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及策略研究

2016-08-13 02:09汪莹
关键词:汉译英意向性隐喻

汪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汉译英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及策略研究

汪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摘要:意向性是心智哲学的重要概念。通过比较分析2013年TEM 8考试中汉译英三篇译文对同一概念隐喻的不同处理方式,重点关注翻译活动中原文作者、译文读者以及译者意向性的体现,以此揭示汉译英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对待跨文化性较强的隐喻时,可以忽略其隐喻的价值,直接体现原文作者的意向性。而在处理一些跨文化性较弱的隐喻时,则要尽量保留隐喻的价值,通过各种翻译方法使其在译文中重现。

关键词:汉译英;隐喻;意向性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而隐喻的翻译又是其中的难点。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几乎无处不在,因此,隐喻的翻译成为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综观汉英翻译现状,有关隐喻翻译原则和策略的研究为数不多,从心智哲学视角,探讨意向性在翻译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则更为少见。而汉英翻译以理论研究为主,缺少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分析。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心智哲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2013年TEM 8考试中汉译英三篇译文对同一概念隐喻的不同处理方法,分析总结适用于汉英隐喻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一、隐喻及其翻译的研究现状

隐喻因其生动形象的表达历来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有关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修辞学和诗学》中多次提到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这也影响了其后两千多年西方修辞学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的研究也与认知相结合,向纵深发展,尤其是Lakoff和Johnson,将隐喻研究从字词意义的研究拓展到思维、认知层面[1]3。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并不是文学作品中新奇的遣词造句,而是普遍存在于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思维模式。因此,不仅在文学语言中,在非文学语言中,甚至任何文本中,隐喻都大量存在。随着隐喻的概念性和思维性本质得到认可,隐喻研究成果越发丰富,但“以往的认知隐喻研究因其方法论上的缺点和局限而受到批评,如内省法脱离语境、缺乏跨文化和跨语言方面的视角等”[2]7。

近些年来,有关隐喻的研究有逐渐向多角度、跨学科方向发展的趋势,但这些研究都在同一种语言文化环境中进行。在跨文化的环境下,隐喻的理解是否可能,隐喻的表达又如何进行,这就涉及到隐喻的翻译问题。

较早关注到隐喻翻译问题的是纽马克。他主要从形式与意义对等观念探讨翻译策略,提出了七种翻译方法,并进一步指出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3]113。舍尔夫则用认知方法进行隐喻翻译,在收集大量政治文本隐喻后,运用对比方法分析原文本和目的文本,确定了五种隐喻翻译策略[4]。在国内,张培基等总结了三种较为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套用法[5]160。在此基础上,郭著章、李庆生又总结了五种隐喻的翻译方法[6]134-136。这些隐喻翻译方法的提出基本上是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进行研究。叶子南在简单介绍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础上,从隐喻角度讨论对等、文本和目的等问题,并进一步讨论翻译过程中一些较为具体的问题[7]126-203。这些隐喻翻译的方法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发现,这些翻译方法都没有特别关注汉译英中的隐喻翻译。

二、汉译英中隐喻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大量的汉译英由母语是汉语的中国译者担任,尽管从母语翻译到外语因译文的语言质量等问题受到质疑,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依靠中国自己的翻译来挑起中译外的重任;主要由中国翻译工作者承担中译外的翻译工作几乎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唯一选择’”[8]109。因此,将汉语翻译成不同国家的语言,向世界推广中国文明和文化的重任就落在了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译者身上。由于隐喻的认知性本质,隐喻翻译质量的提高能够整体上提升译文的翻译质量。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视角下,对隐喻的翻译研究可以成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间共性与差异的窗口。这对翻译教学、翻译实践、推广中国文化、跨文化交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翻译活动与心智哲学

本研究选取心智哲学这一视角,是将心智哲学和翻译活动相结合的一次尝试。许多翻译理论研究者都曾指出,意义是翻译的核心。刘宓庆认为:“所谓翻译的实质,就是语际的意义转换。”[9]6萧立明将翻译过程解释为“把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10]4。王东风更提出“翻译的灵魂是意义的语际转换”[11]。而意义一直也是语言研究和哲学研究的核心,这为从心智哲学研究翻译提供了可能。从心智哲学看,语言是心智的镜子,研究语言的一个目的是,作为心智哲学研究的工具,语言有助于揭示心智的秘密。从翻译活动角度看,翻译过程与译者的心智活动紧密相关,而译者又承担着理解源语作者的心智活动与揣摩目的语读者的心智活动的媒介作用。因此,译者的意向性在翻译活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智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在复杂的语际转换之间心智活动的奥秘。

隐喻的翻译总体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步骤。理解是指对信息发送者即原作者的意图及原文意义的理解,表达是指译者在理解原文意义和原作者的意图以及译文目的的基础上制作译文的过程[12]154-155。根据郑小薇对翻译过程中的理想认知图式(ICM)与学生在翻译活动中的认知模式(CM)的对比,发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较为关注源语的表层结构,重视对源语文本语义、语法方面的理解,而忽视对修辞、隐喻、逻辑以及原作者文化背景、世界知识、人生经验方面的联想和体会。这和理想认知模式差别较大,因此在表达过程中,就只能将表层的语义、语法信息在目的语中传递出来,而很难将更深层次的修辞、逻辑、隐喻方面的信息传递出来,更不会联想到目的语所处的文化背景、世界知识以及人生经验[13]。出现上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没能明确两阶段中译者的意向性。

意向性是心智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心理状态和事件指向、关于、涉及或表征某些其他客体和事态的特征[14]100,是人们在进行认识、实践等对象性活动时关指能力的体现。意向性可被定义为:“是对人们在进行意识活动时所具有的‘指向’对象能力的抽象,实现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统一。”[15]从意向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意向性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即它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客体。而在言语主体关指客体的过程中,主体指向的位置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会指向这个位置,这要涉及到意向性的两个维度: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意向内容就是意识活动以什么为其内容和这样的内容如何归结为一定的语言表征方式[15]。意向态度指认知主体怎样处理意向内容,主要有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心理取向三个方面。从心智哲学的角度出发,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将原作者创作文本时的意识活动考虑在内,同时也要将目的语读者的意识活动考虑进来;不仅要关注原作者的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更要关注其匹配目的语读者的意向性。

四、汉译英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及策略

从不同角度讨论隐喻,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隐喻类型。Lakoff等认为,隐喻是人们思考的方式,由于人们的很多体验是相同的,因此会共享许多隐喻思维模式,也就出现很多概念隐喻。也有认知语言学家将隐喻分为意象图式隐喻和意象隐喻。意象图式隐喻就是以上下、内外、容器等为图式基础的概念隐喻,由于其以图式为基础,而图式又是基于感知的,因此这些概念在跨文化过程中较容易被接受;而意象隐喻由于以意象为基础,而意象所反映的物体完全因文化而异,因此在跨文化理解过程中就会带来一定困难。在翻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考虑隐喻在源语中的意义,并将各种层次的隐喻理解透彻,可以通过原作者的意向性帮助理解,将理解过后的原文本输入到下一个阶段,即考虑如何用目的语再现该隐喻体现的意象,这个过程就要发挥译者的意向性统领作用。而译者的意向性的体现是要将读者的阅读目的考虑在内,根据隐喻在译入语中的接受程度,考虑是直接将隐喻译入,还是转换,甚至是舍弃。

下文以2013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 8)中的汉译英试题为例,具体分析隐喻翻译时意向性的体现。

汉语原文:

①生活就像一杯红酒,热爱生活的人会从其中品出无穷无尽的美妙。②将它握在手中仔细观察,它的暗红色中有血的感觉,那正是生命的痕迹。③抿一口留在口中回味,它的甘甜中有一丝苦涩,如人生一般复杂迷离。④喝一口下肚,余香沁人心脾,让人终身受益。⑤红酒越陈越美味,生活越丰富越美好。⑥当人生走向晚年,就如一瓶待开封的好酒,其色彩是沉静的,味道中充满慷慨与智慧。(句子编号为笔者所加)

这篇汉译英从语篇层面看就是一个隐喻,将生活和红酒进行对比,意象隐喻“生活是一杯红酒”贯穿始终。这一意象是整篇文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当尽量保留。从意向性的角度讲,原文中体现的意向内容是“生活”“人生”,而体现的意向态度主要是表达原作者的某种心理取向。在翻译的过程中,原作者的意向性应予以保留,并根据译文读者的意向性做出适当调整。

五、结语

通过实例分析发现,翻译不同层次的隐喻,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对待跨文化性较强,也就是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环境中都较为容易接受的隐喻,通常是一些意象图式隐喻时,可以忽略其隐喻的价值,直接体现原文作者的意向性;而在处理一些跨文化性较弱的隐喻,通常是一些新奇的意象隐喻时,则要尽量保留隐喻的价值,通过各种翻译方法使其在译文中重现。从上文对2013年TEM 8汉译英中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待同一隐喻,译者因其个人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译者对原作者和译文读者意向性的把握,最终将译者的意向性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 We Live By[M]. 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YU N.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3] 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SCHAFFNER 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4(36):1253-1269.

[5] 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6]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7] 叶子南. 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8] 蔡武. “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C]∥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年鉴.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9]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0]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1]王东风. 再谈意义与翻译[J].中国外语,2005(1):71-78.

[12]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3]郑小薇.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索翻译教学中的译者主体性[J].外国语文,2011(1):97-102.

[14]约翰·塞尔. 心脑与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5]徐盛桓. 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2):174-184.

(责任编辑:王菊芹)

收稿日期:2016-02-27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汉译英中概念隐喻的翻译原则及策略研究”(2016-QN-151);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心智哲学视角下的英汉感叹句生成机制研究”(2014BYY024);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汉语新词生成机制及翻译策略研究”(2016-GH-150)

作者简介:汪莹(1982—),女,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4—0145—04

A Study of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n Metapho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WANG Y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The intentionality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Philosophy of Mind. 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version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TEM8 in 2013,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n metapho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re conclu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thors of source texts, readers of target texts and translators. When metaphors can be understood easily in cross-cultural environment, they should be neglected and the author's intentionality should be reflected directly; when metaphors cannot be understood easily in cross-cultural environment, they should be maintained by various means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metaphor; intentionality

猜你喜欢
汉译英意向性隐喻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汉译英一等奖译文】Meditation Before the Image of Buddha (Excerpt)
On Home
浅谈汉译英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
(简论诗创作的意向性)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