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数学教学中的“善问者”

2016-08-11 09:21吴亮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弊病有效提问课堂提问

吴亮

摘 要: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围绕教学课堂提问的一系列弊病,并结合作者的从教经历,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索了课堂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课堂提问;重要性;弊病;有效提问;教学效率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美国教育专家斯特·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应当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设计有效提问,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课堂提问更为有效,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有效性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弊病

1.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准

问题过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如果数学老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只需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2.问题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传统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比较沉闷,现在很多教师都很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在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上不恰当。

3.问题设计门槛太高,学生没有同等学习的机会

成功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当是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即要求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掌握一定的知识,然而特别是在初三课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解决最值问题时,教师往往直接问出最值的问题,一大部分中等生及学困生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思考。

4.忽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

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认为学生回答正确,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问题了,或者曲解新课程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不妥当的回答老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在问题卡壳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学生提出补充、点拨思路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的状态。

5.问题教学的实质理解不清,学生自主应用意识淡薄

特别是在毕业班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讲述专题内容时,往往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程序,而不在启发、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许多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偏差仍普遍存在,使得数学问题的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潜能的开发。

三、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动向,理清教学思路,规划教学程序和步骤,在思维转折处、疑难困惑处、承上启下处、知识网络发散处展开有效设问与引导,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并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历史典故、数学趣题、名人故事、科学发展动向、新旧知识矛盾、多媒体教学方法等综合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展开科学探究与互助实践。

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例如,学习《有理数》相关知识时,笔者借助“填幻方”创设游戏情境:“33幻方中,如何将1~9这9个正整数填入幻方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和都为15?如何填入-4、-3、-2、-1、0、1、2、3、4,这9个数,使得幻方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和都为0?”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有理数中正、负有理数与0的相互关系和用法,深入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

2.把握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加强提问的有效性

要使提问有效,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时避免过于简单,避免头脑中闪现出一个问题时,不加斟酌就脱口而出,这往往会造成无效提问。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内2~3秒内就有多数学生举手回答是不值得称道的”,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能不能”“对不对”等,学生齐答了事,根本没有动脑筋,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而提问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同时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例如,笔者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节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里面有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告诉他们,所谓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就是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区别在于解集的范围。而在较为简单的问题上,可直接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了引导学生将“轴对称”与“旋转”中的中心对称的知识相结合,由已学的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性质逐步深入到探索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教师提问:“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区别?”“旋转与这两者有何关系?”“图案设计中应遵循什么原理?”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连接点,找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3.注意提问的坡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例如,学习《圆》相关知识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设计问题的梯度,基础差的学生需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证明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延伸到圆与直线、圆与圆以及圆与其他图形的相关证明、推理等。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将圆知识应用与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系统。通过逐步设问学习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的位置关系,以及圆与圆内含、内切、外切、相交、相离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是简单的问题可让后进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有一点思维难度的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来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这样由优生的“大包大揽”,“一包到底”变成众人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5.使学生学会自己设疑,提高学习的悟性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教学时通过提问,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好问,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便搪塞,设疑、析疑、解疑,这是知识获得有效的途径。学会自己设疑,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悟性不无裨益。

例如,笔者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关知识时,教师以复习的方式提问:“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AAS、ASA、SSS、SAS、HL(S为边、A为角、H为直角边、L为斜边)”之后教师提问:“相似与全等的关系如何?”学生找出“相似是大小不一定相等,而全等大小也相等”这一差异。由此,教师以问引问,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并沿着问题逐步深入探究,进一步引发思考、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以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2.鄂珺帮.浅谈初中数学提问.读写算,2013(43).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义安区太平中学)

猜你喜欢
弊病有效提问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乐凯工业探伤胶片弊病在线自动检测高速成像技术研究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弊病
建筑涂层几种常见质量弊病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