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君主国:立足中东,放眼全球

2016-08-05 04:20张帆
世界知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海湾卡塔尔阿联酋

张帆

今年4月,年事已高的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对埃及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不仅允诺给予埃及大量援助和投资,还宣布将与埃及在红海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这两个国家。沙特大手笔的对埃及援助换取了实质性收获——埃及宣布将向沙特转移蒂朗岛和塞纳菲尔岛的主权。埃及官方称,埃及1950年应沙特方面的请求“临时保护”这两座岛屿,防止以色列入侵,现在应该把它们归还沙特。而持反对意见的埃及人称,英国和奥斯曼帝国1906年签订的协议已经确定这两座岛屿属于埃及。

不管沙特与埃及达成的岛屿协议最终结果会如何,但至少说明一点,以富裕的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近年来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日渐活跃,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拓展利益和影响力。一方面,在中东地缘政治发生巨变、地区秩序亟待重建的背景下,海湾君主国(尤其是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以对外援助和军事干预为手段,积极提升地区影响力,成为重塑中东地区秩序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自本世纪初期以来,为顺应全球化引发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变迁,海湾君主国实施对外关系多元化、开启“向东看”战略,积极拓展与亚太国家关系,并通过海湾—亚太日益紧密的相互依赖,为自己拓展战略空间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海湾君主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金融、能源、气候和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几年前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引发了中东地缘政治巨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加剧了沙特与伊朗的地缘政治竞争。为争夺地区影响力,沙特联合其他海湾君主国与伊朗及其地区代理人展开激烈竞争。美国奥巴马政府在中东实施的战略收缩迫使沙特等海湾君主国以更加独立和强硬的姿态参与这场竞争。海湾君主国首先试图借助其擅长的对外援助活动,抵消伊朗在从事代理人战争方面的优势;接着开始以军事干预彰显其影响地区事务的意志。

海湾君主国从2012年2月开始向突尼斯提供援助,希望借此对这个北非小国的转型产生影响,扩大势力范围。2012年2月,沙特率先向突尼斯提供530吨人道主义救援物质;2012年4月,卡塔尔宣布将向突尼斯中央银行提供10亿美元贷款;2012年5月,阿联酋提议向突尼斯提供2亿美元援助,用以复苏该国医疗卫生系统;2013年3月,卡塔尔向突尼斯提供2900万美元赠款,以资助后者的住房建设计划;2013年5月,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为“中东—北非转型基金”提供385万美元。

穆巴拉克政权倒台后,海湾君主国迅速向埃及扩展影响力。与此同时,伊朗也试图通过外交等手段,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埃及。面对伊朗针对埃及的外交攻势,海湾君主国以对外援助与伊朗抗衡。穆巴拉克下台后,沙特立即承诺向埃及提供40亿美元援助;阿联酋和卡塔尔于2011年10月分别承诺向埃及提供3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援助。伊朗在埃及扩展影响力的意图遭到埃及军方和埃及国内各色伊斯兰极端组织抵制,未取得实质进展。

2012年6月,埃及穆兄会候选人穆尔西赢得大选并上台执政,海湾君主国之间对埃及的政策产生分歧。卡塔尔积极支持穆尔西政权,加快兑现其2011年的援助承诺。2013年1月,卡塔尔宣布向埃及提供20亿美元贷款和5亿美元赠款;2013年5月,卡塔尔向埃及提供25亿美元低息贷款。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则对穆尔西政权持反对态度,阿联酋和沙特停止兑现其在2011年的援助承诺。2013年7月,在埃及军方镇压穆兄会并迫使穆尔西政权下台后,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立即对埃及军方的行动表示支持,并宣布分别向埃及提供50亿美元、40亿美元和30亿美元援助。2014年初,沙特和阿联酋承诺再向埃及提供40亿美元赠款和贷款。在美国因埃及“军事政变”着手中断对埃及援助时,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坚称,如果美国停止对埃及援助,沙特和其他海湾君主国会及时填补因此产生的空缺。

虽然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与卡塔尔在埃及穆兄会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但这四个海湾君主国对叙利亚内战的干预有着相同目标:推翻阿萨德政权,遏制伊朗地区影响力。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除向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外(海湾君主国在2013年承诺提供15亿美元,卡塔尔和沙特于2014年分别承诺提供6亿美元),还向叙反对派提供武器和资金。早在2011年2月,卡塔尔首相就声称,卡塔尔和其他海湾君主国将竭尽所能帮助叙利亚反对派,包括向他们提供武器。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则指出,“武装叙利亚反对派是(海湾君主国的)责任”。

在利用对外援助提升地区影响力的同时,海湾君主国也逐步利用军事干预影响地区事态发展。2011年3月,阿联酋和卡塔尔参加了针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军事行动;2015年3月,沙特联合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等国家,发起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海湾君主国还积极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12月,沙特发起、组建一支由34个伊斯兰国家组成的反恐军事联盟,海湾君主国是其中重要成员。该联盟以保护伊斯兰国家免遭恐怖主义团伙和组织伤害为己任,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设联合行动中心,以“协调和支持”军事行动。

本世纪初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重心进一步东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海湾君主国成为中国和印度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2009年,就从沙特进口石油而言,中国首次超过美国。在此背景下,海湾君主国开启“向东看”战略,以能源为纽带,强化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比如,2008年至2009年期间,卡塔尔石油公司与中海油签署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一项为期25年的《勘探和产量分享协议》,该协议使卡塔尔成为中国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供应者;2009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科威特石油公司与中石化达成协议,在中国福建和广东创办合资企业,为炼油和石化生产提供原油。这些协议巩固和强化了海湾君主国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以此为契机,海湾君主国与中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互动也不断扩展和深化。

应该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海湾君主国的对外战略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奥巴马政府在实施“亚太再平衡”的同时,没有公开、明晰地阐明“亚太再平衡”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含意,反而以“中东近十年来占用美国过多资源和关注”作为“亚太再平衡”的注释,这无疑使海湾君主国坚信“亚太再平衡”意味着美国采取了“舍中东保亚太”的地缘战略观。在沙特和其他海湾君主国看来,奥巴马政府2013年8月放弃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集中体现了美国放弃中东、集中资源于亚太的地缘战略思维;奥巴马政府坚持通过非武力手段应对伊核问题并着手与伊朗和解,佐证了美国因专注亚洲而在中东无心恋战的地缘战略心态。在此背景下,海湾君主国着手加快实施对外战略多元化,而中国此时提出并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坚定了其实施“向东看”战略的决心。

通过实施“向东看”战略,海湾君主国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维系着某种平衡关系,即在继续依赖美国在海湾军事存在以保障其安全的同时,与中国加深以能源为支柱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一方面,这种平衡关系无疑拓展了海湾君主国的对外战略空间,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海湾君主国与中国等亚洲国家日益紧密的经济互动正成为美国在海湾继续保持军事存在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战略界看来,在亚太与海湾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亚太的持续繁荣有赖于海湾地区的稳定,因此,美国在其从海湾进口石油日益减少、坚决实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在海湾的军事存在,为海湾君主国的安全承担义务。海湾君主国的“向东看”战略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美国—中东三边相互依赖关系,为其赢得生存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长期以来,沙特等海湾产油国以其原油“剩余生产能力”对稳定全球石油生产和价格发挥积极作用,在能源治理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海湾君主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治理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沙特利用其G20成员国身份及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地位,积极呼吁改革国际金融制度。在2009年9月召开第三次G20峰会前夕,沙特与金砖国家共同支持一项提议,增加新兴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以充分反映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权重。2010年,卡塔尔与瑞士、新加坡共同组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再设计倡议”,旨在将中、小国家有关全球治理的见解纳入G20议事日程。

海湾君主国还致力于在再生能源和可替代能源方面有所建树。2008年,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发起“马斯达尔倡议”。其核心项目是在距离阿布扎比市东南方11公里的沙漠区域,开发一处6.4平方公里的新市镇马斯达尔,以“零碳”城市作为造镇目标。阿联酋希望通过马斯达尔城为全球树立清洁能源的典范。在该城市最终建成前,马斯达尔倡议中一些涉及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的项目已逐步落实,比如2008年发起每年一度的世界未来能源峰会,2009年9月开启马斯达尔科技研究所。

总体而言,在动乱不堪的中东,海湾君主国不仅保持一定的繁荣和稳定,而且以对外援助和军事干预扩展地区影响力,通过“向东看”战略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活跃于世界舞台。但是临近地区的战乱和大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始终笼罩在海湾上空,在中东整体安全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的背景下,海湾君主国内部的稳定、繁荣及其致力于提升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前景,始终存在变数。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海湾卡塔尔阿联酋
半封闭的海湾
卡塔尔世界杯落幕
ADNOC第一艘低碳氨船从阿联酋运往德国
大熊猫来到卡塔尔
阿联酋出口市场增加到230个
阿联酋打造能源枢纽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人鱼海湾
管道预制工厂化在阿联酋ASAB3 项目中的应用
初识海湾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