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红
某医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杨玉红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药学部(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的不良反应,了解某院不良反应的特点,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方法收集2014年所有的上报不良反应,对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所用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归纳总结。结果ADR以老年患者发生率为最高。临床表现为累及皮肤及附件发生率最高。结论应该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本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此工作,可以加强医院的药物监管,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现收集了某院2014年88例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详实参考资料,进一步加强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收集某三甲中医院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院上报的全年不良反应88份,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
2.1患者的一般情况总ADR数量为88份,男性44例、女性44例,各占50%。10岁以下为0,最大年龄85岁。60岁以上患者60例,占总的发生率68.10%。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2.2患者用药情况患者单一用药50例,合并用药38例;静滴88例,肌注0例,口服0例。
2.3涉及药品分布情况涉及药品44种。中药制剂占27例,比例30.68%,抗菌素占26例,比例占29.54%,涉及药品分类情况见表2。
表1 性别年龄分布表 (例,%)
表2 涉及药品分类情况 (例,%)
2.4累及系统、器官情况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3。
表3 累及系统、器官情况 (例,%)
3.1发生ADR以60岁以上患者相对较多,占68.1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因为老年患者多数基础性疾病较多,而且合并用药比较常见;且老年人各组织器官萎缩,脏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临床药师在对老年人的用药问题上应更加注意,了解老年人的疾病史、用药史、家族遗传史,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状态,药物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药效逐渐调整剂量[2];或者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肌酐清除率实现个体化给药[3]。0~10岁年龄段的ADR为0,与医院无儿科病房和医院的中医性质有关,加上儿科门诊工作量大,以及患者和大夫沟通不如病房更直接、便捷的原因,估计此年龄段ADR可能存在有漏报的情况,工作上尚有欠缺和疏漏,以后应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3.2本组资料显示,本院的ADR全为静脉滴注,上报的ADR中没有口服液和肌注药物的病例,提示有两种情况:①门诊ADR统计不全、有漏报情况,应该改进此方面的工作;②用药途径欠合理,全部为静滴,这与临床滥用和不合理的给药途径有一定关系。不恰当的使用静脉输液是医院内安全注射的一大隐患。滥用静脉给药,不仅浪费了药物资源,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新的风险和痛苦。应该加强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安全用药教育,临床用药要选择恰当用药途径,合理使用针剂。按照建议的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绝不能静脉给药[4]。同时强化上报ADR意识,减少漏报情况。
3.3表2中药制剂和抗菌素类引发的ADR比例各占30.68%和29.54%。提示中药制剂ADR发生率高,要尽可能减少药物联合运用,中药制剂要求的对症治疗是关键。近几年双黄连等中药注射液的风险备受关注[5],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对中药制剂有全面合理认识是减少ADR的有效措施。另外抗菌素种类多且用量大,加强宣传教育,合理引导患者。查看相关病例,有个别使用抗生素无药敏试验,或使用的抗菌素不是药敏试验结果要求的首选药。一方面是患者认知有误,认为一有病必须用上抗菌素,而且是越新越贵才放心;同时个别医护人员存在的其它不良思想,导致ADR发生率的上升。
3.4表3 ADR累及系统及器官统计表表明,皮肤及附件损害的不良反应在本院最为常见,为44例,占总例数88件的50%。其发生的机制主要为过敏,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全年88例ADR中最严重的一例ADR为67岁男性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5 g,患者临床发生大小便失禁情况。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药学服务工作中,应继续加强中药制剂和抗菌素的ADR监测。要想降低中药制剂的ADR,应加强中药制剂的科普工作,科学理性宣传,使公众正确认识中药制剂治疗作用和ADR并存;同时医护人员要更加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加强对患者的用药观察,加大巡查力度,对儿童、老人和初次使用中药针剂的患者应该更慎重用药,切实有效的降低ADR。对抗生素引发的ADR要定期分析总结,结果及时反馈到全院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加强全院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包括医师、住院医师、护理人员和新进人员的培训,培训结果定期公布。加强抗菌素使用的统计,定期评估,评估结果定期公示,与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兑现。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要求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ADR,正确处理,及时上报,多管齐下,切实有效降低ADR,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总之,要想降低ADR,要由责任心强的临床药学专业人员加强宣教,加强培训,加强考核,各级医护人员尽职尽责,要强化安全用药意识,始终绷紧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这根弦,才能真正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丽云.55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哈尔滨医药,2012,32(6):434-435.
[2]杨国瑛,何佩华.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0):933-935.
[3]王怀良,陈凤荣.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6-118.
[4]梁素娇.浅谈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原则[J].医学信息,2009,22(12):19.
[5]王倩,张艳丛,解丽君,等.我国1990年~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6,11(5):226-228.
[6]赵环宇,李嘉静.5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6):361-36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2.00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2-168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任青松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