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即将迎来对决时刻

2016-08-05 04:20张志新
世界知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桑德斯希拉里民主党

张志新

2016年美国大选初选展现出美国政治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高层“当权派”与基层草根间鸿沟的拉大。它表现在不论意识形态与党派的反“当权派”思想弥漫,以及作为政治“局外人”的“非传统参选人”的得势。在此背景下,地产商唐纳德·特朗普的胜出对共和党可谓喜忧参半,该党就此重获新生还是走向“穷途末路”仍不明了。希拉里·克林顿虽将获得民主党提名,但始终无法摆脱伯尔尼·桑德斯左翼思想的牵制。上述选情彰显两党未来发展面临同样的“瓶颈”:如何理顺“当权派”与草根的关系,从而不至于引发美国的“政治革命”。在特朗普与希拉里最终的对决中,后者看似稳操胜券,但变数犹存。

随着克鲁兹与卡西奇等党内对手相继退出初选,特朗普已成为共和党“预定的总统候选人”。由于此前各派的激烈角逐,党内逐渐分化为三股势力:一是以国会共和党高层为代表的“当权派”。特朗普胜出后,多数人从之前对特朗普嗤之以鼻、不屑为伍迅速变脸、争相示好,呼吁党内团结。二是极端社会保守派与宗教保守派。他们则不愿过早表态,像特德·克鲁兹与马尔科·卢比奥均对出席克利夫兰共和党全代会模糊其词,似在待价而沽,等待特朗普伸出橄榄枝。三是不甘失败的温和派,如“布什家族”,尤其以2012年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为代表。他们或将抵制克利夫兰大会,仍旧试图扶植“第三势力”阻止特朗普,但党内响应者寥寥。

现在看来,数月前保守派领衔的“阻止特朗普”运动就是个笑话,“当权派”等于自扇耳光。当时,保守派杂志“领头羊”《旗帜周刊》率先质问特朗普代表共和党的资格。该刊主编、美国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威廉·克里斯托尔多次呼吁阻止特朗普,认为特朗普的胜出不仅意味着“共和党的衰落”,也意味着美利坚“共和国的堕落”。而传统上自封中立的纸媒也对特朗普频频开炮。《华盛顿邮报》社论直指,特朗普已威胁到美国民主,“对任何负责任的共和党人来说,其使命应当是阻止特朗普赢得总统候选人资格和大选”。

特朗普在印第安纳州获胜锁定胜局后,“当权派”被迫接受现实。5月3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普里伯斯首先对特朗普示好,称共和党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击败希拉里·克林顿。8日,一度遭特朗普嘲讽为“战俘不是英雄”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也大度表示,“特朗普会是一位有才能的领导人”。共和党少壮派领袖、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之前宣称“尚未准备好接受特朗普作为候选人”,12日在双方会面后表示,“会见令人振奋,这是走向团结的积极一步”,“特朗普为共和党带来全新的支持者”。

共和党高层虽然呼吁团结,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通过修改规则阻止特朗普当选将有损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声誉。而且,得到基层保守派民意大力支持的特朗普,抑或在大选中能为共和党打出一片天地。

总体看,新世纪以来共和党呈现出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对弥合高层与草根的鸿沟苦无良方。从小布什时期共和党打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的招牌看,当时共和党有意走中间路线,然而9.11事件将其推向新保守主义,美国政治与社会全面“向右转”。2008年与2012年两次大选共和党都试图确立新方向,但推选出的候选人都非党内主流,如特立独行的麦凯恩与温和保守派罗姆尼。从特朗普所处的意识形态光谱来看,他是介于保守与自由交汇处的共和党自由派,其政策主张将更加具有跨党派色彩,或更关注基层选民的利益。目前看他在初选中极具争议性的主张,如在美墨边境“筑高墙”和“监控穆斯林”等言论,应是出于吸引眼球的竞选策略考量而非实际主张,在进入大选阶段后或有调整。共和党大老、犹他州参议员奥林·哈奇指出,“我认为你们将会发现特朗普变得越来越好”。

5月10日,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初选结束后,希拉里已拥有2243张代表票,远超获得1465张票的桑德斯,基本上锁定民主党候选人提名。然而,桑德斯对希拉里胜出造成的困扰,以及“邮件门”事件的继续发酵,证明希拉里的白宫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出于自身的激进思想无法为民众接受因素的影响,桑德斯在初选中的胜算微乎其微,但其搅局能量的确不小。从竞选募款看,联邦选举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桑德斯共募款1.82亿美元,其中87%来自网上小额捐款,总数已经超越希拉里的筹款总额(1.81亿美元),凸显其深受基层选民欢迎。此前,桑德斯曾揭露希拉里从摩根大通、高盛等银行和行业团体获得每场不低于20万美元的演讲费。而希拉里的回应非常不力,仅辩称说“这是他们的出价”,似乎拿多少与她本人无关,客观上坐实其与华尔街“勾结”的说法。

从支持群体看,桑德斯在年轻人中间造成的“狂热”令人侧目。盖洛普的调查显示,低于30岁的人中有62%支持桑德斯,远超希拉里(35%)。若按族裔划分,民主党内支持桑德斯的白人高达61%,凸显桑德斯作为白人中下层利益维护者的形象。

从选战议题看,桑德斯在自由贸易、大学教育、枪支管理、增加最低工资和环保等领域上的左翼政策主张,凸显他在基层选民中极具市场和民众对“当权派”的不信任,迫使希拉里向其靠拢。同时,桑德斯还猛攻希拉里曾投票支持伊拉克战争,以及在自贸协定问题上立场反复,实质上强化希拉里看政治风向“左右摇摆”的负面形象。

从桑德斯与希拉里在初选中获得的代表票上来看,二者相差也不大。代表票分为两类,一种是受各州初选结果影响的“承诺代表票”,两人差距仅298票;另一种是不受初选结果约束的“超级代表票”,双方差距为480票。目前,桑德斯阵营正在极力游说超级代表,希望他们能转投自己。如果成为现实,这样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将出现两人不分胜负的局面。

与此同时,目前仍未彻底摆脱的“邮件门”是影响希拉里选情的最大变数。近期,联邦调查局对该事件的调查仍在继续,并已经对希拉里的手下进行了传唤。从行政部门的表态来看,奥巴马想在此事上放希拉里一马的意图很明显,毕竟只有希拉里才能传承奥巴马的衣钵,延续他未竟的事业。此前,国务院已经在联邦调查局要求下终止内部对希拉里涉嫌泄密的调查。奥巴马也公开表示,希拉里在国务卿任内处理邮件“不存在泄密行为”。理论上讲,行政部门不能干预司法。但未来事件发展会不会出现新的变数,导致希拉里被起诉,或者被共和党揭出新的问题,加剧民众对希拉里个人诚信度的质疑,导致其选情最终急转直下,这些可能性仍不能排除。

在多数美国舆论看好希拉里在大选中将大胜特朗普的情况下,双方对决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希拉里对自身丑闻的处理,以及她如何应对特朗普崛起所依赖的社会“反当权派”的思潮。如果从双方的特点、支持群体、内政外交政策差异对比来看,即将到来的特朗普与希拉里的对决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男女之战”、“黑白之战”、“大小之战”与“内外之战”。

特朗普与希拉里的对决首先是创造美国历史的“男女之战”。2016年选举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总统候选人杀入决赛的一次选举。如果希拉里当选,将结束美国没有女总统的历史,极大地提升女性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对美国自由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都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特朗普则被认为或是美国史上“最不靠谱的总统候选人”,但单就其作为地产商成功搅动政坛、改写传统竞选规则、创造“非传统参选人”冲击白宫的纪录而言,也足以在史上书写浓重一笔。

其次,由于特朗普更多得到了白人中下层选民的支持,而希拉里获得了更多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的支持,因此2016年美国大选又可被视为“黑白之战”。单就美国人口发展而言,随着白人群体日益成为“少数派”,少数族裔人口迅速增加的趋势从长期而言对民主党更加利好。在2008年大选中奥巴马就是凭借少数族裔的支持进入白宫,今年希拉里则希望再现奥巴马当年的奇迹。

再次,从双方国内政策的对比来看,大选是民主党“自由主义”和共和党“保守主义”的路线之争,或者说“大政府”与“小政府”理念的“大小之争”。从特朗普打出“美国第一”的竞选口号看,他或许在解决国内问题上投入更多,包括修复破旧不堪的桥梁、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特朗普或主打“负责任的财政政策”,以区别于民主党不断扩大的财政规模和预算赤字。而在希拉里方面,预计希拉里将延续奥巴马政府打“中产阶级牌”的做法,通过增加最低工资等措施为中产阶级提升收入与增加福利,巩固这一阶层对民主党的支持。

最后,在外交与安全政策上,双方立场大致可以用内向的“孤立主义”和外向的“国际主义”之间的“内外之战”来概括。总体上,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协定、排斥外来移民和有意减少对外干预等主张,具有明显的孤立主义倾向,也实质上是当前美国在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背景下被迫进行战略收缩的表现。因此,在大选中特朗普可能大打“经济民族主义牌”,要求自贸协定要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签订等;在国际安全问题上,要求盟友承担更大责任,包括增加军费开支等。即便是主张继续“接触世界”的希拉里,也将在对外用兵上更为审慎,继承奥巴马“不做蠢事”的战略原则,延续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对中国政策上,双方立场的一致之处在于宣称要对华“强硬”,区别则是特朗普更强调中国的经贸“威胁”,而希拉里则更愿意在所谓“民主”、“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

然而,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基本框架应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以往的中美关系史显示,美国新总统上任后,会经历较长的政策“学习期”,引起两国关系波动。作为前国务卿和对华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希拉里了解中国,有着长期与中国打交道的经历。因此,若她当选,两国关系的磨合期会相对较短,波动较小。若特朗普当选,其对华政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而中美关系的波动期无疑会拉长,不排除两国的经贸摩擦会有所加剧。然而,鉴于他已表示要搞好对华关系,预计中美关系的“友谊之船”不会就此沉没。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桑德斯希拉里民主党
“老男孩”之战
变色啦!
乔治·桑德斯的《巴多中的林肯》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