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火”之妙用

2016-08-11 09:07冯加兵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山神庙

冯加兵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他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水浒》就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小说第十回的回目叫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风雪”和“火”。精心描写“风雪”和“火”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风雪”和“火”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之妙用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推动情节层层发展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由此可见,“风雪”推动着情节层层发展。

2.渲染了荒凉、寂寞、悲壮的气氛

俗话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林冲从被奸人密谋陷害,到手刃仇人,都是以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为背景的,渲染了一种荒凉、寂寞、悲壮的气氛。

3.衬托出林冲孤独、悲壮、勇敢,从随遇而安到奋起反抗的英雄形象

“风雪”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衬托了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到奋起反抗的变化。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在风雪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同时,林冲的性格也随着风雪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火”之妙用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燃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做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影影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猜你喜欢
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山神庙
大火逼出一条好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处细节探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战术运用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