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相关因素调查

2016-08-10 09:36龙雅君
河北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偏食脾虚母乳喂养

龙雅君



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相关因素调查

龙雅君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元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河北 承德双滦区 067101)

【摘 要】目的:研究儿童脾虚证与儿童饮食状况的关系,以阐明儿童日常生活饮食对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1~6周岁小儿脾虚证患儿为病例组,并以同一调查地点的1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走访的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对患儿的母乳喂养情况以及饮食方式进行总结,从而分析喂养方式与脾虚证之间的关系。结果:5月龄内患儿的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比例分别为19.8%、38.7%、41.5%,有86%的患儿经常在睡前1h内进食,74.8%的患儿具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单因素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有关(P<0.05),缺乏运动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非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无关因素。结论:小儿脾虚证形成与夜间喂奶、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食物偏寒凉有着密切的关联。家长应改变错误的喂养方式。

【关键词】脾虚证; 饮食方式; 儿 童

笔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等相关特点,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小儿脾虚证形成的相关研究,从而探讨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脾虚证形成之间的关系。

1 调查对象

1.1 对象来源: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1~6周岁小儿脾虚证患儿为病例组,以《小儿脾虚证诊断标准》[1]进行归类,患病男性67例,患病女性61例,最小年龄为4个月,最大年龄为71个月,平均年龄(45.32±10.25)个月,按照性别、年龄匹配同一调查地点的1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最小年龄为4个月,最大年龄为74个月,平均年龄(46.42±10.92)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为儿童喂养的方式与小儿脾虚证之间关系,其具体包括,性别、出生体重、身长、儿童饮食时间,喂养方式,饮食量、饮食喜好等共10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问卷中每道题都设置有四个选项供受访者选择,三道问答题分别是:①您对于小儿脾虚证了解程度是多少?②您知道脾虚证是怎样形成的,您认为儿童饮食与小儿脾虚证有关联吗?③您认为关于儿童饮食喂养如何是正确的方式?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方法:本调查根据统一设计的问卷,在有关医生和调查员的指导下,家长填写自制的《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形成关系调查问卷》,以调查问卷、交流走访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38份,回收率为99.2%,经核对问卷合格率为100%,本次数据应用Epidata3.02将所有问卷进行平行双录入的方法[2],最终形成核查报告,并抽查10%的数据,确认无误后,将数据库锁定。

2.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饮食喂养方式与脾虚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该统计按照患者和健康儿童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通过调查发现,脾虚易感的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通常表现为厌食、头发较少,易掉,缺少光泽、面色萎黄、苍白无血色,倦怠乏力,消瘦或过胖,其中5月龄内患儿的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以及混合喂养比例分别为19.8%、38.7%、41.5%,有86%的患儿经常在睡前1h内进食,74.8%的患儿具有挑食偏食的习惯,生长发育情况较正常儿童差[3]。同时患病儿童的家长,都或多或少的在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上存在着误区,从整理的调查数据对儿童喂养方式与脾虚证形成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究,其中单因素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有关(P<0.05),缺乏运动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无关(P>0.05),见表1。

表1 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2 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偏食、食凉性食物、非母乳喂养、食多积食等方面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是小儿脾虚证形成的无关因素,见表2。

表2 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调查结果

4 讨 论

4.1 小儿脾虚证的错误喂养方式: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孩子出生后,第一个经受考验的系统即是脾胃,因此也是首要巩固的系统,只有脾胃健康后,儿童才能茁壮成长,一般调理得当,1岁后脾胃就基本长成,因此家长要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改变以往错误的喂养方式。

4.1.1 脾胃积食:当宝宝3个月左右时,食量开始增加,此时家长往往希望孩子营养充足,身体壮实,认为这样才健康,因此造成长期过量喂养,从而造成脾胃积劳成疾,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现象,若不及时改变喂养方式,儿童病情加重,导致腹泻、湿疹及鹅口疮等问题。因此当孩子胃口不好时不要强迫孩子继续吃饭,应及时观察孩子状态,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4.1.2 过食生冷和零食:生冷食品会对脾胃的生理功能造成损伤,过量让孩子食用这些食物,都会给婴幼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脏腑带来过重的负担,形成脾虚证。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吃各种零食和碳酸饮料,但是大多数的零食都包含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影响的,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尤为不利。

4.1..3 不合理的母乳喂养方式:患儿断奶时间偏早,母乳或混合喂养的儿童脾虚证发生率要低于人工喂养的儿童,强调了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因此应做到在保证母乳喂养率的基础上,合理添加辅食,按时添加营养补充剂,减少夜间喂奶的次数,以保证婴幼儿的均衡营养,同时尽量降低儿童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同时根据问卷数据还发现早产儿的脾胃虚弱发生概率要高于足月出生的婴儿,其原因可能是早产儿的先天性营养不足所导致后天营养供给不足。

4.1.4 挑食、偏食:患儿经常在睡前1h内进食,这些都是导致儿童脾虚证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儿童1岁以后,其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对于自己偏爱的食物习惯多吃,过食煎炸、味厚的食品,对于不喜欢的食物少吃甚至不吃,从而造成营养不均衡,再加上如果此前孩子的脾胃没有调养好,现在产生挑食、偏食现象,就会导致脾虚,这类孩子经常发烧,特别是表现为热症的发烧。若家长未能及早发现,纠正孩子错误的饮食习惯,就会导致脾虚证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经常睡前1小时进食的孩子会对本身就娇弱的脏腑加重其工作的负担,因此家长切记晚上睡前不加餐,6个月至2岁的孩子八点后不再吃食物,适当喝些温开水,保证孩子机体合理运转。

4.2 正确合理饮食方式:具体注意以下问题:①荤素搭配,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纠正儿童的偏食,厌食习惯,喂餐要适当;②避免接触感染。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内不要吸烟,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③多让孩子锻炼身体,例如跑步、游泳等运动;④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如夏天少让孩子吃冰糕,多喝热水,多吃鱼肉、鸡蛋、以及暖胃的食物;⑤春夏天要多晒太阳,如果患有过敏体质者秋冬宜皮炎发作,因此需谨记少食寒性食物;⑥当孩子有轻微脾虚证现象时,及时就医或采取食疗的合理喂养方式,平时多食五谷杂粮[4]。脾虚体质的发生由众多因素构成,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使家长对于儿童脾虚证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为孩子合理健康的饮食喂养方式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小儿脾虚证的诊断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2).

[2] 赵歆,陈家旭,王利敏,等.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常见症状调查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278~280.

[3] 李丹,杨丽新,杨京华,等.儿童肺脾虚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7:152~153

[4] 林平.小儿肝旺脾虚证的调理法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6:49~50.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7-122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7.070

猜你喜欢
偏食脾虚母乳喂养
偏食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家有偏食宝宝吃得挑、吃得慢,营养不均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