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2016-08-12 13:14林耿辉
化学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摘要:提升初三化学复习的实效,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对化学中考试题的命题分析和教学启示,提出了四点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变换知识重构的角度、把握问题设计的难度、拓展教材延伸的宽度、调控课堂结构的密度。

关键词:初三化学复习;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4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复习课是初三化学的一种特殊课型,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感悟化学魅力、把握化学本质。当前,许多化学教师面临“低效复习”的困惑,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未能得到有效训练,能力自然难有实质提高。那么,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师在复习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本文基于对典型中考试题的分析,对化学复习与学生思维训练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的实效。

1 变换知识重构的角度,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具备了这种灵活性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并得到多样化的思维结果。课堂上,学生能否迅速引发联想、调整思维状态、建立联系,是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关键所在。换言之,联想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思维的灵活程度。因此,在化学复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典型的化学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变式”,通过针对性训练,促使学生领悟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增强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最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一 “酸、碱、盐的性质和联系”专题复习的三个角度

角度1:以问题指引探究,训练正向联想

题1 (2011年广东)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 (填“酸”或“碱”或“盐”),试剂A的名称是 。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本题以溶液的颜色为载体,考查的核心知识是“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碱反应。主题与知识点层级分明,关系明晰。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类似的“正向”角度,依据不同的复习主题,引导学生按问题所属,执因索果,沿着隶属关系、因果关系的途径探索方法,进而推断出问题的结论。

角度2:由结果领悟规律,训练逆向联想

题2 (2012年广东)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2SO4→NaCl的转化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这一类型反应能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填一种)。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NaOH→Na2SO4 ;

NaCl→NaNO3 。

(3)在图中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有的可以逆向转化。它们分别是: → ; →

(填化学式)。

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倒着想”或“反其道而思之”。新课教学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的正向思维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所以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的探索。题2就是一类逆向思维典型试题。初看本题,貌似考查“钠的五种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细品第(3)问,却是从“逆向转化”的角度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角度3:迁移问题情景,训练相类联想

题3 (2008年广东)下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④ 。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相类联想,即从性质接近、形式相似的同类内容入手展开联想。例3考查内容与前例相同,但其“一图串联”的问题呈现形式更有效度,适用于统领本专题的复习要点。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可以之为鉴,训练学生的相类联想能力。

2 把握问题设计的难度,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复习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则可以检验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难度小的问题,检验的知识容量小,容易占据大量课堂时间;难度大的问题,检验的知识容量大,但思考强度太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必须准确把握难度。

案例二 源自两道相似的中考计算题的思考

题4 (2011年广东)某兴趣小组从废铝锅底部剪一块铝片,将它放入21.9%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下图(假设酸与氧化膜反应时没有H2产生,其他杂质不与酸反应)。请回答:

(1)从图中看出,该反应产生了H2 g。

(2)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为 g。

(3)求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题5 (2011年无锡)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该反应产生了H2 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2)求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求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

题4、题5都以“铝与酸的反应”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两题的第(1)(2)问都较常规。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两道题目的第(3)问,打破了常规计算题仅涉及“物质质量”的命题形式,提出了更具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化学变化中“元素质量”的相关计算。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认识化学元素”的要求之一就是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可见,此类试题难度虽高,却并未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能检验学生化学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对问题难度的把握,必须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化学的课程标准为落点,只有超越问题难度的“形”,才能实现学生思维深化的“实”。

3 拓展教材延伸的宽度,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的思维必须以开阔的思路为基础。因此,复习过程中,教师在掌握学生已有思维基础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固定的、僵化了的复习模式。一堂有效的复习课,在于教师精心的引导,在于学生主动的参与,更在于对教材适度的拓展。

案例三 从教材到中考的“海水晒盐”

人教版(2012版)教材第一次提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在九年级下册第35页(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时提及“其大致过程如下”。

第二次提及是在九年级下册的第73页(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仅简述为:“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粗盐”。

题6 (2009年广东)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方法。

题7 (2009年广东)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1)上图中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①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虽然化学教材对“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内容仅作简单介绍,然而例6、例7对教材内容的延伸不仅没有超纲,而且打破了学生对于“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只能采用“蒸发溶剂”这一物理方法的定势思维,既丰富了知识内涵,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复习教学要追求高效,教师就不应拘泥于教材,要始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善于“透过纸面挖掘纸背”,不断丰富、完善与教学内容相应的知识,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需要注意的是,拓展教材不是增加教材的知识内容,而是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使其在同一主线上实现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生长点”。

4 调控课堂结构的密度,以加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过程的快慢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敏捷的思维必须以良好的思维状态为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复习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灵活调整课堂结构和节奏,有序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其实,课堂的结构应有疏与密的辩证关系,即在课堂时间跨度、知识容量、学生参与、作业布置等方面,都应讲究合适的“密度”。通过课堂教学的一密一疏,赋予学生以一张一弛,在疏密相间、松紧相宜的课堂氛围中,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精力,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佳状态,逐步加强其思维的敏捷性,从而提升复习的效益。

5 结语

初三化学的高效复习,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优化课堂的结构。化学教师只有摆脱教辅的牵制,深入思考化学复习的规律,大胆突破低效的复习模式,才能构建有个性、充满活力的复习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在复习课堂中享受化学之魅力!

参考文献:

[1]赵华,陆建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11,(9):42~45.

[2]林耿辉.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化学教学,2015,(1):62~65.

[3]王保强.“3+大综合”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J].化学教育,2002,(7):55~56.

[4]王全仁,刘美珍.浅谈化学复习与能力培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8):151~152.

[5]杨海涛.化学课堂中的艺术——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02,(3):21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