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调式的视唱

第一节附点、切分、连音符、延音线基本节奏型

1.单纯分拍时值的附点、切分、连音符、延音线节奏

2.复合分拍时值的附点、切分、连音符、延音线节奏

3.单纯分拍与复合分拍的首次分拍、二次分拍的附点、切分、连音符、延音线节奏

4.双声部

第二节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和声、旋律调式的视唱

1.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和声、旋律调式的视唱

2.四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宫系统调的六声、七声调式

3.二声部视唱、弹唱

4.带有重复、模进等简单旋律发展手法要求的即兴编唱

第三章 各节奏型的初级复杂化组合与七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调式的视唱

第一节各节奏型初级复杂化组合

1.单纯分拍的各节奏型初级复杂化组合

2.复合分拍的各节奏型初级复杂化组合

3.三声部节奏模打

第二节七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调式的视唱

1.七个升降记号以内各自然调式的视唱

2.七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和声、旋律调式的视唱

3.七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宫系统五声调式的视唱

4.七个升降记号以内各宫系统六声、七声调式的视唱

5.二声部视唱、弹唱

6.即兴编唱

第四章各节奏型的复杂化组合与其它调式视唱练习

第一节单纯音符分拍、复合音符分拍的各节奏型高级复杂化组合

1.单纯音符首次分拍、二次分拍的高级复杂化节奏

2.复合音符首次分拍、二次分拍的高级复杂化节奏

3.三声部节奏模打

第二节变换拍子

1.单纯音符间不同重音的组合节奏

2.复合音符间不同音符的组合节奏

3.单纯音符与复合音符间的混合复杂化练习

4.三声部节奏模打

第三节中古调式、二十世纪音乐、当代中国音乐

1.中古调式

2.二十世纪音乐(十二音、全音阶、序列、无调性)

3.当代中国作曲家作品

4.即兴编唱与旋律片段写作

如此安排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习者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得到视唱技能与音乐基础理论、节奏律动、简单旋律写作等知识方面的多重发展,符合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基础课的教学定位。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安排多种谱号、二声部、弹唱、双声部节奏律动等内容,可以使技能学习的种类增加,使本就枯燥的技能练习过程变得多彩有趣。

结语

视唱教学是音乐专业基础课当中对授课内容、完成标准、教学师资等各方面均有较高要求的课程之一。通过本文对于视唱教材系统性目录的研究以及视唱过程中音乐性的表述,阐明了视唱教学实际上对于师资、教材、完成标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学科的方方面面,需要所有教学参与者的思考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门课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责任编辑 姜 楠)

1001-5736(2016)2-0099-5

J613.1

A

猜你喜欢
音符声部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美妙音符
春天的音符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7月,盛夏的旋律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