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分层录取”招生制度改革探索研究

2016-08-09 09:46朱同发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多元化

朱同发

摘要:我国统一高考模式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应试化教育日趋严重,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选拔和大学多元化发展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提出在高等教育的招生制度上探索“统一考试、分层录取”改革试点模式,用于探索优秀人才的选拔。

关键词:招生改革 多元化 自主招生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国外学者目前对高校招生录取模式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各采用什么样的录取模式,所采用的录取模式能否保障高校录用到合适的学生以及将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又以保证高校的自主自治与保证高校多角度、多层面考察和选拔学生等方面的研究最多。研究的一个共性是大都赞同并倡导采用多元化但又各不相同的能够体现高校特色的录取模式。

国内学者则随着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而呈现出研究方向的变化性。最初大多集中在对高考录取分数线的研究上:全国是否统一录取分数线、各省录取分数线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如何保证招生录取的公平性等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移到了对以单一的高考分数为标准的录取模式的弊端论述上来,提出要在高校招生中实行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为录取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但要实行什么样的多元化录取模式却未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缺乏对录取模式体系的整体建构。

近来不少国内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都照搬教育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高校招生的录取模式。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录取模式大多经过几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道路,有着其科学性和优越性,但这些模式能否直接照搬至中国?这些模式是否符合中国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

二、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1952年我国普通本科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尽管期间由于政治原因出现过以推荐为主的高等教育入学模式,但绝大部分是以高考分数为单一录取标准的统一录取模式。这种录取模式在最初的几十年内为我国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与需要,我国的创新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不足,主要原因指向高考招生考试制度下的应试化教育,无法选拔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选拔和不利于大学多元化发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招生录取模式能够实行这么久,确实存在着其合理性的一面。以高考分数为标准的录取模式有效地避免了高校生源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保障了高校生源的文化质量。研究表明,高考成绩与学生以后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文化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在总体上是呈正相关的,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走进大学后其文化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往往也是比较强。同时,以高考分数为主要录取标准的模式,在重人情、关系、面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体现出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维护了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权利,保障了最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求学风尚。

2003年教育部经过反复酝酿后,在全国选择了22所重点大学进行本科自主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允许试点高校有5%的自主招生名额。试点高校对自主招收的学生采取了更为科学灵活的招生录取模式,将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平时成绩、参加一些全国性比赛的成绩、才艺特长、申请材料和推荐信等作为重要的录取标准。虽然各高校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地创新,但在近几年的实际操作中却同样表现出招生录取中的“以分为纲,唯分录取”现象,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遏制等问题。

相比之下,国外的一些知名高校在选拔新生时并不唯分录取,而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来操作,以录取适合在本校学习和发展的人才,其录取模式与高考分数有一定的关系但却并不以此为唯一标准。因此,高校招生中仅以高考分数这一个标准选才是不科学的,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难以真正选到大量的各方面都适合该校的学生,间接的结果是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造成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三、制度改革研究内容与方法

因此,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通过改革测试内容和选拔方法,建立科学可行的高校“统一考试、分层录取”的模式,选拔思维活跃、学习潜能高,具有创新潜质与学术潜质的创新、创造、创业型人才,逐步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招生考试局面,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招生考试制度。

1.探索改革以高考为唯一尺度的招生制度,建立科学可行的统一考试、分层录取的模式

采用各学科大类的学术型选拔测试方法,通过开放性命题、学术性选拔测试、深度面试或者竞争性面试分析学生思维倾向、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挑战能力。对于保送生直接通过以上测试结果确定其专业;对保送生、自主A类考生、特殊型人才考生加大深度面试力度;对于自主B类考生试行竞争面试,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及专业学术性倾向,通过大类专业加分的手段指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学科。在申请自主类招生中,增加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在结合中学知识、日常生活常识等条件下解决问题,初步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2.探索改革测试内容,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模式

增加学术性选拔测试,按学科大类设置不同题目任学生单选或多选。通过这类测试选拔出适合来高校学习和发展的各类学生;学生测试合格后,可在相应专业获得附加分。在现有的标准入学测试中逐步增加学习能力测试份额,逐步适当降低当前所测试的学业知识难度,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潜能,淡化应试化程度。

3.探索完善自主招生的实施办法和人才选拔评价标准

通过测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入学系统,力求更为准确的掌握考生的基本学业水平、学习思维能力、个人兴趣发展等信息,并从各专业所需人才特点出发,适当调整测试与面试份额。

同时,结合国家对设计型人才的需求及相应省份社会经济发展对服务类专业的需求,试点在一定比例内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会展经济与管理、物流工程等特色专业试行高校引导招生,用于支持国家以及相应省份实施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创新、服务、设计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的招生制度改革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结合高校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在“分数上适合”的统一考试基础上,多元化、分层次的录取出适应高校学习环境、适合高校发展要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潘菊素.高等教育目标多元化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

[2]方晓明,王湖滨.英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沿革及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3]杨清溪.关于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4]周立明,谭玉凤.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应用分析
多元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商务数据分析》课程多元化评价初探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