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茗禾,王 林,张东鹏,洪丽连(.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00084;.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北京 00094)
小学一年级少儿跨栏项目的研究
王茗禾1,王 林1,张东鹏2,洪丽连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2.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北京 100094)
新时期下,我国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呈现新特点,身高最快速增长期已分别由以前的女11岁、男13岁始,提前至女10岁、男12岁。因此,要结合我国青少年出现的新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少儿田径项目的教学。从4岁开始可以开始进行协调性的训练,在4~8岁间训练的重点可以放在反应能力、平衡能力、模仿能力以及身体控制能力上,同时应有步骤地发展时空感知能力。在技术训练上,可以学习一些跑跳投简单的技术动作,使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暂时性联系尽可能广泛,以便为下阶段学习有一定难度技术动作做好技能数量上的准备,因此,适当的跨越练习以及跑跳练习有利于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儿田径项目发展至今已有15年历程,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好评,大胆创新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可否认国际田联“少儿田径项目” 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扔在摸索中前进,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改革总体进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小学田径中,跨栏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少年田径的空白,最早的跨栏学习也要到小学四年级才会开展。以软式跨栏项目为例,在小学阶段软式跨栏项目作为最早的少儿田径项目之一,在实施中缺乏统一的规范,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和实施标准。导致部分学生和教师在项目实施上偏离教学目标,因达不到训练要求,强度不够,效果不好,而往往为人所诟病。因此,本文针对国际田联“少儿田径”的少儿软式跨栏项目进行研究,为少儿田径尽一份绵薄之力。
跨栏跑是田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经过改良后的跨栏接力跑符合少儿田径的组织目标:(1)让很多孩子同时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基础的田径运动。(2)运动技能参照年龄和协调能力因素。(3)好成绩不仅局限于强壮速度快的孩子。(4)具有一定的惊险性,提供一种适合少儿参加的田径运动。(5)根据组别顺序、项目结构进行评分。(6)需要很少的协助人员和裁判。(7)男女混合组成的团队参加比赛。因此,跨栏接力跑在众多的田径项目中拥有着很高的人气。但是从目前青少年跨栏运动的开展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场地有限,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也为跨栏运动的开展增加了更多难度。此外,因为跨栏运动相对技术性较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跨栏不仅受到其他项目的激烈竞争,同时作为传统的田径课内容,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田径课更多的是以体质测试为风向标,失去了自身特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场地和器材短缺等都是阻碍田径跨栏运动开展的原因。
2.1 研究对象
以小学一年级进行少儿田径运动(跨栏项目)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国际田联网站、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搜索所需相关资料。
2.2.2 实验法
(1)实验对象。以北京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4)班40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课程共设置8次课时进行跨栏跑练习。(2)实验器材。器械采用少儿田径运动专用的软式跨栏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趣味性,彻底避免了少年儿童在运动时因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危险情况。以软式栏架为例,软式栏架的材料采用当今世界最安全最环保的塑料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结构新颖、色彩鲜艳、高度可调,适合少年儿童使用。(3)实验设计。一年级小学生进行60m跑步练习,田径跨栏项目总距离可确定为60m,根据比例进行一定缩减,初步确定起跑到第1栏之间的距离为7m,栏间距定为5m,最后1栏到终点距离定为8m,全程共10个栏架。以此为标准开始试进行一年级小学生跨栏跑的学习。(4)实验方法。少儿跨栏一年级的学习课时数暂设定为8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1)
表1 少儿田径运动软式跨栏的8次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手段
3.1 8次少儿田径运动的软式跨栏教学实验
3.1.1 体验环节
对于第1次跨栏体验课程,同学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但是面对新的练习项目还是略微有些紧张,虽然少儿田径运动采用的是软式栏架,并且已将高度暂定为最低难度27cm,但是大部分同学们面对跨栏,还是会或多或少表现出恐惧,具体表现为:急停迈栏、绕栏、退缩甚至中途放弃。这在第1次实验课上,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现象。
3.1.2 以22m跨栏跑3个栏架
第2次课程笔者按照进度进行了初步的3个栏跨越学习,初步学习要求同学们“敢跨”,并着重对不敢跨越的同学进行引导帮助,使之克服心理障碍。
3.1.3 以27m跨栏跑4个栏架
第 3次课笔者进行了4个栏的跨越练习,间距始终保持在5m,在第3次课结束时,一年级4班40名同学在不要求速度的前提下已基本全部可以进行跨越。之前的恐惧情况基本消失,即使在跨越中出现跌倒、撞到栏架的现象也不会退缩,即使是之前表现出胆怯的孩子也会勇敢跨越。
3.1.4 以32m跨栏跑5个栏架
第4次课笔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5个栏,经过4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之前的恐惧心理已完全消失。此时适当要求同学们将速度略微提快。
3.1.5 以42m跨栏跑7个栏架
第5次课将栏架增加至7个栏,对学生的连续跨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度的增加使学生们感到了不适应,速度明显减慢的同时,再次出现了跨越障碍,在总共40人中,有16人速度受到较大影响,但在教师的提示讲解引导下大部分同学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迅速地适应。
3.1.6 以52m跨栏跑9个栏架
第6次课继续增加栏数和距离,将栏架增至9个,调整后继续进行跑跨练习,出现适应困难的同学人数较上课时相比人数减少,40名同学中有5人速度明显受到影响。
3.1.7 以60m跨栏跑10个栏架
第7次课时,将距离调整至最终的60m,栏架摆放为10个。调整后的练习观察后,学生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由此可见,一年级小学生已基本掌握跨栏技术。
3.1.8 练习和比赛
第8次课,反复练习,分组比赛。
3.2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运用统计法等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在跨栏中的学习进度,由于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无法对栏间步伐做出统一的要求,将学生过栏的情况分为3个等级,即流畅、生疏、畏惧。笔者认为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栏间的流畅性上。学生学习情况详情见表2。
表2显示,初次参加跨栏运动,同学们面对软式栏架动作生疏,9人出现了绕栏、停顿的现象。在4次课之后,同学们已消除畏惧心理,随着练习的深入,距离的加长和栏架的增多,最终在第7次课时全体同学基本可以达到流畅水平。
栏间步数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跨栏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一年级(4)班同学经过8节课练习后的栏间步数见表3。
由表3可见,经过反复练习,40名同学中,大部分同学栏间步数为4~6步,个别身体素质出众的同学可以达到3步过栏,与成人标准栏间步数一致,个别素质较差的同学则需要7步过栏。
表2 一年级(4)班过栏进度记录/人 n=40
表3 一年级(4)班学生60m栏间距步数统计 n=40
测一年级小学生身体状况差异较大,对于栏间步数、攻栏腿以及摆动腿都无法做出过多要求,因此应将少儿跨栏学习的重点放在动作的流畅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对上栏步数,以及栏间步数不应做过多要求。
软式跨栏的出现使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跨栏练习,弥补了传统田径发展在少儿群体中的缺乏,使人们从少儿时期就可以接触到田径方面的知识,增强了田径运动在少儿时期的适应性,使得田径运动真正地贯穿于人的一生。
少儿田径软式跨栏运动适合在小学一年级开展;一年级学生学习少儿跨栏应以流畅性为主,不宜过分侧重技术动作;小学一年级跨栏教学以60m长度为总距离、起跑到第一栏距离为7m、栏间距为5m、最后一栏到终点距离为8m的标准开展最为适宜。
[1] 孙玲娜,林仁鸿.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基础训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2] 邓云.如何克服学生在跨栏教学中的胆怯和恐惧心理[J].体育科技,2004(2).
[3] 毛振明,毛振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3-091-03
2015-01-20
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参与小学体育教育改革项目(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5)。
王茗禾(1991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王林(1955 ~),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