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想、唯美

2016-08-08 21:36胡超华
教师·上 2016年7期
关键词:童话思维老师

胡超华

2016年初,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信念教育的核心文化背景下,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以三到五年级为实践基地,语、数、外学科融合,一起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童话课堂”。课改之后的课堂教学,老师常常增添许多美好童话的元素,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刻意追求千篇一律、用童话来贯穿全部的“唯童趣”课堂,而是在全体老师参与下,基于生本理念,以“自主、创想、唯美”为主旨,以“快乐、幸福、有趣、美好”为童话的表征,本质是自主、自发、自由,构建了“自学质疑、自主探究、自发练学、自由创编”的“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致力于打造童话课堂的教师特质、学生特质和家长特质,将整个童话课堂体系纳入信念文化的根基脉络之中,收效明显。

一、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天助自助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意思是成功的前提是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都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承认学习自主,对于改革矫正从而探索创立新模式、手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功能和意义。

课改之前,面对我校部分教师多年养成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毫无生机的现象,刘校长在《校长周记》中写道: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和经验,学习的过程才会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她形象地比喻:我想挖一个大大的池塘,让这个池塘里种满“快乐学习”的种子,让这些美丽的种子解救“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的师生。

面向未来教育,就如何协调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我们对课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增加教材、文本的解读能力,让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缩短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距离;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主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三是转移课堂教学的重点,使之成为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合作的场所,以便解决那些学习者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四是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

我们先将问题抛给老师们,让大家以班级为单位,语、数、外老师联动,一起构建“学习型小组”,同时兼顾“有效学习方式的建立、常规与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教师更多承担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作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二次备课、预学指导、组长培训等工作,让学生“学会主动向同伴求助”“学会与同伴分享”,让学习成为学习者随时随地自主、合作的活动。

镜头一:构建学习型小组

三1班,班主任:熊老师(8年教龄,有良好的“大语文观”,班级管理和教材处理很有经验);数学:吴老师(任教数学2年,新青教师);英语:王老师(英语专职教师,经验丰富)

老师们坐在一起讨论,决定将前后四人分为一组,首先明确分工:1名组长、同桌记录、发言人(轮流)上台操作或四人一起登台展示,突出组长主心骨的作用,组员要在组长安排下组织内部缕清思路再派代表说。教师们将培训组长和分工当成工作重点,感觉第一个月比较困难,但半年之后,老师、学生熟悉了基本流程。感觉这样,弱(肖X)在强(陈XX)的帮助和督促下,由原来的不做题、做错题,到现在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简单的题目也能独立完成,体现了同伴求助的价值。

三2班,班主任易老师(语文教研组长,课改先锋教师);数学:吴老师(任教数学2年);英语:王老师(英语专职教师,经验丰富)。

老师们反映,最初分组是自由组合,实行两个月之后,需要进行微调。易老师坦言,考虑学生强强联合、弱弱联合不能有效调动积极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11名优生和11名潜能生,分别分到各组。同时将班级管理、学习管理、卫生、红领巾、“四信”文明礼仪全部融入,分类加分。这样,小组课前管理得到落实,比如组内会相互提醒“坐好”,提前做好课前课本和学具准备。

二、自由创想,为孩子打开思维的天窗

创想是什么?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简言之,创想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价值最高的思维。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扬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新教法,并大胆进行教改,自创新的教育路子,以创造教育为主轴,带动创造教学的研究与投入。

1. 学会质疑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我们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自学质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镜头二:由潜到显,关注思维的数学课

创造性思维主要运用直觉、灵感、想象等手段来触发新思想、新意象,其发展是一个由"潜"到"显"的内化过程,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创造思维的水平。

四年级的付老师教学《三角形认识》一课,在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必须深入思考,独立完成,鼓励学生自学质疑,强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是关注思维的广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环节,学生自发解疑问难,主动将自己和组内成员不同的想法进行交流和信息互换,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在辨析中弄清错误原因,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聚焦思维的深刻性。最后的组间交流,则强调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 打破思维定势。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

镜头三:跳出思维,创意无限的DI

DI是英文“DestinationImagiNation”的缩写,原意是“目的地想象”,寓意无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它关注的是创意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过程式教育。如竞赛要求学生为解题而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装置,尽量用废旧物品制作道具、服装,还要根据比赛内容编一个7分钟左右的短剧,将科技制作和短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的题目还要求学生现场随机抽取一张情景卡,将情景卡上的内容融进已准备好的小品中,完全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避免了一切依赖老师和成人参与的成分,使比赛更公平、更合理。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校2013年即创办DI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参与者学会理解并欣赏团队合作,提高创意问题解决的技能,提高组织能力,学会欣赏对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各种不同的方法等。DI团队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常常给学生几个关键词,让学生们以小组展开充分想象,同伴之间分工合作,一起创意,往往有无限可能。带队的周老师说,DI的关键在于打破定势,跳出思维而行。正是因为周老师赞赏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并和他们沟通,DI社团日益壮大,学校DI队伍一路过关斩将,首次冲向国际,2016年5月底,将到美国DI发源地参赛,又将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迈出坚实的一步。

镜头四:大开眼界的艺术创意

《艺术创想》(Art Attack)是美国CITV的一档针对4—16岁孩子的高人气艺术类儿童节目,共两季,后由迪士尼在大陆唯一授权的儿童节目《小神龙俱乐部》引进中国大陆。该栏目由“创意小角落”和“环保艺术拼图”两部分组成,遵循的原则是“艺术创作应该与娱乐并行”。在我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帽子节期间,教师们模仿并对该节目进行创意,带领观众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就地取材进行手工创作,让孩子们巧动手,让生活中的“垃圾”变为“黄金”。节目中介绍的作品简单易学,一般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就能够完成创作,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我不会做”的心理障碍。“创意小角落”教学生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常普通的材料,通过“艺术创想”,制作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实用美工作品的方法,并以此轻松装点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创意小角落”。“环保艺术拼图”将向大家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是如何与艺术创作沾上边的,从而让观众大开眼界。

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境具有猎奇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充实新材料的同时,抓住学生在新奇刺激下的活跃力,引导学生转到“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思维运动轨道上来。开拓未来的学生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过的教材,使之牢固地掌握创造思维”。

3. 启发联想创编。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逻辑分析手段,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新规律。其方法或者是对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假设,并设计探索程式;或者是对一定知识进行互换、拆卸、嫁接、分解、重组教学中实施开放引导,可激发学生无意识状态下闪现的灵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深化。

镜头五:有神奇魔力的群文阅读

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她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性结构,并学会根据故事情节画结构图;(2)通过群文阅读,体会反复性结构的童话又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3)试着口头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老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从解析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到引导孩子们自主阅读《小壁虎借尾巴》,再到合作阅读《爱心树》和《小猪变形记》,最后到拓展创编,可谓是一堂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尤其是我们关注到她布置的课后作业:(1)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2)阅读下面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田鼠太太的项链》《小熊住山洞》《兔子的名片》。毋庸多言,成为她的学生,在这样广博的积累熏陶之下,孩子们的语文基础该有多么的坚实。

一位男老师教学田园诗《乡村四月》,课前他努力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收罗殆尽,在教完教材后,会呈现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田园诗让学生赏析,感受不同写作背景下不同的个体感受……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渐入佳境,欲罢不能。

抓住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意识,塑造其创造精神。我们也鼓励课改教师加强自身创造素质的锻炼,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改进教法,使教学洋溢着创造气息。

三、大美不言,教孩子用心灵感受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打造童话课堂,意在让学生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我们喜欢小时候老师带我们去采茶、春游的美好时光;难忘在夏日艳阳下老师带我们去学校种植、收割的忙碌情景;在繁星满天的夜里,在操场上燃起篝火,在篝火边跳舞欢笑的难忘记忆。而这样美的感受,正离城市中心的孩子越来越远,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的作用急需发生一些改变。

镜头六:走近大自然的美术课

美术课上,老师们常常带领孩子们去湿地生态园写生。感受阳光灿烂、万物生长,孩子们用心观察池塘里,小蝌蚪、小田螺在水池里慵懒地伸着懒腰,肆意生长的绿植上垂挂着一些不知名的红色动物卵,微风轻拂,植物铭牌上的铃铛叮当作响,还有白色的风车悠悠地旋转着。几十个孩子,拿着写生本,一边浏览满园的春色,一边找个自己喜欢的景物坐下来,煞有介事地摆弄着手指取景框,开始慢慢地画画。这本身就是一幅最美的生命之画。孩子们在这样的自然课堂里,心情之愉悦,作品之丰富,是“呆”在教室里无法抵达的。

湿地生态公园的菜畦里,师生一起挥汗如雨,播种的是希望,收获不只有萝卜、油菜,还有体验、成长!其实,浩瀚的知识是永远无穷尽的,我们无需一一机械教授,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些思维的方法,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而已。

童话课堂教学改革刚刚开始,我们依然有不少困惑、困难,我们真诚地期待有关专家、领导、老师们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能一起帮忙献计献策:一是“学习型小组”构建中,每一位小组成员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怎样落实“童话课堂”下的“四自模式”?三是如何培训课改教师,让老师们保持高度的课改热情,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在西班牙风格的欧式别墅里,在童话一般美丽的校园里,学生本身就像一部部童话——好奇、快乐、自信。在这里,学生享受童话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天漫步童话世界,在他们人生中最纯洁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留下了童年最斑驳的记忆,一如墙上那些已经碧绿的爬山虎。诚如李镇西老师所言:“让我们的教育富有童话,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色彩。”

童话课堂,因色彩斑斓而焕发生机!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

猜你喜欢
童话思维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