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世帅
[摘 要]当前,“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生态环境是明显的短板。因此,将近年来学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所作的研究进行深入详细的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做好短板这篇大文章,并进一步提高生态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型,以新的发展逻辑续写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040 — 0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人民福祉为战略目标,怀揣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愿景,对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问题精辟论述,形成了一套深刻而又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首先得从生态文明开始。从广义上来讲,生态文明包含三个关系维度,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它强调从社会生活的多个维度和多个方面对人类社会进行改造和完善,使人类社会与生态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从狭义上来说,所谓的生态文明既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涵盖了人类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准下,实施对应的人为活动的文明程度。本文的探究习近平生态内容是从广义维度出发的。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在这个巨大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压迫以及环境对这种压迫的反作用力。早在19世纪中叶,恩格斯就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夺就等于自掘坟墓。 新时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曾指出:“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2〕 由此可见,生态绿色是发展的本色,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正是现阶段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应答,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新。 第一,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马克思认为:“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也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了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其理论本质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针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的新的科学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第二,让“生态文化落地生根”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培育生态文化理论自信、思想自觉和文明自为的良好氛围。生态文化是以和谐自然观为核心,基于尊重生态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和谐性的文化,其凝聚力和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内在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培育生态文化,凝聚“绿色共识”,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生态文化。让“生态文化落地生根”,才能更好地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三,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求解,着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水平上升的良好态势。正所谓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因此,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总体上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一致,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高度一致。习近平的生态思想可以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必将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现状
我国生态文明研究可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由于时代局限,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对生态的研究并未成为理论界专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最初使用“生态文明”概念的是生态农业科学家叶谦吉。90年代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而凸显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广泛关注。国内生态文明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梳理和结合国情探索性思考,表现在以环境伦理和环境哲学的视角阐述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精炼的概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60多次谈生态文明,创新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学者们也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然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近三年,虽然尚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学术论文成果颇丰。
(一)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基础的研究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而是有着其深刻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说,学者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基础的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自然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自然观、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生态建设思想几个方面来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依据。其中,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自然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生态建设思想是其直接层面的理论基础。而就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西方生态文明各种思潮理论基础方面是否有借鉴,学术界尚存有争议。
其次,就现实基础来说,不少学者从国内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等方面进行逻辑论证。王萍从水环境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日益加重等方面入手论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走生态文明道路”的结论。〔4〕
最后,就实践基础,部分学者立足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的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换的新动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此为契机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国梦。
(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涵体系的研究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处在起步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一书中,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四个方面来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5〕 这为学术界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确立了基本方向,有关学者主要是从经济、政治、民生、法治等方面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的。学者刘浚,赵淑妮在《论习近平的生态观》一文中提出习近平的生态观,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和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的生态政治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经济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观以及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生态法制观。〔6〕 学者秦书生、杨硕在《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一文中,论证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绿色消费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是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7〕 这些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涵体系的阐述与概括,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实现途径的研究
习近平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8〕 具体来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把国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把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提供可靠保障,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界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概括如下:
其一,做好顶层设计与部署,构建生态文明战略框架。周生贤认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要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搞好顶层设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开创性事业,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提出保障措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9〕 。方世南、余谋昌都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紧密交融的,并主张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合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从战略框架的高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地位,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根基。〔10〕
其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设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依赖于一系列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守生态红线,对破坏生态环境不顾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终身责任,这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奠定了基础。
其三,注重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凝聚生态保护合力。习近平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命题,强调生态系统全面协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提升。首先,政府的决策能力的提升。各级党政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和思维,引导绿色投资,扶持绿色企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要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塑造适应生态文明的企业环境,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变革,做社会创新、文明发展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先行者。然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提升。公众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力量。培养理性生态人,让生态文化在普通民众中落地生根和入脑入心。最后,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的提升。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伙伴关系,提高参与国际合作能力是重要内容,向全世界表明中国解决全球问题的诚意和责任。〔10〕 通过政府助推力、市场牵引力、公众参与主体力以及国际合作的合力,才能培养理性生态人,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三、结论与展望
国内理论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科学内涵、现实意义、评价体系等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这为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大多从某个方面进行分析,多侧重于围绕习近平的讲话作解释性说明,缺乏全面系统的整合论述。因此,结合实际深入、系统地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还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学术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了大方面探讨,但其深度还不够,观点重复、雷同现象并不少见。除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思想进行解释阐述,还需在关键制约、发展障碍、微观机制、发展方向等进行内容的深化。另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单从宏观角度出发,缺乏具体实证调研和数据分析。因此,需要加强实证调研,深化研究内容。
其次,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强化。生态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全球性和普遍性的世界问题,而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也都各有特点,有其特殊性。目前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西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及中国不同时期建设思想进行比较还不是很多,当前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数据定量定性研究,深入剖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异质性和特殊性,为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政策创新提供经验启示和理论支撑。
最后,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多元化。就目前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进行的规律认知,还需要充分吸收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统计学不同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为全面深化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尝试,进一步吸收有意的智慧成果。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C〕//.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社,2014:10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4〕王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学术纵横,2015(08):80-8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120-129.
〔6〕刘浚,赵淑妮.论习近平的生态观〔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04-07.
〔7〕秦书生,杨硕.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J〕. 理论学刊,2015(06) :04-1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8-209.
〔9〕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J〕.求是,2013,(07):16-18.
〔10〕余谋昌. 把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07):04-15.
〔11〕冯俊.建设生态文明先要提升领导力〔N〕.光明日报,2015-01-30.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