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馥璟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03)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究
戴馥璟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03)
高职教学承担了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实践为先,实用为本。案例教学法就是当前高职教育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将三者相结合的具体应用作为方向进行相关研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意见。
高职教育;案例教学法;管理学
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管理、学校管理、政府管理等活动及其模式,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学生必须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策划下,根据教学目的,围绕管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建立典型的教育情境,选取富有蕴涵的事实题材,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问题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管理学课程中,课前准备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具有重大影响。
1.1 教师的准备
第一,确立教学目标。对于教师而言,目标的确定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确定案例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
本文借鉴专家学者的著作,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了案例选择体系包括:4个一级特征、7个二级特征、23个三级特征,具体见表1。
表1 案例选择体系
表1所述的4个特征,反映出了对选择案例这一环节的要求。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是选择案例的基础性思考,一则案例并不能解决课程的所有教学目标,而学生的可阅读性、可理解性、可思考性是选择案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教学案例的选取可以借助于新媒体的视域,选取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根据教学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教学案例。
1.2 学生课前准备
1.2.1 小组协作
案例教学中,学生针对一个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和群体合作,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拟找出解决办法。因此课前需要部分准备工作,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5、6名同学自行组队,并选择可以信赖的同学做小组负责人,设计自己的队名、队徽、口号等。
1.2.2 课前预习
教师在本次课结束时,告诉学生下次课程的内容,让大家做好预习。将部分教学案例印发给同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以及相应的预习工作。
1.2.3 案例呈现
利用多媒体演绎,印发文字材料,教师口头描述,学生角色扮演等4种案例呈现方式。4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依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色、教室的环境等因素来呈现。
教学实施阶段的案例教学环节分为引入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诠释与总结等6个环节。课前准备阶段就已经包含了问题设置、案例呈现两个环节,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实施中的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3个环节。
2.1 引入案例
教师通常在上课前,已经给出了部分案例,设置了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进而进行小组讨论。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再将其他案例的其他部分呈现给学生,结合课程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终起到升华作用。
2.2 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已经贯穿于教学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环节。针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有两种方式:专题性分析和引导性分析。专题性分析是针对案例的某一问题或者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性分析就是预设可能在分析环节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课程引向深入。
2.3 讨论案例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讨论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讨论初期。阐述针对案例的准备材料和案例的关键问题,抛出讨论角度。然后,根据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讨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订什么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惊醒归纳总结,做好讨论的收尾工作。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环节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案例讨论的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思考有3个方面: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讨论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是否将问题与材料紧密结合引出了理论核心;是否有学生还在饶有兴趣的讨论或者与教师进行进一步探讨。
4.1 教学手段滞后
在管理学中,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模拟式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案例分析,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和案例解说,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只有投入并建立一定的电子类、数字类教学专用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才能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针对案例情境和假设问题建立最基本的认知,达到教学效果。
4.2 案例资源匮乏
在英美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所里,都有高质量的案例文库,供大家选择,而在我国的管理学领域,案例收集的情况并不理想,针对案例的收集整理相对滞后。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资源十分稀缺。
4.3 教师的任务和心理负担过重
在管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知识,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论分析能力等,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第二,教师要选择和编写合适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导入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国内既没有西方高质量的案例库,也没有本土学者搜集的案例集做参考,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选择、编写出具有针对性、时代性、趣味性、真实性和多元性的案例材料。
4.4 学生自身限制因素
通过案例教育的互助性来看,不仅存在上面的三种问题,还有学生自身因素。首先,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前材料的收集、讨论、汇总、反思等都需要付出相当大时间和精力。课堂中,由于案例讨论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甚至选择逃避放弃。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其次,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也是影响案例教学应用的因素之一。
5.1 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乐之者”
案例教学就是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苦学、苦教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得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5.2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构建效果
案例教学中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反思,从而发现自身问题,同时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并不断弥补差距、发现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构架。
5.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尝试从自身开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活化知识,并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5.4 有利于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对教师也有更高要求,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授,而是与学生建立了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达成“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建新.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1).
[2]黄芳.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生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3).
[3]陈会娜.经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大观周刊,2013(3).
[4]王倩.中学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72
G642
A
1673-0194(2016)10-0244-02
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