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玫瑰到碧霞洗的宝石芳名

2016-08-04 07:53
紫禁城 2016年7期
关键词:碧玺祖母绿红宝石

孟 晖

从玫瑰到碧霞洗的宝石芳名

孟 晖

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孟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贵妃的红汗》、《画堂香事》等。

卖朝珠宝石 见于《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玻璃,碧玺,甚至玫瑰,这些带有玉字旁的汉字组合,究其源,原来都是外来词汇的译音呢。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中心、贸易中心之一,是一向的贸易顺差帝国,也是持久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进口奢侈品中有重要一类,那就是中国本土稀缺的天然彩色宝石,这就引发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日常口语与书面记录中的宝石名称往往是直接搬自异国语言的音译词。像《二刻拍案惊奇》中《襄敏公元宵失子》一篇描写小主人公头上的华帽,「只头上一顶帽子,多是黄豆来大、不打眼的洋珠,穿成双凤穿牡丹花样;当面前一粒猫儿眼宝石,睛光闪烁;四围又是五色宝石镶着,乃是鸦青、祖母绿之类,只这顶帽,也值千来贯钱」。帽上所饰,从珍珠到宝石,竟都是进口的「洋」物,而鸦青、祖母绿则源自遥远的西亚语言。

实际上,早在汉代,就发生了第一波外来宝石词汇的涌入浪潮,据章鸿钊《石雅》一书考据,玫瑰、璆琳、琅玕等,都可能是异国语言的音译。其中确切可知其意的为「璧流离」一词,班固《汉书》「西域传」记录到,「罽宾国」出「璧流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则云:「石之有光者,璧瑠也,出西胡中。」所谓石之有光者,显然是指透明质地的宝石。到了北朝时期,该词的对译转为「颇黎」,《北史》、《隋书》都记载,「波斯」(今伊朗)多有「颇黎」。珍贵的线索在于,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中,有一只银罐的罐盖上以墨书题明「颇黎等十六」,而罐内恰恰存放着十六块天然宝石,分别为蓝宝石、黄精、绿玉髓与红宝石,这就毫无疑义地证明,一直到唐代,颇黎(璧流离、璧瑠)这个词的含义始终是专指异域进口的珍贵天然彩色宝石。进入宋代以后,此一外来词的写法才固定为「玻璃」二字,同时,其词义发生了重要的转化,用于指称从伊斯兰世界进口的优质人造玻璃器物。实际上,在当代波斯语中,有个大致发音为「bolur」 的日常词汇,既有「晶体」的意思,也有「雕花玻璃」的意思,很可能,当初这个词就是「颇黎」等音译的来源。

何家村出土唐代银罐及带有墨书题记的罐盖内面

到了元代,随着欧亚大陆贸易的畅通及兴旺,异国彩色宝石进口到中国的数量更大,品种也更为丰富,随之,便是又一波的外来宝石名称进入汉语。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介绍「回回石头」,亦即从伊斯兰世界进口的宝石,便是将各种异国词称直接记为汉字。在他所写下的宝石名称中,「剌」、「鸦鹘」、「助木剌」尤其在元明人的口语与文献中应用广泛。

剌来自波斯语「lal」一词,也叫成「剌石」。至明代则加了个汉语习惯的词缀「子」,转写作「蜡子」,专指淡红色的宝石。

明 嵌宝石花形金饰件 南京博物院藏

阿拉伯语中,「宝石」一词发音大致接近「yagut」,在汉语中被音译为「鸦鹘」,也写作「亚姑」、「雅姑」、「雅忽」、「鸦琥」等。如《南村辍耕录》所示,元人会按汉语习惯,将红、蓝、黄、白的异国宝石称为红亚姑、青亚姑、黄亚姑、白亚姑。到了明代,「鸦鹘」一词仍然流行,但往往会加一「石」字,称作「鸦鹘石」,如马欢《瀛洲胜览》提到「红雅姑石」,《天工开物》之「宝」一节也论及「鸦鹘石」。值得注意的是,明人张应文《清秘藏》一书「论珠宝」时言道:「鸦鹘青,一名青亚姑,色深青……种种宝石,俱以质如秋水者为贵。」由之可知,在明代,进口半透明蓝宝石也叫做「鸦鹘青」。这一词称在口语中得到简化,又变成了「鸦青」。

明人显然颇看重进口蓝宝石,鸦青为当时生活中的常用词汇,不仅《襄敏公元宵失子》中提及,《金瓶梅词话》也写道,李瓶儿私房宝物内包括「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还有过世公公花太监生前所用的「一件金镶鸦青帽顶子」。《型世言》中有一篇《宝钗归仕女》故事,其中带动情节发展的是司氏的一只祖传金钗,钗上所镶「四五颗都是夜间起光的好宝石」,同样「内中有一粒鸦青」。作为现代读者应该清楚的是,首饰中所言的鸦青,乃是指半透明的天然蓝色宝石。

助木剌则是波斯语词zumurad的音译,意为绿宝石。此词在明清时代一般写作祖母绿,催人泪下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杜十娘最后抱着投江的小匣里就有着「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知价之多少」。

红宝石

桃红色碧玺

蓝宝石

红色和绿色的碧玺

祖母绿

绿玉髓

银镀金镶红宝石带头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镶宝石钩环、带环及其黄条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镶宝石带头故宫博物院藏

镶有碧玺和彩色宝石的如意故宫博物院藏

碧玺佩 故宫博物院藏

入清以后,随着语言的自然流变,鸦青、红亚姑、蜡子等叫法渐渐消失,人们习惯于直呼蓝宝石、红宝石,或者称为映蓝、映(硬)红。然而,由于一种新型宝石的引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外来宝石词汇,为清人所熟悉—碧玺。中国的内陆地区并没有碧玺矿,碧玺最初出现,就带着异域宝石的身份。这种宝石在奢华生活中亮相的时间很晚,到清代,才成为上层社会追捧的珍物。彼时,人们直接根据其异国名称的音译来称呼它,「皆西域方言,用汉字谐音书之,故书无定字」(清福格《听雨丛谈》),大家随意运用发音相近的汉字,写作「碧砑玺」、「碧鸦玺」、「碧霞希」、「碧亚」、「碧玺」等等。清人赵翼《檐曝杂记》中写为「碧霞洗」,则为特具诗意的一个译名。此种宝石如水晶一般透明,有着粉、黄、绿等多种色彩,但是其最典型的色泽正是粉霞色,恰似晴霞彻映的天空一般闪着粉红或浅紫的澄净光泽,名之曰「碧霞洗」,真算得上传神啊。

丝绸之路所引发的中外文化交流会折射在最悄然的细节上,汉语中的宝石名称每每借自异国语言,便是这样的璀璨细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在波斯语、阿拉伯语甚至土耳其语中,zumurad(祖母绿)与yagut(鸦鹘)依然是生活里的常用词汇,前者仍指绿宝石,后者则具体指红宝石,往昔文明交流的痕迹,就是这样的,在我们今天的世界余韵不绝。

猜你喜欢
碧玺祖母绿红宝石
祖母绿的产地与选购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缤纷碧玺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铬碧玺与绿碧玺
巴西红碧玺吊坠
碧玺的鉴定方法
德霖,祖母绿都腾飞的羽翼
德霖,绘就中国祖母绿都的辉煌
神奇的祖母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