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琼华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习作训练的主要形式,因而我们把它作为原点作文的起点,加强指导。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低年级看图写话指导“四步法”——细看,多想,乐说,敢写。
一、细看: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看图时,要么只看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内容,要么随心所欲,东瞧瞧西看看,看完后对图画内容仍一片茫然。因此,指导观察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观察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的图画时,教师做了如下指导:首先整体观察,让学生感知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哪些景物和人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先看远处的天空、太阳,再看不远处的楼房、灌木丛,最后看近处的树木、竹子、草地、老爷爷、小朋友。教师要求学生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如草地绿油油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绿伞等),并要求他们通过画面中人物的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通过人物的动作发现他们在干什么等。这其实是在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图画。这样坚持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会逐步形成。
遇到多幅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发展变化,一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图画。教学看图写话《猴子捞皮球》时(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师这样指导学生观察:①逐一观察每幅图画,注意图与图之间的变化,看看每幅图画上有什么,人物在干什么。②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这几幅图整体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③仔细观察,找出这几幅图画中最能反映主要事件的那幅图画,为说话、写话时抓住重点做准备。这样指导培养了学生从整体看事物、从局部看联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较准确的把握。
二、多想:结合学生生活,发展想象能力
由于看图作文所给的画面是静止的,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等进行合理想象。这样才能让静的画面动起来,让画中的事物和人物活起来,从而准确地把握图画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教学一年级上册复习四《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图画后,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学生想象:①观察猴妈妈和小猴的表情,想象一下她们在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呢?②观察小白兔的表情,思考她会想些什么,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既理解了图画内容,又提升了想象能力和人文情怀。
三、乐说:激发表现欲望,提高表达能力
看图写话训练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善于说话。如何做到这一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合理想象后,开展看图说话比赛。比赛的方式多种多样,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男女生擂台赛都行。
教学看图写话《动物园看猴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看图说话比赛,要求他们说清楚猴子们的活动情况以及游客的表现。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想到了猴子“倒挂金钩”“挠痒痒”“荡秋千”“扮鬼脸”“说悄悄话”等活动,有的想到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到动物园秋游”“看到猴子的调皮样儿笑得合不拢嘴”等情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把画面内容想象得十分丰富。
四、敢写:抓住主要内容,训练习作水平
有了“看图说话比赛”这个环节作铺垫,学生没有了畏惧心理,迫不及待地想把说的文字用笔记录下来。这是动笔写话的最佳时机。
写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这里的句子完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师要指导学生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二是具体到每一句话,句子的成分要完整,不要出现病句。
二是指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内容的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主要事情来写,要根据画面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二是要指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并尽量把它们写下来;三是要写好开头、结尾,注意过渡,使故事情节连贯完整。
(作者单位:京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