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激与应对方式: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

2016-08-10 03:17:07马金萍卢国华于丽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负相关消极弹性

马金萍 卢国华于丽荣

中国.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E-mail:1174119323@qq.com △通讯作者

中学生应激与应对方式: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

马金萍 卢国华△于丽荣

中国.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 E-mail:1174119323@qq.com △通讯作者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中学生应激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8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应激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8,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310,P<0.01);情绪弹性与应激显著负相关(r=-0.372,P<0.01);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312,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98,P<0.01);②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激和情绪弹性都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情绪弹性在应对方式中起中介作用。

心理应激;情绪弹性;应对方式;中介作用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不但面临来自心理、生理和周围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所导致的压力,还有繁重的课业压力、紧张的升学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大量研究发现,个体感受到的应激源越大,越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1]。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调节自身情绪、认知、行为和环境,有意识的意志努力[2]。研究得出,应激强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3]。情绪弹性是与应激、应对方式均密切相关的变量,是指个体自身所具备的一种有着个体差异性的情绪能力,在遭遇挫折情境或者事件时能够保持正常情绪水平的一种适应机制,将个体超常的消极状态或者积极情绪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情绪状态[4-6]。尤其强调个体可以从负性或者消极情绪状态迅速恢复的能力,以期达到与周围环境的良好适应的结果[7]。情绪弹性作为心理弹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两方面重要的含义,分别是积极情绪能力和情绪恢复能力[8]。部分研究者对情绪弹性与应对方式间的关系展开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发现,情绪弹性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情绪弹性对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9]。另外,关于情绪弹性与应激的关系研究发现,应激和情绪弹性呈显著正相关[10]。综上所述,应激、情绪弹性、应对方式三者间两两关系密切,那么心理应激是否可以通过情绪弹性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呢?本文以情绪弹性为中介变量,试图建立应激、情绪弹性与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应激影响应对方式的心理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潍坊市4所中学的812名中学生进行量表施测。在统一的指导语下填写问卷,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0份(98.5%)。其中,男生432人(54.00%),女生368人(46.00%)。初一163人(20.38%),初二123人(15.38%),初三108人(13.50%),高一123人(15.38%),高二115人(14.38%),高三168人(21.00%)。现居地为农村315人(39.38%);现居地为城镇485人(60.62%),年龄11~18周岁。调查时间为2015年10-12月,所有问卷均由各中学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老师主持施测,由中学生被试现场独立认真完成。

1.2 方法

1.2.1 情绪弹性 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11]。由张敏编制,共11个题目,采用6点计分方式(从1=完全不符合到6=完全符合),个体的得分越低,代表其情绪弹性水平越低。该量表包括2个维度:情绪恢复能力和积极情绪能力,该量表的Cranachα系数为0.769。

1.2.2 应激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12]。由刘贤臣等人于1987年编制,涉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亲友财产丧失、健康适应问题及其他6个方面,由27项可能引起青少年生理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生活事件总应激值为各项事件评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应激量越大,评定期限是最近12个月,ASLEC 的27个条目Cranach系数为0.849。

1.2.3 应对方式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13]由陈树林编制,共有36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1=不采用,2=偶尔采用,3=有时采用,4=经常采用)。该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分别为积极应对分量表和消极应对分量表。其中积极应对分量表包含问题解决、寻求帮助和合理解释3个因子,消极应对分量表包含忍耐、逃避、发泄、幻想或者否认4个因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Amos 22.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中学生情绪弹性的基本状况

男中学生在情绪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女中学生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中学生情绪弹性水平高于女中学生。独生中学生仅在情绪恢复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中学生。高中生情绪弹性总分及各维度显著高于初中生,见表1。

表1 中学生情绪弹性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s)

表1 中学生情绪弹性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项 目  积极情绪能力  情绪恢复能力  情绪弹性性总分性 别  男(n=432) 20.99±5.356 23.72±5.993 44.71±9.119女(n=368) 20.04±4.831 21.90±5.281 41.94±8.426 t 2.490* 4.286*** 4.218***独生子女  是(n=482) 20.50±5.176 23.00±5.713 43.49±8.932否(n=318) 20.31±4.870 21.98±5.482 42.28±8.553 t 0.494 2.372*1.802 年 级  高中(n=406) 21.39±5.095 23.87±5.620 45.26±8.511初中(n=394) 19.35±4.828 21.28±5.377 40.63±8.521 t 5.618*** 6.408*** 7.402***

2.2 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

应激、情绪弹性各个维度均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其中,情绪弹性各维度与应激呈显著负相关;情绪弹性各维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情绪弹性各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应激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而应激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2.3 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温忠麟[14]提出的检验方法和流程,在控制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基础上,分别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为因变量,应激为自变量,以情绪弹性为中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一步、第二步所得的回归方程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第三步回归系数方程中,应激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而情绪弹性的回归系数显著,说明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一步、第二步所得的回归方程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第三步回归方程中,应激和情绪弹性对回归系数均显著,且加入情绪弹性后应激的回归系数由原来的0.201降到了0.105,说明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39)×(-0.214)/(0.201)=25.46%。

表2 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r)

表3 情绪弹性在应激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检验

3 讨 论

3.1 中学生情绪弹性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中学生情绪弹性水平高于女中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15]相似。Wild等人研究发现,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负性情绪干扰,更倾向于对负性情绪刺激作出反应,反映出男性在负性情绪刺激面前比女性具有更高的积极情绪能力[16];Fredrickson等人根据生理反应时间研究发现,在遭遇负性情绪刺激时,女性比男性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出女性的情绪恢复能力明显低于男性[17]。独生中学生仅在情绪恢复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中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15,18]不一致。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情绪弹性水平上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本研究认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等重要他人的关注和支持会更多,因此在遭遇负性情绪刺激时,父母的陪伴和开导会更有利于其情绪的恢复。高中生情绪弹性总分及各维度显著高于初中生,陈永鑫和张敏[18]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3.2 应激、情绪弹性与应对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应激与中学生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具体来说,应激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朱小茼[19]等认为,压力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应激对消极应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应激水平越高,消极应对方式越多。这说明当中学生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或压力情境后,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张红坡认为,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加能够引发更多的消极应对行为[20]。刘贤臣等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发现应激强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3]。龚雪、王瑶等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当中学生感受到压力时,他们倾向于采取忍耐、逃避、发泄以及否认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启示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辅导和教育,促进中学生在遭遇负性事件的压力时,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情绪弹性与应激显著负相关,且应激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情绪弹性。也就是说,应激量越高,情绪弹性水平越低。中学生所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集中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Burks等人[21]认为集中、持久出现的生活事件,可能比单独出现的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影响更大,这提醒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对中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件尤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等问题预防和教育,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尤其避免其累积发生,防止情绪弹性的降低。而龚雪[10]则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认为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之后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个体的情绪弹性。

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而且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的相关程度要比与消极应对的相关程度高。情绪弹性对积极应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应对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情绪弹性较高的中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情绪弹性低的中学生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林春梅和李倩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22]。杨苗苗[23]等认为,积极情绪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情绪弹性高的个体,拥有较高的积极情绪能力和情绪恢复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较高,具备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不会把压力事件灾难化和扩大化,并能以积极的方式迎接和面对。

3.3 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是不相同的。中介作用模型表明: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应激通过影响情绪弹性能够对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而情绪弹性作为心理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有研究指出,生活事件通过影响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起作用,例如方佳燕[24]和王瑶[25]分别以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以及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均得出了此结论。因为应激给积极应对的负面作用,作为中介因素,情绪弹性能够以调节的方式,促进中学生更好地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中学生可通过有效地提高情绪弹性水平,改善因为应激所导致的情绪失调状态,从而降低负性生活事件给个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到良好地应对。这与龚雪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她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认为情绪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10]。

[1]陈树林,郑全全.中学生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相关性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7-339

[2]黄希庭,余华,郑涌,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5

[3]刘贤臣,杨杰.靑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48

[4]Curtis W J,Cicchetti D.Moving research on resilience into the 21st century: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examining the biological contributors to resilience[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3,15(03):773-810

[5]Davidson R J.Affective style,psychopathology,and resilience: brain mechanisms and plasticit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1):1196-1214

[6]陈永鑫,赵文英.大学生情绪弹性初探[J].科教导刊,2009,1(9): 114-114

[7]张敏,张萍.青少年情绪弹性的团体干预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33(5):52-55

[8]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9]张琳琳.大专生情绪弹性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0]龚雪.初中生情绪弹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11]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10,23(1):24-27

[12]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36

[13]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等.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1-214

[1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5]陈永鑫.重大事件下中学生情绪弹性的特点[D].开封:河南大学,2010

[16]Wild B,Erb M,Bartels M.Are emotions contagious?Evoked emotions while viewing emotionally expressive faces:Quality,quantity,time course and gender differences[J].Psychiatry Research,2001,102(2):109-124

[17]Fredrickson B L,Tugade M M,Waugh C E,et al.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 in crisis?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ilience and emotions follow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ember 11th,2001[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4(2):365-376

[18]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19]朱小茼,李建明,牛春娟,等.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577-578

[20]张红坡.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82-1585

[21]Burks N,Martin B.Everyday problems and life change events: Ongoing versus acute sources of stress[J].J Human Stress,1985,11(1):27-35

[22]林春梅.大学生压力应对与情绪稳定性的民族差异[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29(3):102-107

[23]杨苗苗,关荐,陈鹏.基层战士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1359-362

[24]方佳燕.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11

[25]王瑶.高中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http://www.cjhp.com.cn/

Middle School Students'Stress and Coping Styles: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Elastic

Ma Jinping,Lu Guohua,Yu Lirong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elastic between the stress and coping style.Methods:8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assessed by adolescent life events scale,emotional elastic scale and scale of coping style.Results:①Middle school students'stress,emotional elastic and coping styl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Stres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coping styles(r=0.138,P<0.01),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styles(r=0.310,P<0.01);Emotional flexibility and stress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r=0.372,P<0.01);Elastic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ositive coping(r=0.312,P<0.01),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egative coping(r=0.298,P<0.01)②Emotional elastic complete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s.Emotional elastic served a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the stress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s.Conclusion:Emotional elastic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Psychological stress;Emotional elastic;Coping style;Mediating role

R395.9,B844.2

A

1005-1252(2016)09-1418-04

10.13342/j.cnki.cjhp.2016.09.035

2014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青少年情绪弹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干预研究”(编号:14-ZX-ZC-24);“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课题项目(编号:XT1407002)

2016-03-19)

猜你喜欢
负相关消极弹性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科学与社会(2023年4期)2024-01-11 08:08:44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12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0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14:33:26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4:08:41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