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兴伟 郝春艳
(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邸兴伟郝春艳
(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对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0例老年CHD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应用MAQ服药依从性问卷对18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药物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CHD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其中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病程、药物不良反应等为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P<0.05),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CHD患者的健康指导,尤其是对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对 CHD基本知识不了解及无业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冠心病;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依从性
研究表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占全球死亡率的30%〔1〕,而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其死亡率占心血管病的50%,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最大敌人〔2〕。由于患病时间长,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加上疾病的反复发作同时受经济负担的影响,病人很容易产生遵医行为不良,进而引起临床效果不加,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单硝酸异山梨酯主要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灌注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减少,供氧量增加,从而使CHD发作次数减少,是治疗CHD的常用药物〔4〕。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对于控制疾病十分重要〔5〕,本文旨在调查老年CHD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药物依从性干预措施、有效控制病情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附属第一、第三医院、市中心医院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进行CHD治疗的17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狭窄性病变者,且住院期间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③1~3个月疼痛性质无变化,无心肌梗死的可能性;④同意参加本项研究;⑤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患者;②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③严重心律失常患者;④合并重度高血压患者或有出血倾向患者;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更年期女性。其中男51例,女119例;60~70岁108例,71~80岁34例,≥80岁28例;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90例,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53例,高中以上27例;收入水平≤10 000元/年98例,10 000~20 000元/年41例,>20 000/年31例;在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自费22例,有医保110例,公费24例,其他费用14例;CHD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情况:良好和一般了解分别96例和59例,不了解15例。
1.1.1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无并发症、病程、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②Morisky自我报告服药依从性问卷,该问卷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该量表共有4个条目:您是否曾经忘记服药;您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您自觉症状改善时,您是否曾停止服药;当您服药后自觉症状更糟时,您是否曾停止服药。回答均为“否”,即为治疗依从性(CPAT)佳;4个问题只要有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CPAT不佳。③体重指数(BMI):≤18.4 kg/m2为消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7〕。
1.1.2调查方法由调查者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说明,由研究对象单独逐一认真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为94.44% 。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老年CHD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的CPAT情况调查中70例(41.2%)能够完全遵从医嘱,用药依从性佳,100例(58.8%)有不同程度的用药依从性不佳,曾经忘记口服药者89例(52.4%);不注意服药96例(56.5%);症状改善时,90例(52.9%)曾自己停药;症状变糟时,93例(54.7%)曾自己停药。
2.2老年CHD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的CPAT情况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病程、不良反应、BMI对CPAT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理社会因素、医疗费用支付、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生活习惯对 CPAT 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老年CHD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的CPAT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患者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病程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是CPAT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BMI值不是CPAT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影响老年CHD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的CPAT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影响患者CPAT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CPAT佳的患者占41.2%,低于国内同标准研究结果〔8〕,表明老年CHD的防治仍是一项重大挑战。本研究中52.4%的患者曾有过忘记服药的经历,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因衰老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出现少服、漏服药物等现象;56.5%的患者经常不注意服药,也忽视服药治疗;52.9%的患者在自觉症状改善时曾自己停药,可能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匮乏有关,许多患者对CHD没有充分认识,希望短期内“根治”CHD,甚至相信偏方,往往在症状减轻时自认为痊愈而不再继续坚持用药;54.7%的患者自觉症状变糟时曾停药,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缺乏药物相关知识,当感觉症状加重时认为是药物引起的,对服药失去信心,停止服药消极应对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影响患者的CPAT,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其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9〕,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影响患者对于CHD知识的获取与正确理解,文化程度越高越能帮助患者形成控制疾病的意识,从而促进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应提高,同时高学历患者能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9,10〕;本研究显示收入水平高的患者药物CPAT较好,能够按医嘱进行服药,收入水平高地患者往往发病前有更好的评估,遵医行为〔11〕,也可能是收入低患者由于对于临床症状不是特别严重时并不重视,只有病情严重或者出现特别明显症状时,才开始意识到CHD的严重性,使其更加关注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患病时间越长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原因可能是患病时间长的患者从医次数多,同时接受医护人员得到的健康教育的机会多,因此会对疾病知识更加了解;本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其CPAT相对较差,可能是因为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眩晕、心绞痛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等,老年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甚至害怕不良反应产生抗拒心理,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造成CPAT下降。
为提高老年CHD患者的药物CPAT,有效地控制疾病,建议:①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在社区开展CHD知识的健康教育。因为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方便特性能够满足CPAT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在社区开展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海报、讲座等形式,矫正患者错误的健康认知,使其了解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用药知识,进而使其能正确认识药物治疗重要性。目前社区空巢老人较多,而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空巢老人服药依从性〔12〕。②使药物治疗方案简化。应该在医院开设专门为老年人开药的窗口,设专门医生定期解答老年人用药问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服药行为矫正。老年CHD患者经常忘记服药,因此,可以告知病人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定时闹钟随时提醒服药时间或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服药标识等方式提高其服药依从性。④密切医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解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问,并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也要对患者进行居家指导与护理有助于提高CHD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13〕。⑤做好健康指导。加强对CHD患者的健康指导,尤其是对那些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对CHD基本知识不了解及无业的CHD患者,应该将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的药理作用及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向患者说明,使患者对此药有充分认识,减少对此药毒副作用的顾虑,只有进一步加强对CHD患者的健康指导,才能增加CHD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Khuwaja AK,Lalani S,Azam IS,etal.Cardiovascular disease-related lifestyle factors among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Pakistan:a multicentre study for the prevalence,clustering,and associated socio demographic determinants〔J〕.Cardiol Res Pract ,2011;2011:656835.
2Buckland G,González CA,Agudo A,etal.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Spanish EPIC cohort study〔J〕.Am J Epidemiol,2009;170(12):1518-29.
3罗燕华,洪蝶玟,蔡志雄,等.护理干预对绝经期后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395-6,封3.
4刘天忠.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当代医生,2010;16(22):151-3.
5段笑那,程玲,李广,等.养老机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J〕.医学与哲学,2013;34(12):46-8.
6许卫华,王奇,梁伟雄.Morisky 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24-6.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综合干预医生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4.
8李红,马春梅,邱雪梅,等.住院期间生活方式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27-30.
9程玲,方娟,李广,等.养老机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3;34(4):45-7,68.
10Vigl M,Niggemeger E,Hager A,etal.The importance of socio demographic factor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Qual Life Res,2011;20(2):169-77.
11Barbareschi G,Sanderman R,Kempen GI,etal.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course of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Int J Behav Med,2009;16(3):197-204.
12杨伟民,刘书红,李瑞莲.社区干预对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98-9.
13郑翠红,曾丽华,李华萍,等.城镇高血压患者程序式居家护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06-10.
〔2014-09-10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部资助项目(10YJA880175)
通讯作者:郝春艳(1963-),女,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3-328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3.091
第一作者:邸兴伟(1983-),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临床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