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博 王后雄
摘要:教科书的空无内容是指教科书中应该呈现却没有呈现的内容。这些被教科书排除在外,但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课程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分析,发现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在实验安全意识、生态伦理以及性别意识等方面也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存在空无。
关键词:化学教科书;空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1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科书是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校进行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材料。化学教科书的容量有限,呈现的内容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化学学科中最精华的知识和最有用的知识都能出现在化学教科书中。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但没有呈现在教科书上的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空无内容”。
1 空无课程与空无内容
艾斯纳(Eisner)于1979年在《教育想象》(第一版)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空无课程”(null curriculum)概念。艾斯纳认为以往的课程研究的关注点只在学校的实存课程,但实存课程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空缺的领域,这个领域即空无课程。对艾斯纳的观点加以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将“空无课程”定义为学校课程中所缺乏的、应该有而没有、应该教而没教的课程。参照“空无课程”的定义,教科书的“空无内容”可以认为是教科书中应该呈现却没有呈现的内容。
2 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
教科书内容主要以知识形态来体现,化学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分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化学技能性知识、化学策略性知识和化学情意类知识5部分[1],如表1所示。
实验安全意识、生态伦理和性别意识都是化学情意类知识,属于三维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验安全意识教育应该主要以显性的方式呈现,教科书中的生态保护内容未上升到伦理的高度,性别意识教育是在教科书中男性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潜移默化进行的。以感性认知的方式对我国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初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主要是实验安全意识、生态伦理和性别意识教育上普遍存在空无,这种空无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虽然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无从着手的情况。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为例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加以分析。
2.1 实验安全意识内容的缺失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化学教科书中,学生实验的数量显著增加,实验的开放程度也有所增加。对于学生来说,本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化学实验,但是很多学生亲自做实验的机会依然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科书的实验安全意识内容的缺失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更多的实验造成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学校为了安全起见或者为了方便就会减少学生做实验的机会。
人教版高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意识内容的缺失表现在:
第一,实验安全规则方面。首先,只有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正文和选修6《实验化学》的附录呈现了实验安全规则。其次,教科书中的实验安全规则相对来说比较空泛,缺乏具体、详细、可以依照的指示。最后,一些重要的安全规则没有在要用到这些规则的实验中呈现出来。
美国的高中主流化学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在每个实验中详细地说明该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注意事项是非常具体的,是学生阅读后就可以实际操作的,比如“穿好实验服,戴好护目镜,在处理烫手物体时要特别小心,按照老师的要求处理反应混合物与产物”,“束好长发”等等,并且在课本后面的附录中也会详细呈现“实验室安全规则”。这种实验安全规则的呈现方式对我国的教科书也是一个启示。
第二,安全警示图标方面。必修1、必修2都没有呈现,只在选修6《实验化学》上有所呈现。选修6《实验化学》在安全警示图标的呈现上也有不足。《实验安全》在第一单元正文的下面介绍了“易碎”、“易燃”、“易爆”、“有毒”、“腐蚀”五个安全警示图标,在每个实验中都标注了相应的警示图标。但是教科书中的安全警示图标首先不够多,应该增加护目镜、实验服等安全警示图标,且对于这些安全标志并未给予解释,只是简单呈现了图标。以“有毒”这个安全警示图标为例,教科书就仅仅在正文下部呈现了图标。但是国外的一些教材就会在附录中给予这些安全警示图标详细的解释。例如“有毒”图标会在附录中解释为“不要让任何有毒化学试剂与皮肤接触,也不要吸入有毒蒸气,实验结束后洗手”。
总的来说,教科书中的实验安全部分应该整体设计,专题阐述,将实验安全具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在附录中也要呈现化学安全手册作为更专题化的安全教育[2]。具体来说,可以将实验安全规则具化为一个个直观的行为动词,除了呈现在附录中,还应将其融合在每个实验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实验安全警示图标方面,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安全警示图标的种类和数目,在每一册教科书中的实验旁都应该加上安全警示图标,除此之外也应该在附录中对图标进行详细解释,加深学生对图标的理解,充分发挥安全警示图标的警示作用。
2.2 生态伦理教育内容的缺失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生态伦理就是要将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社会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及所有自然存在物。关于生态伦理教育的定义,在学界还未取得共识,但是学者在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上还是有一些相同的地方:生态伦理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其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是生态伦理学,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利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现阶段的中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在校园生活中依然有一些不环保不文明的现象,说明中学生的行动和生态意识有差距,并且对生态伦理也不太了解。这种现状与化学教科书中生态伦理教育内容的缺失不无关系。
教科书中生态伦理内容的空无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中有生态保护的内容,但都没有上升到生态伦理的高度。有研究者对我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类目标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教材内容表现较少的亚类有:爱国感、可持续发展观、学习态度、资源环境态度等[4]。其中呈现较少的可持续发展观和资源环境态度都属于生态教育的范畴,也是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生态教育的主要载体。
资源环境态度占到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总数的4%,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主要集中呈现在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教科书中有生态内容,但是都未上升到伦理的层面。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可持续发展观内容和资源环境态度内容都是侧重于资源的开发,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很少涉及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即将道德关怀范围延伸到所有自然存在物,承认自然存在物拥有不依赖于评价者评价的内在价值。将道德关怀延伸到自然界,学生能从更高的层次理解教科书中的环境保护知识,当人不再是只关注自身的价值而开始承认自然本身具有的价值时,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就不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或者同情、怜悯。这样的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生态教育的实现,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在呈现生态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态伦理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道德关怀的角度来考虑现今世界上存在的生态问题以及人类采取的措施,从这种更高的思想高度上引入生态伦理教育将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生态意识。
2.3 性别意识教育内容的缺失
女性、少数民族等群体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次数过少,是常见于文科教材的空无内容。曾天山老师对教材文化性别偏见进行了研究,从古到今教科书逐渐消除了对种族、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偏见,但隐性的性别偏见依然存在,形成了性别刻板印象的观念[5]。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虽然不至于达到性别偏见的程度,但是在性别意识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缺失,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化学教科书所展示的图片中,人物性别比例有明显的不同,男性形象显然多于女性形象。在一些实验操作图中,常常是出现拿着实验仪器或者正在做实验的男性形象的手或者手臂。再对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男女人物形象进行统计,排除不能明确辨别男女性别的图片,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男女人物、男女科研工作者(指教科书上展示的历史上的科学家或者现代的普通的科研人员)出现的次数及比例如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教科书中男女人物出现的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在性别意识教育内容上应该尽量避免性别刻板印象,书中的插图呈现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在数量上要大致相等。历史上男性科学家形象大大多于女性科学家,所以教科书在呈现历史上的科学家时会更多地出现男性科学家,但是在呈现普通的科学工作者时,教科书可以适当地提高女性工作者出现的频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高中化学教科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无。前面已经分别对3个方面的空无内容进行了阐述,也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同时,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3.1 关于教科书编写
实验安全意识内容和生态伦理教育内容在课程标准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出处,性别意识教育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出现。所以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应该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科书的编写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课程标准在制定时可以更加广泛地听取专家、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声音,吸收不同教育理论的精华,在课程标准的层面减少空无内容出现的可能性。其次,在编写教科书时,要仔细揣摩教科书内容呈现的方式,将情意类知识的隐性和显性呈现有机结合,并且需要及时更新知识理论体系。
3.2 关于教科书的使用
教科书最广泛的使用者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学生不要将学习的视野局限在教科书,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如在做实验前,可以从网络上查找使用所需试剂和仪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培养自己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应勤于思考,不拘泥自己的思维。教师一方面要擅于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知识合理地呈现给学生,不能教条化也不能不知所云;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教材观,深入分析教材,发现教材中情意类空无内容,并合理地将其补充给学生。此外,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学习中减少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对自己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后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陈凯.国外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特点评析及启示[J].化学教学,2014,(5):78~81.
[3]王顺玲.生态伦理及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衡科学.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