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石刘欣宁卢厚新
(1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2南阳市人民医院,南阳 473000)
97例小儿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郭石1刘欣宁1卢厚新2
(1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2南阳市人民医院,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年10月1日 -2015年10月1日上报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97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多数为0~3岁患儿(84例,86.60%),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中药注射液(25例,25.77%)、维生素类(20例,20.62%)、抗菌药物(16例,16.49%);临床表现主要有全身性损害(38例,26.95%)、循环系统(29例,20.57%)和呼吸系统损害(25例,17.73%),大部分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新评价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安全性,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严重不良反应;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肝肾功能、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新上市药品往往缺乏儿童临床试验资料,新药上市后,有适应证儿童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成人不曾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儿童ADR较成人可能发病更急、病情更重,由于代谢排泄速度较慢,较成人ADR威胁性更大。本文对发生的97例严重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在我院2005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病例中,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严重ADR判断标准,得到97例严重ADR病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起严重ADR的药物、累及器官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1一般情况
97例病例资料中,男 54例(55.67%),女 43例(44.33%),其中单一用药68例(70.10%),联合用药29例(29.90%),有过敏史4例(4.12%)。
年龄最小2天,最大13岁,平均年龄1.86岁。各年龄段分布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发生严重ADR病例的年龄分布
2.2引起严重ADR的药物
按《新编药物学》第 17版的药物分类方法[1]对引起严重ADR的药品进行分类,其中引起严重ADR例数最多的是中药注射剂(或源于中药提取物的注射剂)(25例,25.77%),其次是维生素类(20例,20.62%)。涉及单一药物78例(占66.7%),合并用药39例(33.3%),涉及药物情况见表2。
表2 引起严重ADR药物种类分布
2.3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
涉及的损害器官主要有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其症状及发生例数见表3。
表3 严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2.4给药途径
97例严重ADR中,静脉给药87例(89.69%),肌注给药6例(6.19%),口服给药4例(4.12%)。静脉给药是住院病人主要的给药方式。
2.5转归
97例患者经过吸氧、注射氟美松、非那根对症支持等救治,痊愈 55例,好转37例,未好转2例,不详2例,死亡1例。
我院小儿严重ADR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与文献报道[2-4]一致。0~ 3岁(不含3岁)患儿发生的严重ADR例数最多,占86.60%,与该年龄段儿童生理特点有关:体液占体质量比例较高,肝肾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弱,药物在体内存量增加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原因。
本次调查中,中药注射剂或源于中药提取物的注射剂发生严重ADR比例最高,占25.77%,与文献[5-6]一致。导致ADR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受提取技术的限制,难以保证有效成分完全纯化,往往含有大分子杂质,如蛋白质、鞣质、淀粉等致敏成分,进入机体后可作为半抗原,可结合血浆蛋白氨基酸化合成更大分子化合物,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7]。另外有些中药成分本身就是致敏物质,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绿原酸就具有致敏作用[8]。
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9.69%),表明静脉给药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大的给药方式,临床用药时建议能口服给药的不选择静脉给药,减少输液次数。
累及器官或系统方面,以全身反应多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且这些ADR大多在首次用药后的10 min内出现,临床用药后应观察 10~ 30 min,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严重ADR的发生与药物质量、个体差异、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用药前询问药物使用过敏史,对易过敏体质密切观察,严格掌握适应证,能口服给药不选择输液,减少输液次数,发生ADR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可以减少严重ADR发生[9-10]或降低对患者损害程度。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4.
[2] 孙言才,刘斌,苏丹,等.122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分布的分析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23(1):29-34
[3]曹军华,韩勇,陈东生.15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9):431-433.
[4] 汤松,张万智,唐晓霞.181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5,12(10):39-43.
[5]胡耀梅,邵寅,蔡小曼.荆门地区18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1):42-45.
[6] 任亚凤.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情况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1):74-75.
[7]杨林,周本宏.石榴皮中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35-2336.
[8] 郭洁,黄伟.HPLC法测定双黄连泡腾片中绿原酸的含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67-68.
[9]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8-20.
[10] 俞吉.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11):16-19.
美国FDA批准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Selexipag上市
美国FDA于2015年12月21日批准爱可泰隆(Actelion)公司的Selexipag(参考译名:赛乐西帕,商品名:Uptravi)片剂上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以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PAH住院风险。
本药为前列环素受体(IP-受体)激动药,经羧酸酯酶1水解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效约为本体的37倍。Selexipag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IP-受体的选择性优于其他前列腺素受体。
本药的有效性经1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事件驱动试验证明,试验的首要终末指标为至试验结束首次出现下列事件的时间:死亡、PAH住院、PAH恶化需肺移植或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开始肠外前列腺素治疗或慢性氧疗、其他疾病进展或需额外的PAH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本药治疗组首要终末指标事件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降低40%,主要因为减少PAH住院和其他疾病进展事件发生率。
本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颌痛、恶心、肌痛、呕吐、肢痛和面部潮红。
(来源:http://www.fda.gov)
Analysis of Report of 97 Cases of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
Guo Shi1,Liu Xinning1,Lu Houxin2
(1 Children's Hospital of Kaifeng City,Henan Kaifeng 475000,China;2 People's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Nanyang 473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afe drug application in clinic.Methods:The severe ADRs reported from October 1,2005 to October 1,2015 in a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A total of 97 cases of serious ADRs were collected,most of which(84 cases,86.60%)occurred in children at ages of 0~3 years,and were mainly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25 cases,25.77%),vitamins(20 cases,20.62%)and antibacterial drugs(16 cases,16.49%).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s included systemic damage(38 cases,26.95%)as well as damages in circulatory system(29 cases,20.57%)and respiratory system(25 cases,17.73%),most of which were improv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Conclusion:The monitoring on ADRs caused by antibiotic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and the safety of water-soluble and fat-soluble vitamins for injection should be re-evaluat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in children.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Children;Rational Drug Use
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13
郭石,女,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通讯作者E-mail:guo-shilove@163.com
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