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崇峰 张欢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加强志愿者培训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等方面出发,提出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现状 调查 分析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提出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及其组织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并促使社会进步的行为。其主要包括:社区建设、应急救助、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海外服务等。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者精神,是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的,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基于自愿的一种利他行为,具有“公益性、利他性、自主性、无偿性”等特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能够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得到培养、锻炼,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为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完善体统研究依据。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涉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调查对象中,男生195人,占72.22%,女生75人,占27.78%。
3.调查方式及内容。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5份,回收率95%,有效率94.7%。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频率、活动类型、活动动机以及对参加志愿服务的评价等信息。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调查中显示,20%的同学对志愿服务非常了解,72%的同学表示听说过,8%的同学表示根本没听说过。在被调查人群中,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为每学期1-2次的占12%,每学期3-4次的占59.8%,每学期5-6次的占20%,8.2% 的同学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可以反映参与活动的持续性问题。每学期参加5-6次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是很少的。
2.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因人而异。为了结交新朋友的占24.8%,增长社会知识占22%,锻炼能力占28.4%,爱好志愿服务占14.8%,为了获得评奖评优等好处占5%。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主要来源于社会需求、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
3.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评价。在问及“参加志愿服务的评价作用”时,78%的学生表示“挺好,能够给弱势群体带来实际的帮助”、19%的同学表示“没有常态化的工作,只是浮于表面的工作”、3%的同学表示“自己本就无心参加,感觉是在帮了倒忙”。
4.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类型。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比较有限,到社区或敬老院看望空巢老人和医院服务等弱势群体帮扶活动分别占25%、26%;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江苏省门球比赛等大型活动的占26%;到偏远地区小学参与义务支教活动的占10%。志愿者活动类型的多样化,更加吸引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活动添砖加瓦。
5.志愿服务的宣传与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62%的同学因为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不够,自己才不知道。可见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应加大宣传力度,多利用海报、展板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为更多的同学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创造机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56%的志愿者表示,交通、用餐等费用支出比较多,而且活动很辛苦,基本上没有回报,承受经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思路
1.加强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建设。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建设能够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首先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考虑到招募、培训、考核、奖励等方面的内容,严格的招募制度,把严入口关,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第二、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有利于促进相互竞争,推动志愿者努力完成工作;多层次的奖励,是志愿者感受到公平对待的基本保证。
2.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志愿服务组织应结合高校所在城市的特点、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大学生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骄傲”的观念。定期招募志愿者参加各种活动,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全民饮茶日、乡村旅游节、樱花节等,并在活动结束后利用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鼓励志愿者积极参加“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寻找身边的好青年”等活动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3.加强志愿者培训力度。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很多志愿者因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而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在看望空巢老人的活动中,因为和老人不熟悉而显得不知所措。志愿者组织应强化志愿者服务理念的培训,加深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加强志愿者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技巧,加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让他们能够自觉的把各项工作做到更好。同时,可以邀请红十字会或医院的专门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急救等专业化的培训,使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4.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一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如在志愿者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可以发放适度的补助、津贴、福利并进行表彰等,如果在活动中不服从分配或开小差的,则要进行批评或者取消近期参加活动的资格等,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对优秀志愿者予以鼓励,同时也对志愿者行为予以规范。二是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针对活动的特点开展月月评,每个月开展一次评选,根据志愿者打卡器APP记录志愿服务次数、小时数进行统计,评选出优秀志愿者,并发放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证书。同时对累计达到一定积分的志愿者在学生干部竞选、评奖评优、专接本、工作推荐、入党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 [EB/OL]http://cva.mca.gov.cn/article/zyfg/201110/20111000187774.shtml.2011-10-09
[2]彭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