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速经济下工业品与服务业的机遇

2016-08-11 01:34贝明宇曹颖
首席财务官 2016年13期
关键词:企业

文/贝明宇 曹颖

多速经济下工业品与服务业的机遇

文/贝明宇 曹颖

每一个机遇都需要根据中国的宏观趋势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仔细衡量,才能确保在中国多速的经济环境下实现有效竞争。

中国工业企业的领导人们刚刚挥手告别了形势严峻的2015年,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年可能比预期中还要艰难。当我们步入2016年,很多企业对前景依然甚不明确。虽然市场永远无法预测,但是通过分析过去的趋势和事件,我们就能勾画出前方所面临机遇的大致面貌。在中国即将发布第13个五年计划之际,本文总结出了几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它们将决定未来几年里中国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任何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人首先要了解这里的宏观环境。相比起其它大多数市场,中国的商业环境更加深刻地被经济、政治和社会人口的变化所影响。中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在7%左右徘徊,两位数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7%将成为一个“新常态”。但是,是否真的有那么糟糕?如果对比2007年14%的经济增长率,你可以这样认为。可是要知道,7%的增长率相当于2016年新增的GDP为5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20年前整个中国的经济总量,或者说是印度尼西亚在2014年的经济总量。对于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而言,7%完全可以视为一个经济奇迹,然而在中国,我们却称之为经济减速。

很多工业企业在过去两至三年时间所感受到的压力并不一定来自市场增长问题,未来也并非如此。每年6-7%的增长率意味着十年后经济规模将比现在的水平翻一番。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工业领域所依托的终端市场增长依旧将保持强劲势头。然而在近期内,确实有一些其它因素在影响着企业业绩,比如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以及因中国的反腐败运动而导致的资本支出延迟。

中国轻松实现赶超式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五年前,你只需在正确的时机进入正确的领域,就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企业领导人现在所面临的更为重要的问题则是他们是否具备正确的能力、商业模式和产品,以在这个新常态环境下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中国的多速经济

中国在不同领域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多速经济体。有些领域依然表现出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例如,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行业具有上佳表现,而数字技术领域亦持续呈爆炸式增长。但是另一些领域,比如汽车行业,增速则放缓至个位数。

因此,由于平均GDP增长率为7%左右,而某些经济领域的增速远高于这个速度,自然也可能存在增速持平甚至下降的领域。资本设备供应商就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的需求下降而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同时,政府也正积极尝试推动经济再平衡,使其增长更多地趋向于消费和服务,而不是以投资和基础设施为主导。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

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工作人口的规模正在萎缩。这一趋势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压力很有可能将长期保持,服务领域的价格上涨将普遍存在。劳动力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活动将持续向中国境内或境外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人口的城镇化。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10亿人,随着新的劳动力从自给型农业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储备萎缩的情况。

政治因素

与其它任何市场相比,中国的商业环境更多地由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有时是缺位)所确定。2013年底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未来10年的改革方向。

政府宣布了一些重大的模式转变,而且近年来这些转变日益明朗化: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接受较低水平的增长(新常态)以及对环境的关注。政府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从参与并计划经济到逐步退出。中国的经济太大太复杂,政府不能像过去一样采用计划的方式控制经济的所有方面。股票市场在过去六个月的动荡就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中国是否能够切实放开对于经济关键环节的控制,结果尚待观察。

政府所积极采纳的其它主题还包括更多地专注于研发和创新;更强大的反腐体系;鼓励外商在沿海城市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允许私人投资者持有国有企业的股份和控制股权。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的国有企业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多为将一系列企业整合为航母型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并非这些企业的真正拥有者;他们只是代表国务院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国资委不对企业高管进行任命,似乎也并不对其运营进行任何管控。因此,这些改革的目的更多的只是通过合并以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并提升其规模以期形成世界级的大企业。但是实际上更需要的,是让这些国有企业面临更多竞争,以驱动创新和卓越运营。然而这并非国资委的定位,这更多落在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的责任范围。

除了政府在数量往质量的转变、环境意识的快速提升,以及相辅助的经济规划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中国还在去年提出了若干项产业升级举措,包括“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其目的在于从长远角度推动高新技术与创新。

图1 中国宏观趋势

中国制造2025

对于中国应该走向何方,以及企业领导人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开始提供一定程度的具体做法,给出了更加切实的方向。有意思的是,这一规划并未采用传统的五年周期,而是着眼于十年的期限。中国的雄心是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通过创新而非规模或成本来发挥领导作用。要知道,后者并不具有长期价值。

但是,要实现这点并不容易。对于创新方面的规划要在短期内获得收效是非常困难的。与建造机场和电站不同,创新需要时间,而且结果无法预知,真正的创新不会遵从于固定的时间进度。正因为如此,有些重大项目和复杂技术方案的最初目标并未实现(例如,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C919大飞机项目,以及积极推动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有鉴于此,中国采用了十年作为规划周期,并且宣布了该规划后续还将进行三个规划,一直延续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到那时,中国要成为世界领先的制造强国,与全球领导者德国、日本和美国并列。

“中国制造 2025”指明了中国实现其宏大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制造创新、整合技术与工业、强化工业基础、培育中国品牌、推行绿色制造、推动10个关键领域的突破、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服务导向型制造业和制造业相关服务产业,以及制造业的国际化。

该计划也确定了10个在中国多速经济环境中可能会有高增长前景的关键行业:新信息技术、数控工具和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和高科技船舶、铁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电设备、新材料、药物和医疗设备以及农业机械。

或是印度制造?

提前完成计划的要旨是创新:中国需要升级制造业,即实现从数量到质量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中国需要遵循这一道路,否则它陷于中间位置的风险很高。中国在先进制造和创新方面尚无法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竞争,同时,新兴经济体正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迎头赶上,并可能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去年,印度总理莫迪便引入了“印度制造”的概念。

如果你正在中国经营一家工业产品或商业服务公司,接下来要怎么做?对于想要尝试创业的业外人士而言,这意味着什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确保企业以可持续和可盈利的方式发展,让股东们满意。那么,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切实机遇是什么?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前景是相当积极乐观的,前提是你能经受住短期的振荡:

市场力量将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而非由政府主导控制。

经济规模将于下一个10年翻一番。

推动创新和全球化意味着实现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创新、质量和卓越制造成为了关键的竞争抓手 - 通过纯粹的成本驱动型竞 争或政府关系模式实现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然而轻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企业必须仔细挑选适合他们的战场,制定正确的策略并建立相应的能力,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下面,我们挑选出三个既符合主要宏观趋势又能为中国工业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投资主题进行详细说明。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许多中国制造企业为节省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正尝试在生产流程中引入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另外,对于危险行业而言,安全责任正成为一项日益增加的成本,引入机器人就可以帮助降低工人受到危害的可能性。许多汽车零件企业正积极采用机器人技术完成某些工作,比如安全气囊的安装、环氧树脂的应用及塑料部件的超声波焊接。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企业可以帮助客户调整制造流程和采取最佳实践,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图2 中国工业企业的战略重点

绿色能源与新材料。水力发电是中国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但总量有限,因为缺乏合适的新地点。同时,出于环境因素的考虑,中国政府最近已停止了四川省内几座大坝的建设。因此,需要从其它领域实现增长,特别是在中国最近于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做出了承诺之后。

在未来的二十年里,风能和太阳能依然会是新能源时代的支柱,但是,也需要通过一系列其它创新技术来提高能效并为企业创造机遇,包括热交换技术和热能存储介质。政府也正在寻求更为完善的技术(比如天然气),以期在清洁空气和限制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模式演进——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客户需求更为苛刻,我们看到工业产品与服务领域的竞争正逐渐由单纯关注成本而转变。客户越来越注重价值,而供应商则越来越注重降低全周期成本(TCO)——降低停工时间,优化维修过程,提高产品寿命。他们的关注点也不再只是单纯的产品,而是能够整合融资、培训、售后服务和产品开发的整体解决方案。基于这一背景,企业需要提供更能针对应用的产品,帮助客户降低TCO或制造成本,改进产品,减少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毫无疑问,还存在许多其它机遇。但是每一个机遇都需要根据中国的宏观趋势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仔细衡量,才能确保在中国多速的经济环境下实现有效竞争。

总之,中国将持续为工业产品与服务企业提供充分的增长机遇。通过深刻理解宏观大趋势如何对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和竞争态势施加影响,企业领导人能够确定哪些产品或服务会有最大需求,以便于在其生产能力和资源上进行匹配,实现在中国多速经济环境下的有效竞争。

中国化工行业的机遇

在中国经营的化工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决定中国商业环境的宏观趋势。中国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创新的重点关注为化工企业打开了许多可以蓬勃发展的领域,以下将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绿色产品

在去年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宣誓到2030年底前将停止碳排放的增长,到2020年底前停止煤碳使用量的增长。能源结构将继续向可再生能源转变,这为化工行业创造了机会。中国日益严格和规范的环境法规将让这一行业进一步获益。举例而言,对于新材料的需求有望增强,包括建筑用轻质材料、隔热材料以及低辐射玻璃用涂层材料。

对抗空气和水污染,需要实现膜技术、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用化学品的创新(同时适用于商业及住宅用途)。对于电池技术的创新则是实现向新能源汽车重大转变的基本要素。

如果没有绿色制造流程(包括高标准的排放控制、降低废品率,以及整合生产流程),就无法实现排放目标。化工行业也提供解决方案以遏制燃煤发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建筑材料

建筑提供了巨大的节能潜力。房地产开发商将在未来的项目中更多地采用更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这一点已经在地方层面开展起来。

举例而言,天津市政建筑规范已进行了修改,规定所有新建筑必须安装低辐射玻璃,这就给薄膜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化工公司将为所有主要的建筑产品应用提供专业技术和原材料,包括粘合剂与密封材料、建筑材料和预制产品。

研发

随着对于创新关注度的日益加强,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研发活动在迅猛增长,这不止来自于跨国公司,同时也来自于国内企业。化工企业正在扩大其中国研发设施的规模和能力,以巩固其在中国的基础并开发适合本地市场的产品。

我们预期对于创新和先进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例如,越来越多的制药和医疗技术公司将其制造转至中国,API以及先进材料的供应商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以服务其需求。

化工供应商应做好准备,既提供产品,也提供应用知识和现场工程师,以确保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正确应用。他们需要为客户不断扩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最佳支持,从而使他们在客户发布新产品时获取相关业务占据有利地位。

制造

中国快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正在推动制造方法的根本转变,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日益普及。这对于化工生产商而言意味着什么?

除了向OEM 市场和售后市场提供广泛产品的应用机会外,还存在与核心生产流程相关的机会。用于处理专用化学品和危险材料的机器人技术将越来越普及。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化工企业在所承担安全责任方面的支出也日益增加和频繁,机器人技术可以有助于降低工人的相关风险。

我们还可以看到,化工公司在对客户使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物料输送提供建议,以及通过增值服务获得竞争优势方面面临机会。

例如,许多一线和二线汽车公司现在开始积极采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以保持竞争力。他们的许多制造流程可得益于自动化,因为这些流程中通常涉及危险材料,比如装配安全气囊时使用的有毒性的充气叶轮,双组分环氧树脂应用,以及塑料组件的超声波焊接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但是在引入恰当的解决方案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降低污染风险方面,这些公司不一定具备相应的规模和专业技术。这对于先进的化工产品供应商可能就是一个巨大机遇,在他们的客户调整制造流程和采用最佳实践方法时,他们可以提供支持。通过这一过程,化工企业便可以加强与客户的关系,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作者贝明宇为艾意凯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业务联合主管、曹颖为艾意凯咨询工业行业项目总监)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