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华
摘要: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收入是也是劳动者获得生活资料的来源及劳动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更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本文基于其中协调发展的理念,剖析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再分配 协调 效率 公平
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但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导致城乡二元化,收入“杠铃化”等收入异化现象。据统计,2015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达到0.4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共享”两大发展理念都和分配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与时俱进的分配制度。
一、目前分配制度存在的负效应及原因分析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1985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制度变迁的作用逐渐减弱,加上基础设施的差距,导致农村生产力相对落后,收入差距逐步被拉大。
第二,区域收入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全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因国家政策及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东、中、西部差距日益拉大。
第三,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指不同行业间、同行业间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问题。高管人员和一线基础员工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比例呈现“杠铃型”。另外近年來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在迅速扩大,反映了收入分配领域的混乱和制度缺陷。
第四,我国政府用于自身消费和各种投资活动的比例偏高,导致国家财富未能充分地流入广大人民手中。各种形象、政绩工程导致大量公共资金流失,甚至转化为少数人的非正常收入。此外税收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部分高收入者逃避纳税。还有通过内幕交易、虚假消息操纵市场,以及政府官员以权谋私,通过权钱交易获得的利益等不明收入问题。
二、“协调”发展理念下的我国分配制度改革
“协调发展是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性,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1.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并使财富流向广大人民,尤其中低收入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扩大中低等收入群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转变政府职能,杜绝钱权腐败现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多途径、全方位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要兼顾好效率与公平两者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思想,以人为本,协调好各方利益。所以仍要坚持我国现阶段主要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励广大人民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建设。
3.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加注重公平
实行税收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再分配手段是缩小社会成员间的相对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另外还必须提高劳动者初次分配收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本次《决定》的亮点之一,抓住了中国分配问题的要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将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融于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苏海南,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华文摘,2012(20).
[2]翟程,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编写组编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195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R].人大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