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宫缩乏力性出血高危因素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0例。对照组选择缩宫素进行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欣母沛宫体注射。观察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4.29%(3/70)、产后2 h出血量(74.95±17.62)ml、产后24 h出血量(213.27±157.32)ml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1.05±0.29)g/L均优于对照组22.86%(16/70)、产后2 h出血量(117.22±20.99)ml、产后24 h出血量(514.33±212.17)ml、血红蛋白水平(2.02±0.56)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缩乏力性出血高危因素患者, 临床选择宫体注射欣母沛加以预防, 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产后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55
产后出血主要指的是胎儿在分娩后的24 h之内, 产妇失血量>500 ml, 剖宫产时>1000 ml, 是分娩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 如中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均会导致。近几年, 由于产前宫腔操作史增加以及二次剖宫产率的增加, 产后出血发生几率逐渐升高, 产妇生命安全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伴随着医学技术快速进步, 在预防以及治疗产后出血方面的药物逐渐增多[1]。为了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在预防出现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将本院收治的140例宫缩乏力性出血高危因素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临床展开随机分组研究, 对观察组患者选择欣母沛加以预防, 最终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出血高危因素患者1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0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7.5±4.9)岁;其中顺产31例, 剖宫产39例;初产妇51例, 经产妇19例。对照组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27.9±4.1)岁;其中顺产29例, 剖宫产41例;初产妇50例, 经产妇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缩宫素进行干预;在胎儿成功娩出后, 静脉滴注葡萄糖(100 ml)+缩宫素(20 U)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 宫体注射欣母沛进行治疗[2-4]。患者胎儿成功娩出后, 当产妇出血量>300 ml后, 选择欣母沛(250 μg)对患者实施宫体注射。可以重复对患者实施注射, 对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确定对患者使用欣母沛的次数[5]。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血红蛋白下降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3例, 其出血率为4.29%(3/70), 对照组产后出血16例, 其出血率为22.86%(16/70),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2 h出血量为(74.95±17.62)ml,
24 h出血量为(213.27±157.32)ml, 血红蛋白水平为(1.05±0.29)g/L;
对照组分别为(117.22±20.99)ml、(514.33±212.17)ml、(2.02±0.56)g/L;
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产妇分娩期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是导致孕产妇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此种情况, 对产妇的第三产程进行处理, 增强子宫收缩, 可以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临床通常选择缩宫素进行干预, 针对产后出血加以预防, 但是在选择缩宫素进行干预的过程中, 通常控制短期剂量为80 U, 而且缩宫素只会对患者的子宫上段造成刺激, 当患者的受体位点有效饱和后, 增加药物剂量也不会发挥显著的效果。此外, 过量缩宫素会造成患者出现水中毒的情况, 进而增加产妇的痛苦感[6]。在产妇分娩后选择宫体注射欣母沛, 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收缩张力, 显著增加患者子宫内压力, 有效控制产后出血。对本次实验研究进行观察发现, 同对照组宫缩乏力性出血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有效体现出宫体注射欣母沛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对于宫缩乏力性出血高危因素患者, 临床选择宫体注射欣母沛的方法预防产后出血, 可以显著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出现率, 最终显著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计静, 米阳, 赵现立, 等.不同时机宫体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四川医学, 2013, 34(7): 1047-1048.
[2] 刘琪, 崔烨, 赵晓丹, 等.应用欣母沛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6):379-380.
[3] 曹建平, 薛桂香.宫体注射欣母沛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与时机选择.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6):4403-4404.
[4] 李尉兰, 何碧珍, 辛翠仪, 等.剖宫产术中不同部位注射欣母沛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比较及护理.护理学报, 2014, 5(13):36-38.
[5] 杨兴.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22):3419-3421.
[6] 张颂华. 欣母沛用于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38例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3(2):21-22.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