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东
明代的玉簪
许晓东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副馆长、艺术系礼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玉器、金器、琥珀、明清宫廷工艺以及古代中外艺术交流。出版专著《辽代玉器研究》、《故宫玉器图典》等
《明史·舆服志》涉及明代用玉簪的记载并不多,仅见玉簪导、双玉簪,用来固定皇帝、皇太子冠冕;皇后、嫔妃、命妇冠服所使用的博鬓、珠翠面花,则多金或金镶玉嵌珠宝,显示出玉簪在当时的礼制中的重要性与玉带、玉圭、玉佩相比地位悬殊。
出土玉或金玉簪饰的明代遗址,多为帝、王、公、侯、伯等贵族以及官员墓。除皇帝、皇太子以簪固定冠冕之外,贵族、官员多以之固定各种材质的束发冠,或直接插于发髻,簪式相对单一。女性簪品名目繁多,挑心、分心、掩鬓(博鬓)、鬓钗、小插、啄针不一而足,实因明代女性流行䯼髻或戴鬃帽,可以承插更多簪饰。其插戴方法也有别。短簪由上而下正插,长簪反之,由下而上。此外,还有直接施于发上者。(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卷二,页四~七〇,中华书局,二〇一一年)明代用簪远远多于钗,且所见之钗无论在工艺、形制、使用上与簪无异,因此本文仅论簪而不及钗,而且只及玉簪、金玉簪,金簪、镶宝簪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如前所述,明代男性使用簪,主要用于固定束发冠或是皇帝、皇太子的冠冕。束发冠材质各异,但大都在左右两侧设对称的一对或两对穿孔,多由两侧插簪固冠,也有少数仅以一簪贯穿。这类簪长度多在十厘米左右,通常两枚或四枚形制相同的簪成对使用。相对女性用簪,男性用簪不仅数量少,造型、装饰亦较简单。
明代墓葬不少是夫妻合葬墓或家族墓,因为盗扰等各种原因,有时很难确定哪些玉簪属于女性墓主,哪些属于男性墓主,尤其是那些形制简单的蘑菇首、方首、覆斗形首、蘑菇首素身玉簪。明确出于男性墓、棺内的例子详见左页表:
明 金束发冠
由上表可见,一般男性墓葬中随葬的玉簪多在一至三件,簪身多呈圆锥或方体,形制颇为朴素。晚期始多见竹节式簪。明代中晚期开始流行蘑菇形簪首(详见《上海明墓》,彩版五二:一、八五:三)。簪身多光素,也有镌刻纹饰者,尤其在中晚期,比如沐叡棺内出土的一对碧玉竹节形簪以及一件白玉灵芝首竹节簪,前者近簪首位置浅浮雕梅花。白玉蘑菇首簪一对,簪身浅浮雕云纹及仙鹤,簪身镌刻「乾纲独立」。晚期王锡爵棺内出土的白玉灵芝首簪,簪身更镌刻三条螭龙。安徽灵璧县窖藏出土的白玉蘑菇首螭纹簪,簪身镌刻「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六卷,页一九八)可知,此类蘑菇首螭纹簪,多受男性欢迎。上海浦东陆深墓所见青玉透雕麒麟首方簪,簪身四面镌刻螭纹并双钩阴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张尉:《中国玉器通史:明代卷》页五四,图二~四三,海天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相对其他男性,沐叡随葬的簪较多,除玉簪五枚外,尚有琥珀、珊瑚簪及簪首镶嵌水晶、宝石之簪。其中的琥珀兰花蜜蜂簪,是所见男性簪饰最为繁复者,蜜蜂、兰花之间衬以累丝花叶。(《金与玉》,页三八)与一般男性簪饰简约风格有异。琥珀蘑菇首龙纹簪,无论材质抑或雕工都堪称上品。
明 白玉竹节式灵芝首簪
明 碧玉竹节式梅花纹簪
明 白玉蘑菇首螭兽纹簪
明 白玉云鹤纹蘑菇首乾纲独立铭簪
明 金嵌琥珀簪
明 玉狮首螭纹簪
明 青玉透雕四瓣花纹扁簪
除却沐叡,随葬簪钗最多且数目超过夫人的是万历帝朱翊钧,棺内首饰匣中发现各式簪、钗共七十三件。其中簪七十一件,分金、琥珀、玉、玳瑁四类。除造型简约的金、玉、玳瑁簪外,还有金镶玉宝簪二对。其一首为玉喜字托,上嵌猫眼;另一首作覆莲形白玉托,上嵌石榴石。在金簪或玳瑁簪中,玉只是作为与其他宝石一样的点缀。虽然万历帝随葬之簪的总数超过两位皇后,玉与金镶玉簪的数量则远不及孝靖皇后。
总之,明代早期男性墓葬几乎未见玉簪出土。自中期早段开始,玉簪始有出现,并有逐渐增加之迹象,或许与束发冠的流行相关。明代中晚期,部分玉簪装饰渐趋文人意趣,如仿古螭纹、云鹤纹、竹节形簪以及带铭刻簪的流行。有意思的是,这些更多文人趣味的玉簪又多数出土于浙江、上海、苏州等地,与当时江南经济、文化之盛以及江南多风雅之尚相呼应。簪首作几何形,顶托内镶嵌宝石玉簪,多见于中晚期墓葬,如沐叡及万历帝墓。从形制看,玉簪与同时流行的骨、金、琥珀、玳瑁簪等,几乎没有什么分别,体现出同时期不同材质簪饰之间的互相影响。
天顺八年(一四六四年)王玺棺内出土的青玉扁簪,形制颇为独特,簪身扁长,装饰镂空四瓣花;簪首作卷轴形,簪尾端斜尖。此簪尾段包以金片,或是出于加固之故。此簪造型似更适于固发,而非固冠。
夫妻合葬墓中,一般而言夫人随葬的簪钗数量会多于丈夫,装饰也往往更为华丽。明代女性因为流行使用䯼髻,贵族仕女一副头面所含簪饰可达二十余枚,另外还可再于发上直接插短簪。由于簪插部位的不同,簪身长度各异。正插于头顶的通常簪身较短,两鬓的则较长。
明代女性玉簪形制,与男用玉簪有类似之处,亦见使用覆斗形首簪、莲瓣首簪、蘑菇首缠枝梅花纹簪、蘑菇首螭纹簪等等。有别于男性的是,女性使用金镶玉簪、金镶珠宝玉簪的数量远超玉簪,而且形制多样,极尽奢华(参见左页表)。
明 金累丝嵌宝镶透雕双鸾牡丹玉片簪
宋元以来,金、鎏金银钗盛行一时,花鸟装饰最为多见。元代金簪喜以绿松石点缀。从工艺看,多采用捶揲成型,对合中空焊接,由此减轻金簪的重量,制作多头簪或造型复杂的簪饰。元代流行累丝工艺,以扭金丝编织的方式制作镂空图案,同样也可使簪体尽可能轻盈。明代早期开始,累丝工艺与珍珠、宝玉石镶嵌完美结合,金器制作美轮美奂。以明代早期梁庄王妃魏氏棺所出为例,有嵌玉簪六件,嵌宝石累丝金框内镶嵌透雕鸾鸟牡丹、瓜叶花卉图案的玉片。(《梁庄王墓》页一二三~一二六)该墓出土的包括嵌玉金簪在内的不少金器,当为宫廷所赏赐,从中可见早期皇室用簪风貌。
明 金累丝嵌宝镶透雕鸾鸟牡丹玉片簪(对)
明 金累丝嵌宝镶透雕瓜叶花卉玉片簪
至万历年间,万历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棺所见金玉簪有了更多变化。两棺分别出土簪四十四、四十二件,这些簪钗大部分插在鬃帽上,部分散落于头部附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定陵掇英》,图版一〇〇、一〇一)孝端皇后棺所见饰翠、玉簪共二十二件,所嵌玉片雕琢成缠枝牡丹花、花、蝶、八吉祥、佛、云、叶以及万、寿、万寿等字。孝靖皇后棺所见饰玉簪二十件,雕琢成花、佛、观音、人物、童子、蝶、鸳鸯、桃形。除了以单件玉片装饰于簪头,或四周绕以宝石或在玉片上装饰宝石之外,还有在簪挺上半部或簪头饰以数枚玉饰再点缀宝石、珍珠者。最为繁复的,如孝端皇后的金镶玉嵌珠宝龙戏珠簪,簪金托上镶嵌透雕牡丹花,其上又饰白玉牡丹花嵌宝石,层层相叠,最上中心为一玉龙。金托下垂饰珠石网坠。此簪共镶红蓝绿宝七十九块、猫眼一块、珍珠一百零七颗以及多枚玉花,是目前所见最为繁复的一件。可以说,至明代,首饰已达鼎盛,清代在工艺上基本没有创新。
明 金嵌宝镶玉寿花簪
明 金嵌珠宝镶玉花蝶簪
明 金嵌珠宝镶玉龙花卉簪
明 白玉飞天纹簪
达官贵人夫人棺内所见玉簪,虽无皇室的奢华,却也别致。例如上海陆氏夫人墓、顾氏夫人墓出土的白玉透雕飞天簪首、金镶宝嵌玉观音簪(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图版一七五,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一年)、金镶玉花嵌宝簪。
四川绵阳出土的两件青玉簪,比较少见(此棺出有正德铜钱)。两件玉簪均短扁,身弧曲,簪首饰如意。其一簪身透雕钱纹、花卉纹,另一上半透雕蝙蝠、盘长及花卉,下半截光素无纹,纹饰明代流行的吉祥图案。这类簪当是平时使用,清代至民国妇女使用的一类金、银簪,多作此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