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恢复效应的研究

2016-08-07 07:46:30刘森勋
竹子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竹毛竹林株数

刘森勋

(福建省三明市林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福建 三明 365000)

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恢复效应的研究

刘森勋

(福建省三明市林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福建 三明 365000)

以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受灾前毛竹林经营密度和灾后救护措施的灾后恢复效应。究结果表明:灾前经营密度、施肥量和抚育措施对灾后恢复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加,灾后毛林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3 000株·hm-2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750 kg·hm-2时,灾后竹林的恢复效果最好;合理的抚育措施能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其中以深翻+施肥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最大。

毛竹;雨雪冰冻;灾害恢复;持续经营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福建省现有毛竹林面积86.3万hm2,约占有林地面积10.4%。竹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区域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我国南方遭遇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毛竹林遭受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福建省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三明是福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给毛竹资源造成巨大损失。

灾害天气是森林经营与管理的重要非生物干扰因子, 对林业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2008年遭遇冰雪冻害以来,关于毛竹林灾后恢复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受灾影响因子方面,何虎研究了毛竹雪灾受损特点与钩梢减灾技术[2],苏文会,范少辉等研究了冰冻雪灾对黄山区毛竹林的损害及影响因子[3],吴斌提出了.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区林业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几点思考[4],高培军,桂仁意等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竹雨雪冰冻灾害主要影响因子[5],徐干君,刘宝军分析了雨雪冰冻灾害对重庆市不同林分类型的灾害影响[6]。但对受灾竹林救护措施和灾后恢复效应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系统开展了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灾前经营密度和灾后救护措施的恢复效应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毛竹林科学经营水平,增强抵抗冰雪灾害的抗逆性,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在受灾情况较严重的三明市建宁均口镇岭腰村(东经116°30′18″,北纬26°32′23″),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1 822~2 200 mm,年均气温16.0~18.2 ℃,无霜期230~280天,全年平均相对湿度83%~85%。试验地海拔500~650 m,坡向东南坡,立地类型为Ⅱ类,土壤为山地红壤。试验毛竹林在受灾当年均为春笋小年竹林,受损竹比例40%~60%左右。

1.2 受灾毛竹清理方法

所有试验样地采用相同的清理措施。当损毁竹株比例不超过50%时,在冰雪融化后将折断、破裂、翻蔸竹一次性全面清理砍伐。当损毁竹株比例超过50%时,应分两批清理受害竹株:第一次清理掉与鞭段不相连的翻蔸竹、枝下高以下折断或劈裂的竹子,将叠压在一起的竹株撑开,对于被压歪、压斜的健康竹和与鞭段相连完好的断梢竹,钩去梢部(留枝15~20盘),尽量扶正,培土踩实,歪斜严重的要绑杆固定,第一次清理后的立竹量控制在900~1 200株·hm-2(不包括当年留养新竹);第二次清理是待出笋大年的新竹展枝放叶后,再清理掉剩余的翻蔸倒伏竹、破裂竹和折断竹。

1.3 试验设计

1.3.1 灾前不同经营密度恢复效应试验设计 在受灾程度相近、竹龄结构、平均胸径(8.3~8.5 cm)、经营水平基本相似的受灾竹林中,选择受灾前不同立竹密度的毛竹林设置标准地。受灾前立竹密度选四个水平,分别为A、1 800株·hm-2;B、2 400株·hm-2;C、3 000株·hm-2;D、3 750株·hm-2。统一采取深翻+沟施复合肥(600 kg·hm-2)的恢复措施。

1.3.2 施肥水平恢复效应试验设计 分别选择受灾程度、受灾前立竹量(2 400~2 600株·hm-2)、竹龄结构、平均胸径(8.3~8.5 cm)、经营水平基本相似的受灾竹林设置标准地。施肥量设5个水平:即A对照(ck)不施肥、B(300 kg·hm-2)、C(600 kg·hm-2)、D(750 kg·hm-2)和E(810 kg·hm-2)。统一采取浅锄+沟施复合肥的恢复措施。

1.3.3 经营救护措施恢复效应试验设计 选择地形、受灾程度、受灾前立竹量(2 400~2 600株·hm-2)、竹龄结构、平均胸径(8.3~8.6 cm)、经营水平基本相似的受灾竹林设置标准地。分别采取如下抚育措施:Ⅰ深翻+施肥(竹蔸施复合肥,用量750 kg·hm-2)、Ⅱ深翻、Ⅲ浅锄、Ⅳ劈山清杂和Ⅴ对照(仅封山育竹)五个处理。

1.4 试验方法

所有标准地均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沿山坡等高线设置,面积600 m2。每个处理(水平)均设3个重复。试验开始前按本文1.2的方法清理标准地。试验时间从2008年开始,调查时间为每年的12月,至2013年12月止,调查标准地内2008~2013年6年内新生竹的株数和胸径。

1.5 数据处理

灾后竹林恢复的关键是提高新生竹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以新生竹株数为指标,质量以新生竹的胸径和鲜重为指标。竹秆鲜重按照公式W=0.0959D2.3683计算[7],式中W为单株竹秆鲜重(kg·株-1),D为毛竹胸径(cm)。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各样地在6年试验期间的新生毛竹生长情况调查数据,按不同处理分别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新生毛竹生长情况调查统计表

2.1 竹林灾前经营密度对灾后新生竹的影响

从表1可见,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大,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经营密度为3 000株·hm-2时,三项指标均达最大;密度为3 750株·hm-2时,三项指标略减少。

对不同经营密度毛竹林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经营密度,对新竹个体和株数的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以3 000株·hm-2的恢复效果最好。此次受灾,虽然经营密度高的竹林受损程度更大,被清理砍伐的竹株也较多,但高密度的竹林地下根鞭系统较发达,受损竹株被清理后,经深翻+沟施复合肥的恢复措施,改善了地下环境,积累了较多营养,促使竹鞭笋芽分化,新生竹个体和数量依然较多,受灾恢复得较好,3 000株·hm-2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

表2 不同灾前经营密度新生竹生长情况方差分析表

2.2 施肥水平对灾后竹林的恢复效应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竹子的营养和施肥做了不少研究,并初步得出结论,我国大多数竹林生长土壤不缺硅。氮、磷、钾对竹林生长有重要作用。表1表明,施肥量对竹林灾后恢复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750 kg·hm-2(复合肥)时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重均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68.3%、27.1%和197.3%,恢复效果最好;其次是施肥量81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59.8%、23.4%、163.2%。通过对不同施肥量水平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知,不同的施肥水平,对新竹个体和株数的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以750 kg·hm-2的恢复效果最好。

表3 不同施肥水平新生竹生长情况方差分析表

2.3 抚育措施对灾后竹林的恢复效应

从表1可知,抚育措施对灾后毛竹林新生竹的株数、胸径和竹杆鲜重都有很大影响。恢复措施以深翻+施肥效果最好,分别是对照的138.7%、633.3%和13.7倍,其次为深翻,分别是对照的132.4%、407.0%和7.9倍,再次为浅锄和劈山清杂。对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不同的抚育措施,对新竹个体和株数的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以深翻+施肥效果最好。

表4 不同抚育措施新生竹生长情况方差分析表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开展受灾毛竹林灾后救护,并经过6 a的试验与观测,研究了灾前经营密度、施肥量和抚育措施与灾后恢复效应的关系, 得到几点结论:(1)灾前经营密度对竹林灾后恢复有显著影响。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加,灾后毛林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经营密度为3 000株·hm-2时,三项指标均达最大。(2)施肥量对竹林灾后恢复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增至750 kg·hm-2时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重均最大,灾后竹林的恢复效果最好。(3)抚育措施对毛竹灾后恢复有显著影响,合理的抚育措施能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其中以深翻+施肥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最大,灾后恢复效果最好。

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给毛竹林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损失,前人对灾害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多有研究,但从灾前毛竹林经营密度和灾后恢复措施对受灾竹林的灾后恢复效应的研究未见报道。结合本文研究结果, 毛竹林经营密度3 000株·hm-2时,对持续低温雨雪灾害天气有较强的抗逆性,该密度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合理的抚育措施和施肥量,能改善竹林营养状况,调节地下竹鞭系统的生长与分布,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使灾后毛竹林更快更好恢复。在具体操作时,应对竹林进行深度垦复,施肥沟应有一定的深度,以增加竹鞭的入土深度,提高竹林抗风雪能力。

[1] Nyknen M L.Factors af fecting snow damage of tre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uropean conditions[J]. Silva Fennica, 1997,31 ( 2) : 193-213.

[2] 何虎.毛竹雪灾受损特点与钩梢减灾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2)48-49.

[3] 苏文会,范少辉,张文元,等.冰冻雪灾对黄山区毛竹林的损害及影响因子[J].林业科学.2008,44(11):42-49.

[4] 吴斌.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区林业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几点思考[J].林业科学, 2008, 44(3):2-4.

[5] 高培军,桂仁意,黄坚钦,等.毛竹雨雪冰冻灾害主要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2):165-168.

[6] 徐干君,刘宝军.雨雪冰冻灾害对重庆市不同林分类型的灾害影响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8):74-78.

[7] 福建省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地方标准.FDBT/LY29-90.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S],1990.

The Restoration of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Affected Bamboo Forests

LIU Sen-xun

(Flower Seedling Test Station, Fujian Sanming Forestry Institute, Sanming 365000, Fujian, China)

The restoration effects of pre-disaster moso bamboo density and post-disaster recovery measures on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affected bamboo fores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saster bamboo density, fertilization amount and tending measure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post-disaster recovery. After disaster, the number, diameter and culm weight of new bamboo shoo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disaster bamboo density and fertilization amount. The optimum pre-disaster bamboo density was about 3000 bamboo shoots per hectare, and the optimum fertilization amount was 750 kg·hm-2. Reasonable post-disaster tending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germination and survival rates of bamboo shoots, of which, the effects of deep tillage and fertilization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Bamboo; Snow disaster; Post-disaster restorati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2015-01-29

刘森勋(1974-),男,山东昌邑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繁育和森林培育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ason77@163.com

猜你喜欢
新竹毛竹林株数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新农民(2019年9期)2019-02-19 14:19:13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乡村科技(2018年8期)2018-06-27 03:41:40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春季保护地蔓生四季豆每穴株数与栽培密度试验
这是谁的车
身边这点事
身边这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