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朝锦彭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彭州 611930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
阙朝锦
彭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彭州611930
目的探讨输血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障输血的及时、安全以及有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于该院申请输血治疗的9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2月—2015年2月作为对照组(40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作为实验组(500例)。实验组实施加强输血检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3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实施效果。统计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安全性。结果实验组输血实验室采取上述质量控制措施后,保障了输血安全。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8%,对照组发生率为14.25%。对照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输血实验室在输血检验过程中需要针对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安全事故,保障输血安全,使医疗纠纷与疾病感染发生率降低。
质量控制;输血检验;血型实验室;输血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 in the blood type laborator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timely,safe and effective blood transfusion.Methods The blood specimens of 900 cases of patients applying for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time,the patients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400 cases),the patients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500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enhancing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cross matching,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was observed,and the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unt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abov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ensured the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safe accid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0.8%vs 14.25%).Conclusion The blood transfusion laboratory should take effectiv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every link in the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avoid or reduce the blood transfusion safe accident,ensure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and reduce the medical disputes and incidence rate of disease infection.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Blood type laboratory;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在临床治疗以及急救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项措施就是输血,目的就是维持、挽救生命。但输血中也存在很多风险[1]。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输血技术有所提升,保障了输血的安全性[2]。然而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受血者与输血者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该研究总结分析了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及交叉配血的安全性,让血液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中,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临床申请输血治疗的900例患者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00例):男性214例,女性186例;年龄10~78岁,平均(37.6±4.1)岁;有妊娠史者88例,有输血史者45例。而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500例);其中男性272例,女性228例;年龄14~76岁,平均(38.2±5.3)岁;有妊娠史者101例,有输血史者57例,差错标本排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流程执行输血工作,实验组执行血型实验室输血检测质量管控。输血检验采取的方法均一致,采用微柱凝胶法(MGT)与手工凝聚胺法(MPT)实施交叉配血,配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次侧和主侧是否发生溶血与凝集现象,并实施阳性对照试验。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检验[3]:细胞处理采取青霉素160万U溶入巴比妥缓冲液24 mL(pH=9.8)中,而后再加入2 mL O型红细胞,室温条件下放置1 h,最后采取生理盐水洗涤并保存。同时实验组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即输血前完善血液标本的监测工作:采集血液标本需要符合规定,采集工作者在确保献血者献血期间免疫状况良好,并保存好相关资料;由专业医护工作人员完成血液采集,并对血液包装袋和标签等进行核对,避免混淆,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血液标本需及时冷藏,一般控制温度为2~4℃,做好相关记录,并落实消毒工作,确保输血的安全。
1.3观察相关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输血中的交叉配血问题、输血传染病、职业暴露等导致的输血安全事故,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方法
实验过程中各组数据运用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输血实验室采取上述质量控制措施后,保障了输血安全。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8%,对照组发生率为14.25%。对照组安全事情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输血安全问题情况对比
在医院的治疗及抢救中,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救治措施。因此,血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都是决定输血是否安全的一个关键。输血检验与临床应用的常规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血型进行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方法,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是缺一不可。输血实验室对输血检验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输血安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管理者严格管理血源,仔细检查及核对供血者资料与血液的包装袋、标签、质量等情况再入库[4]。贮存血液时则应控制并记录冰箱的温度等条件,使血液质量得到保障。供血者和受血者双方血液标本的控制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除了要核对资料,还应当鉴定血型,并且要控制输血时采用试剂的质量。该研究通过临床实践和参阅大量文献,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输血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输血检验过程中合理的质控措施
输血检验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进而患感染性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还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为了使疾病感染率降低,临床上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就是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在输血检验过程中筛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等,避免其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所以相关单位在采血前通常要求献血者接受输血检验,检测项目有梅毒抗体、抗-HCV、抗-HIV等。不仅如此,受血者也需要进行检查,从而确定输血的适应证。通过检验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能够从根源上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杜绝医疗事故与纠纷,而且通过输血检验,献血者可以尽早发现自身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5]。
3.2血型鉴定过程中的质控措施
输血前需要检验的常规项目之一就是鉴定ABO血型,同时其也是实施交叉配血前的必要措施。在该环节中,检验人员要确保采用的血清未超过有效期并且具有批准生产文号,严格参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完成试验,特别要控制好血球和血清的比例,若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特殊,如蛋白异常患者或肝病患者,需使用洗涤红细胞鉴定血型。在进行鉴定时,为达到相互验证的目的,需要正反定型。血浆或蛋白质异常、正定型不合、反定型不合是ABO血型出现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类型,无论发生哪种不合情况,都应当重新实施所有的试验项目。Rh血型系统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具有多态性,容易导致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其中既往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有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的可能性,所以此类人群必须接受Rh血型的常规检查。检查人员应当根据试剂说明书认真完成每项操作,为血型鉴定的安全性提供保障[6]。
3.3交叉配血过程中的质控措施
交叉配血的目的是通过检测发现ABO系统之外、和ABO不相容的、不规则的抗体。现阶段我国通常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作为交叉配血的技术标准,而医院输血实验室,特别是基层医院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是手工凝聚胺法(MPT)。
该次实验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于该院申请输血治疗的9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2月—2015年2月作为)对照组(40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作为实验组(500例),实验组执行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而对照组未执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8%(4/500),对照组发生率为14.25% (57/400),对照组,安全事情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上述实验结果可得知,在血液资源紧缺的时代,加强对输血检验质量的管控,可以明显提高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避免浪费。而交叉配血试验也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保障输血的安全性。首先,操作人员要重点关注溶血与血液凝集现象,若患有输血史或处于妊娠期,应检测和筛查不规则抗体[7]。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核实供受双方的详细信息,并且在报告单上记录检测结果;最后,操作人员在交叉配血时需要认真检查供血者样本与实际相符与否,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实验错误的情况,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未发生混淆等,并且在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此同时,按照上述标准与要求做好输血检验的质量管控、完善相关工作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强化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医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等均有积极意义,从客观上减少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以及交叉配血等引发的输血安全问题。
该研究中,该院输血实验室加强了输血检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3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显示,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明显降低了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临床输血质量与安全,输血实验室在输血检验过程中需要针对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安全事故,保障输血安全,使医疗纠纷与疾病感染发生率降低。
[1]陈荣,孙艳杰.输血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24(12):70-73.
[2]苏金初.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J].当代医学,2016,22(2):56-57.
[3]郭路生,蒋召志,任晓玲.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2015,6(18):189-190.
[4]吴战,涂秀.如何控制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J].大家健康,2015,9(10):56.
[5]王东兰.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00.
[6]刘婧,李小莉.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吉林医学,2014 (24):55-56.
[7]邓丹菲,俞勇,朱喆,等.不规则抗体与临床安全输血[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6):887-894.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in the Blood Type Laboratory
QUE Zhao-jin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Pengzhou People's Hospital,Pengzhou,Sichuan Province,611930 China
R44
A
1672-5654(2016)05(a)-0108-03
阙朝锦(1977-),男,四川成都人,大专,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输血与检验技术。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