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型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浅析

2016-08-08 09:52吴春玉孙伟男
西部皮革 2016年14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创新意识环境

吴春玉,孙伟男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于SECI模型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浅析

吴春玉,孙伟男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21世纪国际日益频繁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需要大量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今,一些高校对于学生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性。本文从课堂环境为主,以营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基于SECI模型,分析高校学生知识创新过程,提出学生知识创造过程需要的环境,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方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对教育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建设下功夫,还需要注重创新实践。

关键词:SECI模型;校园环境;创新意识;环境

1引言

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2011计划”。该计划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都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2]

本研究以学校课堂环境为例,通过营造课堂环境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营造有利于达到培养目标的环境。从研究生思维过程来看,课堂活动又是知识创造的时间场所,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基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的核心模型—SECI模型,从知识创造的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环境的理论观点出发,研究高校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营造出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的环境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学生培养提供宏观的应对思路、微观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进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把SECI模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既能为科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参考,也能为教师营造课堂环境寻找理论依据。为完善研究生教育提供思考和借鉴。

2SECI模型视角的课堂内研究生行为解析

2.1课堂环境内研究生SECI模型中的学习过程

野中郁次郎认为,新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创造出来的,并以此为基点,在1995年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SECI模型,并用“知识螺旋”一词来形象地描述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动态过程。

野中郁次郎认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在三个层次上,即个人、小组和组织之间创造。这个过程,归纳起来就是:经过个人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转变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加工改造为知识体系,再转变为具体的个人的隐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形成了丰富、扩展、增值、创新的循环拓展。野中把这一过程,概括为SECI模型,即共同化(Socialization)、表出化(Externalization)、联结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rnalization)。

以教师传授学生如何做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为例,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学生们一些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教授学生如何做好一名称职的教师,绝非易事,必须深入实践,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思考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自己教师的教学,不断练习,从而学到了如何做好一名称职的职业教师的内涵。而这个全过程,便是隐形知识到隐形知识(共同化)的过程。而教师传授学生如何做好职业教师的概念,学生将其整合,整理,则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联结化)过程。而学生将其消化,吸收的过程,则是显性知识到隐形知识的(内化)过程。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吸收成自己的知识,自己亲自在课堂中演示,演讲,演练,则是隐形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表出化)的过程。

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即为显性知识,而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感受等则是隐性知识,如图1知识变换的四种模式。

图1 知识变换的四种模式

2.2课堂环境研究生SECI模型及相关环境

知识是不可能在真空中创造出来的,这是野中郁次郎于竹内弘高的观点。创造,共享及运用知识需要一定的环境。[5]Ba(场)便是知识创造需要实际的情景。[6]在课堂环境中,我们很容易的便发现学生创造知识过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Ba,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场”,一种环境。教师通过一些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做好一名职业教师,这个过程需要一个传授过程—传授Ba;学生为了更深入了解做好一名职业教师,将自己置身于一位教师的思考过程中,需要不断模仿,不断练习,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以及一个真人的表演场所—真人Ba;个人的理解很难把握所学知识的真确性,需要与身边的同学一起研究,一起学习,这个过程,需要相关的情景和探讨的产所—探讨Ba;最后通过对教师的模仿,通过与同学探讨的结果,将这些零散的概念化形式知识结合成一个新的知识,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来形成显性知识,这一过程需要有利于推敲和书写的场所—研究Ba,如图2。

图2

3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3.1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以身作则

对于高校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度,较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创新水平。过去的教师教学思想比较保守,墨守成规,因循沿袭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与教导,让学生丧失了对新事物的追寻。然而,较强科研水平以及创新水平的教师能够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进行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向往,提高学生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主动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所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增强教师自身职业技能水平。

3.2改变传统教学时刻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教学

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能力是一方面,还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改变。在课堂中,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环境,营造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研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学生同样要改变这种观念。教师在课堂中,除却传授学生相应课本中的显性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对问题从各个方面对问题进行解析以及探讨,曾经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落寞,不适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自然谈不上对问题以及事物的创新。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之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如何做到机能健全,是不能通过教师直接的教达成的[6]。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3.3建立讨论环境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注重实践

对于一件事,如果对其没有任何兴趣,就更不要说去做好,甚至提不上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环境中,对于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动力,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探讨中找到动力,在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不仅如此,教师在授课中,一个问题要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改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仅仅是这些依旧不够,仍然苍白无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践。邓小平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培养任何能力的出发点。除了活跃课堂,让学生激发兴趣,增加探讨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手动能力,让思维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调查,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4总结

随着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总要任务之一。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受到多种方面的影响,其中校园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却不容置疑,是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的。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适应培养学生的一种良好环境,而学生自身也要把握好这种校园环境,促进自己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来培学生的发展,已经是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以此为基点,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如此才能推荐高校教育的更快发展。为国家增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光明日报,2007.11.05.

[2]刘川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核心使命.人民日报,2012.09.08.

[3]王惠连.创新思维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46.

[5]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95.

[6]罗杰斯.论人的成长[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201.

作者简介:吴春玉(1965-),女,黑龙江人,博士,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情报服务、知识创造、科技成果。 孙伟男(1992-),男,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研究生,教育学硕士,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4-0207-02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创新意识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