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伟
让“小蜗牛”把风景看个够
胡宏伟
根据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平面图形判断是否能直接折叠成正方体,虽然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可是班上有3个孩子却无从下笔。他们课后主动提出来:自己就是没办法判断哪些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平面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想放学后请老师辅导一下。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我发现这3个孩子应该是空间感觉上的“小蜗牛”。下课后,我打印了3套用6个小方格拼成的平面图形,剪下来备用。放学后我热情地接待了这3位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了辅导活动。
第一步,我提问:“正方体有几个面?”他们都亮手势告诉我正方体有6个一模一样的正方形的面。我顺势给这样的平面图形取名:“6小方格图,不是六小龄童哦!”他们都笑了,玩笑中强化了判断的第一步,6个小方格是转化成正方体的基本条件。接着我让他们挑出横看占3行、中间1行是4格,且竖看只占4列的6小方格图——简称“一四一跨四列”,再折一折,看能不能让平面图形立起来。他们挑得很认真,一边挑一边念“一四一跨四列”,挑出了7个(如下图所示)。他们折得饶有兴趣,动作却显得有点笨拙,可见空间观念差源自孩子的动手操作不够。待3个孩子分别完成了折叠一遍的任务,我问他们:“你们发现‘一四一跨四列’的6小方格图有什么本领呢?”“都能立起来,折叠成正方体。”异口同声,声音响亮,听起来很有成就感。
第二步,我让他们挑出“一三二跨四列”的6小方格图,再折一折。同样,挑的时候强调他们念“一三二跨四列”。只见他们拿着图形转来转去,就是为了看清:横看是1格、3格、2格且占3行,中间1行3格;竖看是横跨4列。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们这回稍快了点,选出了3个(如下图所示),折的时候也摆弄了好一阵子。最后他们发现“一三二跨四列”的6小方格图也能立起来,折叠成正方体。我分别给了他们赞赏的大拇指。
第三步,他们主动问我要挑什么样的6小方格图。这回,我让他们直接给剩下的4个6小方格图(如下图所示)取名字。第一个取名“二二二阶梯状跨四列”是他们讨论确定的。第二个他们取名“三三两横排跨四列”,我启发他们修改成更形象的“三三闪电式跨四列”。第三个他们取名“一横排”,我启发他们形象地称为“一条龙”。第四个他们取名“两横排长方形”,我启发他们找“长方形”中的“田字格”。接着让他们折一折,结果他们发现:“二二二阶梯状跨四列”与“三三闪电式跨四列”的6小方格图都能立起来,折叠成正方体,而“一条龙”与“田字格长方形”却怎么也折叠不成正方体。他们还发现所有6小方格图能折叠成正方体的都不能出现“田字格”。我又一次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阶梯状 闪电式 一条龙 田字格长方形
最后,我让他们一边看着分类的6小方格图一边回顾分析折叠过程,师生合作编出了判断6小方格图能否折叠成正方体的打油诗:一四一,一三二;二二二,阶梯状;三三闪,闪电式;跨四列,都可以。一条龙,长方形,非四列,不可以。看见田字格,肯定都不行。四人击掌,我们彼此祝贺!
整整70分钟,3个孩子在我有步骤、有耐心的指点下都收获了判断方法,也赢得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送3个孩子兴奋、自信地走出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个体心智发育的差异决定了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面对学习上的“小蜗牛”,我们教师都应该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工匠之心,有想方设法、耐心细致、顺学而导的工匠之行,静心等待“小蜗牛”把所有的风景看个够。那样随着经验的积累,随着方法的掌握,随着信心的增长,我们会欣喜地看到那些努力的“小蜗牛”也能成长甚至成功,这是教育者在贯彻工匠精神中能享受的最真实的幸福!
(作者单位:桃江县桃花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