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伟
“平民化”微课想法的提出,借鉴于笔者导师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倡导的“平民化”语文教学思想。从实用角度考虑,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应“平民化”,能融入日常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创设出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需求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 抓好课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生动,且非常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特点,将它适当地运用到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的导入中,能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比如,《开天辟地》一文,笔者从“创世纪说”角度,制作了一节微课,先具体介绍西方的创世纪神话,再引入东方的盘古开天辟地,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渲染了氛围,创设了神秘的情境,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样的微课导入形式,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 踩实课内,提高学生阅读本领
1. 学会朗读。感知文本离不开读,阅读教学中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阅读教学理应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作为理解、领悟和吸收文本的基础。为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具体可行的朗读技巧。如以读好长句子为例,《烟台的海》一文中,出现了这样的长句子:“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学生在朗读时感到难度较大,频频出错。如何有效指导呢?笔者设计了一节以《如何读好长句子》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10分钟视频里,从意群停顿、句中上升两方面,辅之以生动的示范,具体讲解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朗读方法,力图使学生初步掌握读好长句子的要点,能从容、自然、流畅地读出来。这节微课制作出来以后,笔者把它放在了课堂指导朗读环节,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观看,掌握方法;然后,结合所学课文,自由选择长句子当堂实践;接着,组织学生进行点评;最后,以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巩固。这一过程不仅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题,也省去了教师繁琐的课堂讲解,一举两得。
2. 学会想象。阅读教学中,许多内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悟而难于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思考点,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敢于发表自我的独特见解。在微课的辅助下,展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交流讨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会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接着利用微课,将九寨沟的平湖飞瀑、古木参天、珍禽异兽等美景直接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九寨沟“美丽的童话世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去九寨沟游玩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交流,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3. 学会探究。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钻研文本,探究问题,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微课能有助于阅读教学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力。如学完《船长》一课后,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船长明明有时间可以脱险,为何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于是,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然后呈现了微课《哈尔威船长的选择》。微课中,教师深情地讲述了作为船长,虽然沉船的责任并不在自己,但船长的责任感,使他选择了履行古老的“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条神圣的规则。这节微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
三、 拓展课外,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书目浩如烟海,学生不缺课外读物,缺少的是有效的读书方法。他们往往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而应用微课,利用存储和在线播放技术,解读经典名著,分析人物形象,积累优美词句,渗透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如梦令〉课外拓展阅读》的微课中,教师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引入,介绍这是一首忆昔词,李清照借景抒情,写出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接着,介绍其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主要内容及语言风格。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写景手法,以《忆 》为题,写一段关于景物的文章。
总之,“平民化”微课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丹阳市新区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