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青 王苗苗 常瑞华 宋玉萍
中国.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E-mail:1136292237@qq.com △通讯作者
农村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 青 王苗苗 常瑞华 宋玉萍△
中国.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E-mail:1136292237@qq.com △通讯作者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某初中183名农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及其他因子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408,-0.386,-0.286,-0.372;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合理解释等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255,0.169;P<0.05),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与否认因子等指向情绪的应对与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325,-0.186,-0.210,-0.323;P<0.05);③人际关系因子、忍耐因子、问题解决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显著(R2=0.167,0.047,0.054,0.040,0.064,0.025,0.014)。结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指向问题的积极地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总体评价[1],反映了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的总和[2]。生活事件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受的紧张性刺激,对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指出,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3],当生活事件偏离正常水平时,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4]。而针对其作用方式[5],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护士、医生等性格、心理特点较为稳定的人群,而针对农村初中生的研究较少。初中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内心敏感,承受较多的心理冲突,极易受生活事件的影响[6]。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7]甚至会阻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尝试发现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便通过适当的方法解决初中生面临的生活事件,选择合适积极的应对方式,使其提高幸福感水平。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某初中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83份(95.31%)。其中初一48人,平均年龄(13.71± 0.459)岁;初二80人,平均年龄(14.77±0.616)岁;初三55人,平均年龄(15.82±0.389)岁;男生74人,女生109人。
1.2 方法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8]该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1996年段建华对其进行修订。本研究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得分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单个项目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在0.56 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1.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9]由刘贤臣等编制,用于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的评定。共有27个题项,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共6个因子,采用5级评定。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5,具有较高的信度。
1.2.3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10]该量表由浙江大学郑全全和陈树林编制,共有36个题目,包含2个子量表的维度,指向问题应对子量表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3个维度;指向情绪应对子量表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4个维度。量表采用1~4级评分。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为0.833。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1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人口学统计
对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见表1,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性别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
表1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人口学差异比较
2.2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及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
表2显示,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因子除了受惩罚因子和丧失因子外,其余4个因子都与主观幸福感成显著负相关。
表2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相关(r)
表3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r)
表4 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表3为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寻求社会支持因子外,其余6个因子都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指向问题的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其中,问题解决因子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指向情绪的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其中,忍耐因子、逃避因子、发泄情绪因子和幻想与否认因子都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2.3 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使用线性回归以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共有7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38.8%,7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关系因子、忍耐因子、问题解决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见表4。
3.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交互效应也不显著,这与徐明津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11],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能够为初中生健康发展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12],加之现在政府、学校、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也能在精神上给农村初中生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观念的改变,农村父母重男轻女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农村男女生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关爱与教育。
3.2 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本研究发现,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等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3-14],说明农村初中生受到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其他因素的困扰比较多,这些方面的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低,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和学习方面面临更多压力。例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同学、好友及老师、家长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应对学习,这些事件极易影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15-16],降低其幸福感。而受惩罚和丧失因子的相关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这些题项发生的次数较少,对个人的影响较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较小,达不到显著性程度。
本研究还发现,应对方式各因子中除了寻求社会支持因子外,其余6个因子都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指向问题的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其中,问题解决因子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指向情绪的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其中,忍耐因子、逃避因子、发泄情绪因子和幻想与否认因子都与主观幸福感成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17-18]的研究结果相同。表明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与高幸福感存在密切相关[19],个体越倾向于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其主观幸福感越高;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则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消极影响,个体越倾向于使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
为了进一步明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以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为预测变量,以主观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分析,共有7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人际关系因子、忍耐因子、问题解决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和健康适应因子,结果表明,这7个因子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应当帮助农村初中生正确面对生活事件,培养正确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9,95(1):11-58
[2]邓冰.医学心理学:心理危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01-203
[3]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4]Diener E,Eunkook M S,Richard E 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 (2):276-294
[5]巫雅萍,叶旭春.2003-2012年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7):72-76
[6]Shanklin S L,Brener N,Mcmanus T,et al.2005 Middle Schoo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J].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Prevention,2007,29(6):308-308
[7]金灿灿,刘艳,陈丽.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和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2,49(5): 1119-1125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5
[9]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山东精神医学,1997,10(1):15-19
[10]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等.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1-214
[11]杨新国,徐明津,陆佩岩,等.心理资本在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21(4): 60-64
[12]牛宙,张苗苗.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1,17(12):67-70
[13]Suldo S M,Huebner E S.Does life satisfaction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psychopathological behavior during adolescence?[J].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4,19 (2):93-105
[14]张璐.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15]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33-36
[16]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7]王玉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情绪智力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4-1266
[18]凌宇,朱翠英,刘文俐.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168-170
[19]尹星,谷广彬,赵小军.高三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113-1115
http://www.cjhp.com.c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Coping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Xiang Qing,Wang Miaomiao,Chang Ruihua,et al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Objective:To lear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with coping style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Methods:The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nd Coping Style Scale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used in 183 students in one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Results:①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he level of general wellbeing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P>0.05).②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udy stress,health adaptation and the other factor in stressful life event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r=-0.408,-0.386,-0.286,-0.372;P<0.01).Problem solving,rationalization in coping styles aiming to question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r=0.255,0.169;P<0.05),while endure,catch hell,vent,illusion and deny of aiming to emotion's coping style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r=-0.325,-0.186,-0.210,-0.323;P<0.05).③The varia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at could be explained b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R 2=0.167),endure(R2=0.047),problem solving(R2=0.054),catch hell(R2=0.040),study stress(R2=0.064),health adaptation(R2= 0.025).Conclusion:The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coping style have some predictive validity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by positive coping styles aiming to questions.
Junior school students;Stressful life events;Coping styles;Subjective well-being
R395.9,B844.2
A
1005-1252(2016)09-1422-04
10.13342/j.cnki.cjhp.2016.09.036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