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寨遗址保护困境与未来展望

2016-08-12 03:45邵小翠临潼区姜寨文管所陕西西安7106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治理困境

邵小翠(临潼区姜寨文管所 陕西西安 710600)



姜寨遗址保护困境与未来展望

邵小翠(临潼区姜寨文管所 陕西西安 710600)

摘 要:姜寨遗址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一处史前聚落遗址,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时期考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姜寨遗址既面临环境破坏等保护困境,又与城市发展存在着矛盾。管理部门应采取改善遗址保护区及周边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建设遗址公园等措施,缓解文物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冲突问题,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姜寨遗址;困境;治理;遗址公园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105

姜寨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掘面积较大的一处,距今约6700年,包含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和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等五期不同的文化遗存,为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研究新石器时期考古及原始社会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如何在保护好姜寨遗址的基础上,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缓解文物保护与周边城市发展的冲突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姜寨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南为临河。临河源于骊山,经临潼区东南向西北流入渭河。遗址北距渭河干流约4公里,处于临、渭两河交汇处,曾经“土质肥沃,依山傍水,当是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居住和开展生产活动的良好场所。”[1]姜寨遗址从1972年开始大规模发掘,历时八年,经十一次发掘,“发现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原始聚落遗址。”[2]整个遗址中心区全部揭露,“发掘总面积达17084平方米,加上局部钻探面积合计约2万平方米左右。”[3]姜寨遗址发掘后,进行了回填保护工作,且第一期文化遗存的西部保留了部分范围未做发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姜寨遗址的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遗址饱受自然侵袭的破坏;另一方面,人为破坏日益加重。

一、遗址保护面临的环境破坏

1.自然环境破坏

(1)河水侵蚀

临河流经遗址的西南部,又有雨水常年冲刷,不断侵蚀遗址保护区,“遗址西南角被临河冲毁一部分。”[1]近年来,临河成为周围居民倾倒垃圾的场所,生活污水及废水排放致使河水污染严重,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村民已基本迁出遗址保护区。但由于临河承载了临潼城区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废水排放,水体污染严重,对保护区及周边环境依然造成严重影响。

(2)植被覆盖

姜寨遗址主要分布于姜寨村,村民除了种植农作物外,还种植石榴、桃树、杏树等经济林木。遗址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地表主要被农作物及石榴树等林木覆盖,而农作物与林木在栽种过程及成长过程中不断壮大的根系都有可能对遗址保护区内的文物遗存造成破坏。

2.人为环境破坏

(1)道路占压

20世纪60年代,临潼县修建从县城到火车站的公路,“公路从遗址东部穿过,挖掉了一批史前墓葬遗存。”[3]这条公路就是后来的车站路,车站路穿过遗址东部,将遗址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目前,车站路依然通行,对遗址保护区造成了直接占压,破坏了遗址的完整性。

(2)建筑物占压

姜寨村位于遗址的西北部,民居等建筑物对遗址保护区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车站路两侧违章建设了建材市场,大部分直接占压在遗址上,对遗址保护土层及埋藏较浅的文物遗存可能造成破坏。由于拆迁工作尚未完成,部分已经搬走的商户又回到建材市场,继续占压在遗址之上,依然对遗址可能造成破坏。

(3)废弃物污染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尤其是污水排放,污染着遗址的整体环境,建材市场也会产生一些垃圾。更严重的是遗址保护区内有三座废旧物品回收站,里面堆放着一些工业废料及不可降解的垃圾材料。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经常清理散落于遗址保护区的固体废弃物,而对液体污染物却没有有效办法,残留废弃物对遗址保护区的土层及地下埋藏的文物遗存都可能造成破坏。

二、遗址保护面临的管理困境

1983年10月,姜寨遗址被当时的临潼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姜寨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姜寨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4月,《姜寨遗址保护规划(2016~2025)》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

1.遗址的管理现状

2008年以前,姜寨遗址的保护管理机构为临潼区文化局。2008年12月1日,西安市临潼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设立姜寨文管所,机构规格为科级。姜寨文管所成立后,工作人员搜集整理了一批原始资料,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与部门合作,编制出《姜寨遗址保护规划》等资料,不断健全文物保护档案制度,“四有”建设已基本完备。

2、遗址保护面临的管理困境

(1)人员不足

姜寨遗址虽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级别仅为科级,同大多数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一样,编制人员不足。除所长为其他单位调入外,其他五名在编工作人员,不仅要承担文物巡查、联系工程等业务工作,还要承担党务、人事、财务等工作,可谓身兼数职。

(2)人才匮乏

基层文博单位管理水平滞后于文博事业发展需求,主要原因是文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目前,姜寨文管所在编人员五名,仅有一名初级职称的文博助理馆员,其他工作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因素客观地限制了姜寨文管所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2)资金缺乏

同其他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一样,姜寨文管所也面临资金困难等问题。姜寨文管所是全额事业单位,没有营业收入。日常公用经费由地方财政拨给,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有限,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由于缺少资金,遗址项目建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三、建设遗址公园

要解决遗址保护与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关系问题,就要兼顾二者,移动大遗址上的群众。[5]早在2004年12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到姜寨遗址调研时,就提出把改善姜寨遗址环境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建设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的保护理念。[3]目前,遗址外正在建设安置房,以妥善安置村民。村民在基本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可享受遗址公园带来的便利,提升生活品质。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村民已基本迁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环境整治

(1)清除废品回收站

清除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废品回收站,并清理散落的垃圾废弃物,彻底解决残留废弃物对遗址保护区土层及地下埋藏的文物遗存可能造成破坏的问题,目前,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

(2)治理临河河道

临河河道治理工程正在进行中,河道中的垃圾已经清理,严禁向临河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对于城区进入临河的污水,采用在临河河道底部铺设管道,将污水从底部管道排出的办法,避免对遗址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河道堤岸还将进行加固防护等工程处理,采取河面种植荷花等措施,进一步美化环境。

(3)清除有害植被

对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及石榴、桃树、杏树等经济林木进行适当赔偿,清除保护区内影响遗址安全的各类植被,避免农作物与林木的根系对文物遗存可能造成的破坏。

(4)拆迁建材市场及民宅

除拆迁遗址保护区的民宅,做好居民拆迁安置工作,减少居民日常生活对遗址造成的破坏外,还要彻底拆迁清除遗址保护区的建材市场,清除贯穿遗址东部的车站路,以消除对遗址保护土层及埋藏较浅的文物遗存可能造成破坏的隐患。

2.改善管理状况

(1)合理分工

虽然工作人员不足,但单位进行了分配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协调好各方关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努力推进拆迁工作、环境整治及遗址公园建设等工程进度。

(2)提升业务素养

继续坚持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学习文博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文博行业动态,学习新政策、新理念。还要进一步鼓励工作人员加强自学,积极参加省市文博单位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水准和业务能力,培养业务骨干,为文博事业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3)吸引社会资金

在工程资金方面,除积极申请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争取社会资金支持,补充财政资金的不足,尽快落实项目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既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又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保护文物的热情,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

3.遗址公园布局

按照遗址保护规划设计,遗址公园将进行分区,主要分为三个区域:

(1)遗址展示区

即遗址保护范围,将重点展示中心广场、壕沟、墓葬区等一期文化遗存内容。遗址展示区将建成遗址揭露展示厅和陈列展示厅。遗迹展示厅的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要求不高于5米;陈列展示厅的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置在展示服务区的西南角,要求不高于9米。

(2)展示服务区

即建设控制地带管理一区,主要进行陈列展示和服务游客,包括陈列展示厅、停车场及游客服务等相关设施。南北两侧设置遗址展示大门,东侧将建成游客服务用房,主要包括售票、医疗救护及游客信息中心等功能,严格控制建筑规模和高度。此外,还将制作遗址解说标示牌、警示标示牌、垃圾收集设施等,规范管理,服务游客。

(3)绿化缓冲区

即建设控制地带管理二区,主要是绿地,对遗址展示区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环境协调区的道路两旁将种植阔叶、地方树种等林木进行绿化,对外侧建筑形成视觉遮挡,改善和提升遗址区及周边的整体环境。

姜寨遗址展示内容与展示方式一览表

四、结语

建设姜寨遗址公园,不仅有利于改善遗址保护困境,也有利于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平衡遗址保护、城市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系,促进文物保护及文化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姜寨遗址作为临潼区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临潼区旅游的新名片,有利于促进临潼区旅游和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R].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巩启明.姜寨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J].人文杂志,1981,(4)

[3]巩启明.姜寨遗址发掘回望[J].中国文化遗产,2010,(1)

[4]曲凌雁,宋韬.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周俊玲.浅谈大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姜寨遗址保护规划(2016~2025)[Z],2016

作者简介:

邵小翠(1984--)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现为临潼区姜寨文管所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民族学。

猜你喜欢
治理困境
困境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
对当前PPP模式困境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