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左琼
中国学生“机场看书”怎么就是“作秀”?
吴左琼
7月4日深夜,30多名来自西安某小学四五年级赴英游学团的学生在广州白云机场候机。当得知航班晚点后,这些孩子并没有产生焦躁情绪,纷纷从书包里翻出准备好的书本,捧着书席地而坐,没有一个玩手机的。(广州日报)
一名摄影师曾在泰国曼谷某机场拍下了一组照片,照片显示:大多数中国公民几乎离不开手机,而外国人却很喜欢看纸质书籍或者做些与电子设备不沾边的事情。同样是在机场,一张日本孩子在候机时人手一本书的照片引发点赞无数。而今,一组西安小学生在候机时席地而坐看书的照片却引发了两极化评论,除了赞赏之声,还有不少“作秀”的质疑声。
我们时常拿别人的优点提醒自己,但如果把自己的优点也“矮化”为作秀,难免落入标准不一的窠臼。在中国,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是积极鼓励孩子阅读的,事实也证明,我们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在逐渐提高。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都有所上升,当然这一数据还包括电子阅读量。
当前,公众普遍认为传统阅读不能丢,更加鼓励阅读纸质书本。小学生候机时席地而坐,用读书代替刷屏引发争议,正说明成人世界的思维定式禁锢了我们的眼界,孩子们就该拿着手机?假设孩子们拿着手机肯定也会引发吐槽一片: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没有希望云云。
的确,日本学生身上有很多中国学生需要学习的优点,但中国学生身上也有他国学生可以学习的亮点,老祖宗教育我们要谦逊但不应妄自菲薄。其实,孩子们天生好奇又充满求知欲,更何况在无聊的候机室,如果有同学拿起书本阅读,这种氛围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集体阅读的画面被误读为“作秀”,是网友看世界的眼睛带了“眼镜”,孩子们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当然,“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阅读习惯的养成必然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或者说以身作则。老师在临行前要求不准携带电子设备,鼓励孩子进行纸质阅读;老师、家长在无聊时拿出书本阅读无不是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即使不效仿犹太人往书上“抹点蜜”,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起码不能让孩子认为喜欢看书就会引起非议吧?孩子们在机场看书,我们应该欣慰而不是质疑。多些这样的画面才是我们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