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红
利用“活动”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高红
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思想品德教师
·教育就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能引导、欣赏、享受他们的成长。
·付出教师万分的爱心,必能换来学生真情的回报。
·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从现在做起。
·抓住学生的心,管住学生的人。
·我们为师之人不要忘记“育才造土,为国之本”的古训。
静海区实验中学的校龄只有13年,我对高红的了解不少于11年,有以下四点印象。
印象一:普师专业是音乐,却担任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并曾获全区教学表彰一等奖。
印象二:以非中考学科教师身份担纲班主任,开拓了班主任资源与培养路径。对一所历史不长的学校而言,尝试是冒险,而高红则化险为夷。
印象三:朴素无华,全天候出现在学生视野和身旁,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初中教育的规律之一——爱是初中生成长的最重要养料。
印象四:从其教育话语中不难窥见,对学生的教育还有相对“粗犷”之地。在当今教育生态略嫌严峻的时候,也许有家校对撞而起的一丝忧虑。但高红凭借着责任心、良心化解了不良生态的冲击。
我的老同事曾经对我说过至今还敲击着我的话:英雄莫论出处。英雄不是起点决定的,关键在于追求卓越的步伐从未止住。祝愿高红在追求理想教育和自己的教育理想之路上越走越远。
(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校长王建龙)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的问题。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每个框题中都设置了多个“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切实运用“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例如,七年级上册“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正是学生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我的新鲜事”“自我介绍”“你我共成长”三个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言,我只是在一旁适时引导点拨。课堂中,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如,在讲“自我新期待”这一课时,教材中设计的一个小活动是要求学生走访并分别填写父母、同学、教师和自己眼中的“我”,以便让学生扬长避短,找到自我发展的坐标。我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一个“我(不)欣赏这样的男(女)生”的大讨论,将男女生分组,分别要求他们讨论欣赏与不欣赏的异性的某些性格习惯等。学生对这个讨论很感兴趣,讨论的效果很好。男生欣赏“活泼、开朗、大度、有礼貌”的女生,不欣赏“喜欢和男生打闹、小气、过分小心眼”的女生;女生也把她们的标准一一列举。课后我将之整理后贴在教室黑板旁边,让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非常重视自己在异性眼中形象的男女生自己对号入座,对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所觉悟并有所改变。
教材中活动的设置,目的是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有一填表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在进行这个活动时,我请学生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填写表格,使学生明确,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是鼓舞我国人民迎难而上,战胜强敌的不竭力量之源。
在填表的基础上,将活动延伸,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让学生讨论汶川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依靠的是什么精神。(学生会想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鼓舞)
通过进行这两个活动,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两个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民族精神,既看到了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明确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同样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而且培养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材料内容丰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好地运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问题时,我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谈谈我们的美好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家生活的变化与活动内容相联系,说一说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原因。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难点,得出了结论,即“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如九年级“党的基本路线”一节,讲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我对活动进行了灵活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的场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党的基本路线与轮船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活动之中,通过结合演示轮船行进讲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学生很快记住了:“一个中心是一艘航船,两个基本点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充分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通过反省自我,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这一问题时,我没有使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内容,而是对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以寻找身边的“管事大王”代替教材中的“管事大王”的事例,让学生寻找本班中关心集体的同学并列举他们的事迹,分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主教育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恰当巧妙地运用会达到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会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让课堂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推荐的书
☉《人格心理学》,黄希庭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岳麓书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
☉《家教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