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在农村小额信贷及信贷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表现形式、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对于控制小额信贷风险,促进农村经济问题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 小额信贷 风险管理
一、农村小额信贷风险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指的是在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业务实际收益与预期效果产生偏差,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自然风险等类型,其中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信贷最为常见的风险类型。具体如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为违约风险,是借款人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及时的归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贷款不良,产生坏账。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业务,导致这一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小额信贷主要针对的是农户,文化素质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使得农户的信用意识和还款意识远远的落后于城市居民,很多时候单纯的将小额信贷与国家扶贫补助等同,抱着“不用白不用”的念头消极还款甚至不还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对象是全体农户,这一现象使得银行无法全面的掌握农户的信用状况,很容易产生信用风险。总体而言,农户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资产,违约之后无法对相关资产进行强制执行等因素导致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远高于传统信贷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一般来说,农户贷款主要用于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农户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生产的,这种现状决定了农户在产业链中处于底端位置,受大市场的影响极大,一旦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农户缺乏其它经济来源就会造成农户无法还款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经济的稳定性,如果农村经济波动较大,那么贷款农户哪怕具有还款意愿,也没有还款的经济能力。
(三)操作性风险
操作性风险属于典型的人为风险,导致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农户办理信贷业务时流程存在漏洞。以笔者工作的银行为例,其具体的小额贷款业务办理流程如下:首先是农户向银行提出小额贷款申请;之后客户经理与农户面谈,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确定的农户的信誉、财产状况、还款记录、偿债能力等;然后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确定贷款额度;最后移送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报送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审批。流程看似不存在漏洞,但是在实践中一方面小额信贷服务对象庞大,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工作疏忽时有发生,产生信贷风险。
二、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风险管理制度是风险管理有效与否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明显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缺乏系统完整的信用评级制度。虽然说银行在放款之前会通过实地调查或者村委会调查的方式来对贷款申请人的信誉进行评价,以此来确定贷款额度。但事实上,信誉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决定的,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另一方面内控机制不完善,导致面对风险无法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小额信贷是银行的业务之一,这就决定了其和其它业务一起处于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而不是针对农村信贷特点单独的设置内控机制,造成了以城市信贷解决农村信贷现象的出现。
(二)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负责,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例如很多专业人才认为去农村工作是不求上进的表现,因此不愿进入商业银行农村支行,导致银行只能够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来进行风险管理;再比如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对比之下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愈加突出。
(三)缺乏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起步于2005年,至今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因此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货币政策的支持。虽然说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有关政策的通知》解决了银行小额贷款开户、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征信等问题,但是对于中央银行再贷款等问题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使得小额信贷后期乏力,加大了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其次是缺乏金融政策来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保障制度。当前银行对于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往往抱着“管不如不管”的态度,原因就在于自然风险的多发性和难以控制性,使得信贷风险管理难以发挥作用,银行因小额信贷风险造成的损失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央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因自然风险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问题,确保信贷风险管理取得应有效果。
三、优化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一)健全农村信用机制
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贷款最为常见的风险类型,与信用风险的控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充分发挥地方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农户的完善征信系统,实现农户的相关档案资料联网及电子化。实现对贷款农户信用的即时查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曝光不良客户,对其恶意逃废债行为进行追究,防止“羊群效应”的发生;其次是正负向激励并用,促使农户树立信用观念,对于信誉较差的农户轻则压缩器贷款额度,重则将其加入黑名单,拒绝提供贷款,对于信誉良好的农户则可以通过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手段给予鼓励。以此来提高农户对信用的重视度;最后是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和跟踪调查。一方面是解决现代企业的评级授信做法,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以此来保证贷款能够回收,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评估其中所存在的风险,以便能够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就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而言,主要是健全信贷过程的审批制度和内部风险管控制度。具体如下:健全信贷过程的审批制度关键在于评级授信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此银行不能向之前那样通过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和村委会调查来对农户的信誉进行评估,而是应当确定一系列可量化的具体指标体系,以此来实现农户信用的量化,进而合理的核实授信额度;对于内部风险管控制度的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小额信贷的风险预警机制,即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来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大小等,对潜在的风险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建立权责对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实行奖励制度,同时也要实行对等的惩罚制度,对于调查不力、责任管理不到位的内部人员,应严格追究其责任。避免因贷款责任不清导致机构员工风险意识淡化的现象。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有效的重要保证,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介于商业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市场上优秀人才有限。对此可以通过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例如开设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课程,通过定期的教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额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然后再针对性的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以数量弥补质量,提高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效果;其次是考虑到很多优秀人才对于基层银行的态度,笔者认为可以捆绑式聘用来促使这些人才走入基层,例如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方可调入城市银行工作等;最后是提高商业银行农村支行对优秀风险管理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在招聘会上突出一些宣传片、纪录片等方式来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或者提高农村支行的待遇来留住人才。
四、结语
从上世纪90年代小额信贷理念的引入到2005年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再到今天,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已经基本成熟,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受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信贷风险仍旧处农村小额信贷极为突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农村信贷市场的稳定性,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在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积极的对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索,以此来促进农村小额信贷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庭强,王冀宁.基于博弈论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金融,2010(10)
[2]扈文丽,高铭.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21)
[3]赵立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1)
(唐文焱,1986年生,江苏扬州人,江苏扬州农村商业银行赤岸支行行长。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