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香囊

2016-08-03 03:17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门寺香囊丝绸

尚 刚

⊙ 设计与文脉

大唐香囊

尚 刚

唐代的香囊尤负盛名,而何家村与法门寺的出土物展现了金银艺术的由盛转衰。熏香之外,香囊还有暖手的功用。香囊起于西汉之说未必可信,其制作自唐代始相沿不绝,蒙元时代,又在伊斯兰世界引来仿效。唐人也将这种圆形器具称为 “香球”,此称谓被后人沿用。唐以来的香囊还有玉石和丝绸材质,著名的杨妃香囊即丝绣制品。

香囊;香球;蹙金;杨妃香囊;《西京杂记》

唐代的香囊虽常常被学人说起,但牵连的若干问题尚应继续说明。本文叙说金属香囊的形制﹑功用,讨论其源起与传布,分析未受重视的玉香囊和丝绸香囊,并考订著名的杨妃香囊的材质。

在唐代香囊中,设计精妙﹑制作考究的银制品最受关注。它们一般形体小巧,出土物里,虽然法门寺地宫也有大到近13厘米的孤例,但直径多在5厘米上下。它们通体镂空花纹,体做球形,分上﹑下半球,可以开合。上有链钩,能够随身挂配。内部有同心圆的两个机环和一个焚香盂,囊壁与外环﹑外环与内环﹑内环与焚香盂分别活铆。使用中,铆接的两个部件相互垂直 (图1)。不论香囊如何转动,焚香盂依靠部件的联接方式和自重,始终保持水平,令内置的香料以及香灰﹑香火不外漏。以香囊熏香,既利随身携带,又不会污染﹑烧毁衣物,适用之极,这样的设计至今仍有典范的意义。至于银香囊的构造原理,则与现代陀螺仪的万向支架相同。

唐代的银香囊今存不少。在中国的考古发现集中于西安一带,见诸报道的已有8枚,在国外,还至少有5枚传世。①千余年后,数量尚多,仅此一端便可判定它们当年的风靡。在西安一带收获的香囊里,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的出土物,近年尤受关注。前者入埋在8世纪中叶,属唐前期,后者封闭于874年,在唐后期。若以何家村香囊(图2)比对法门寺的收获(图3),那么,前期精妙灵动,后期村蠢呆滞,艺术造诣相去悬远。其实,这种情形不独见于香囊,也是唐代金银器,乃至工艺美术各品类中普遍的现象。

关于金属香囊,最重要的文献出自中唐释慧琳编撰的佛学词典:②

“香囊……《考声》云:‘斜口香袋也’。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慧琳和尚不仅解说了名称﹑材料﹑形制﹑设计﹑功能,还指出了使用者。

早年,研究者把这种器具称为“熏球”﹑“熏炉”。按功用﹑看形制,如此命名不算离题,但特别是在法门寺地宫发掘后,若仍然如此称呼,性质却绝似起外号。关于香囊的正名,文献可以根据前揭慧琳的记载,实物能够依靠法门寺的出土。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大一小两枚银质圆形熏香器具,石刻的《衣物帐》明确把它们记为香囊。③

不过,按照一般的语言理解,囊的形状扁平近袋,与圆了不相干。应当为着避免歧义,唐人还把这种宜携的圆形金属焚香器具称为“香球”,元稹还借它赋诗讽喻:④

“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

“香球”显然更能揭示造型特点,在后世,这个称谓也被通用,“香囊”之名反而不彰。

图1:沙坡村香囊

图3:法门寺大香囊

图2:何家村香囊

金属香囊可以佩挂衣外,也常置于袖中。使用者有上层妇女,有亲贵重臣,还有风流少年。⑤宫廷用品由少府监的中尚署成造,按制度,每年腊日(十二月初八),中尚署都要进“衣香囊”。⑥而中尚署也是今日能准确指认造作金属香囊的唯一作坊。中尚署的作品一定不少,因为,除宫中自用之外,帝王还以之赏赐重臣,如叛乱的祸首安禄山便曾受赐。⑦至于进衣香囊挑选在寒冷的腊日,应当牵连着它的另一个用途—暖手。因为香料燃烧会生热,金属传热能发暖。对于这个用途,唐诗早已点明,在描写姣好女子时,便有“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之句。⑧

银香囊太过精彩,故唯独它们今日声名赫赫。但在当年,香囊还有玉石的﹑丝绸的。可惜,它们的实物均已不存,只能从文献勾稽。玉石的一种,极少见诸文献,⑨能确定的只有当年数量不多,至于形制,也可推测。为透香气,囊表花纹应当镂空,囊身造型该大体顺随玉材形状,材质所限,囊内无法如同金属香囊那般“机关巧智”,因此,香料也不可燃烧。清代的玉石香囊(图4)今存颇多,⑩可做参考。

和玉石制品不同,古代的丝绸香囊数量颇多,仅仅唐五代的宫廷用品就有不少记录,如盛唐杨妃随身的蹙金香囊﹑晚唐懿宗爱女同昌公主步辇上的“五色锦香囊”。⑪五代的后蜀国主孟昶生性“畏懦”,竟在步辇上垂挂“环结珠香囊”的重帘以蔽面。⑫丝绸畏火,丝绸香囊内置的香一定不会靠燃烧生味。至于形制,当如慧琳称引的“斜口香袋”, 起码唐代如此。

加上后世的渲染,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更加悱恻动人,因此,在唐代的丝绸香囊里,最著名的是杨贵妃死时佩带的那只,它还载入正史:⑬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内官以献。”

尽管史家记下了杨妃香囊的故事,却未明言材质。或许因为银香囊声名太著,今日的专家总将它指为金属制品。⑭其实,它是丝绸的。之所以如此判断,因为关于杨妃香囊的现存最早文献是张祜的一首七绝,赋诗之时,去杨妃自缢尚不足百年。诗称:⑮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难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一个“蹙金”,已经说清质地。以今日的知识,蹙金仅为装饰丝绸的一种刺绣做法,即把捻金线盘钉在绣地上以为花纹。唐代的蹙金绣(图5)已经出土于法门寺地宫,而在当年的文献里,“蹙金”也屡见不鲜,仍无一不是在说刺绣。如诗歌:⑯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如笔记:⑰

“赵牧,不知何许人。大中、咸通中,斆李长吉为短歌,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迹。”

图4:清代白玉香囊

图5:法门寺蹙金绣小拜垫

其实,关于杨妃香囊的材质,宋初依然了解,那时的小说还明确地说它是“锦香囊”⑱。

专家们相信杨妃香囊为金属质,原因还在改葬之时,杨妃“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但是,从玄宗亡命西蜀,途中杨妃自缢,到重归长安改葬,前后不过一年半。时间短暂如此,则“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极合事理。香囊上还有蹙金绣,如果香囊亦坏,反倒难以理喻。

金属香囊的结构机巧绝伦,这种设计起于何时?古籍曾有说法。《西京杂记》号称记述西汉长安轶闻,书中说:“长安巧工丁缓者,……又做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⑲据此,则香囊的结构设计不晚于西汉。可是,《西京杂记》历来疑案重重,仅作者就有东汉刘歆﹑东晋葛洪﹑南梁吴均等等不同的说法。⑳而据描述的工艺美术品看,至少还留存着唐代的痕迹。如金属香囊,已知的物证最早在唐,说时代可早到西汉,则仅有《西京杂记》,“孤证不立”。稗官之言,未可轻信。因此,在无确证之前,说金属香囊的结构是唐人的创造当更有道理。

盛唐时代,金属香囊已经东传。日本奈良正仓院北仓的珍宝相信为756年献纳品,其中,就有一枚银香囊,其内部结构虽然不异,但形体甚大,直径18厘米。㉑巨硕如此,自然不可随身携行,只宜陈设,因此也不配钩链。蒙元时代,香囊还西传伊斯兰世界,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年)地在西亚北非,其巧匠已能用黄铜精妙仿制,唯形体颇大(图6)。㉒

香囊的制作自然也在中国延续,如《宋史·礼志》﹑《金史·仪卫志》﹑《元史·舆服志》等记录的宫廷香球。与唐代相同,后世的香球不仅出现于宫廷,富贵人家也往往有之,如北宋贵妇人乘牛车出行时,“袖中自持”两小香球,随车的两个丫鬟仍持香球侍奉。㉓明代的大户也爱使用香球,《金瓶梅》里,李瓶儿便有“熏被的银香球。”㉔似应留意的是,明人称熏被的香球为“闺房之雅器”,㉕这该表明,当年这类香球的使用者或以女子为主,而其形体也应较大。明代金属香球至今还有保存,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铜制品,其腹径13.3厘米(图7),远远大过唐代习见的5厘米上下。㉖

玉石香囊和丝绸香囊后世当然也会制作﹑使用。玉石的,可如前揭清人之作,丝绸的,则有更早的实例。在福州的南宋黄昇墓(1243年),就曾出土绣花的罗香囊 (图8)。黄昇嫁为赵宋宗室妇,身份高贵,其香囊形制似袋,长5厘米,宽4.8厘米,贴绣莲荷鸳鸯图案。其鸳鸯纹竟“用钉金针法绣出轮廓”,㉗“钉金”就是杨妃香囊蹙金绣法的别称。已知的唐宋上层妇女的丝绸香囊都用同样的装饰手法,这是巧合?

注释:

①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第110~11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②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百四十卷》,第26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

③ 《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文物之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第95~97,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④ 元稹:《香球》,《全唐诗》卷四一0,第4552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⑤ 章孝标:《少年行》(《全唐诗》卷五0六,第5756页):“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熏。画榼倒悬鹦鹉嘴,花衫对舞凤凰纹。”

⑥ 李林甫:《唐六典》卷二二《少府监》,第573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⑦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第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⑧ 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全唐诗》卷四六二,第5253页。

⑨ 已知的唐代记录仅出现在李濬《松窗杂录·物之异闻》,第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⑩ 如《中国玉器全集·清》图168﹑169(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新编)中国美术全集·玉器三》,第748﹑749页,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

⑪ 李昉:《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奢侈二·同昌公主》(页1826,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公主丞七宝步辇,四角缀五色锦香囊,囊中贮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此皆异国献香,仍杂以龙脑金屑。”按《广记》虽称此则“出《杜阳编》”,但在中华书局1960年的《杜阳杂编》排印本中,此“香囊”脱“锦”,做“五色香囊”,见第55页。

⑫ 佚名:《五国故事》卷下(页16前~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孟)昶性畏懦,······出则乘步辇,蔽以重簾,环结珠香囊,垂于四角,香闻数里,人亦不能睹其面。”

⑬ 刘昫:《旧唐书》卷五一《杨贵妃传》,第218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⑭ 如《唐代金银器研究》,第110页;申秦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花舞大唐春》,第221页。

⑮ 张祜:《太真香囊子》,《全唐诗》卷五一一,第5844页。

⑯ 杜甫:《丽人行》,《全唐诗》卷二五,第336页。

⑰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0《海叙不遇》,第109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⑱ 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本,第143页,1985年):“上皇密令中官潜移葬之于他所。妃之初瘗,以紫缛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逝矣,胸前尤有锦香囊在焉。中官葬毕,上皇置之怀袖。”

⑲ 《西京杂记》卷二,第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⑳ 《西京杂记·出版说明》。

㉑ 关根真隆:《名宝日本的美术·正仓院》图33,东京,小学馆,1982年。

㉒ 马文宽:《唐代镂空刻花涂金银香球祭器西传》,《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3期,第88~94页。

㉓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页4):“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㉔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九回《吴神仙贵贱相人 潘金莲兰汤午战》,第222页,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㉕ 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香球》,第4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㉖ 《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青铜卷》,第374页,图1341,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

㉗ 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南宋黄昇墓》,第2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图6:明代黄铜香囊

图7:马穆鲁克黄铜香囊

图8:黄昇墓刺绣罗香囊

尚 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博士

Incense Burner of the Great Tang

Shang Gang

Incense burners of the Tang Dynasty enjoy great reputation worldwide. Among others, unearthed examples from the two excavated sites date back to hat era, Hejiacun and Famen Temple, witnessed the art of gold and silver in Tang Empire going downhill from its heyday. Besides perfuming, incense burner functions s hand warmer. Although the statement that its history started in the Western Han seems implausible, its handcraft passed down since Tang Dynasty. During the Mongol-Yuan period, imitated works were further found in the world of Islam. Tang people also called this circle ware “incense ball” which was adopted by later generaons. Since then, jade and silk have become alternative materials, the renowned incense burner of imperial concubine Yang was made of silk.

Incense Burner, Incense Ball, Gold Couching Embroidery, Incense Burner of Imperial Concubine Yang, Xijing Zaji (Miscellany of the Western Capital)

J18;J52

A

1674-7518(2016)01-0054-04

猜你喜欢
法门寺香囊丝绸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法门寺里的琉璃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TREASURE TRAIL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仲夏巧手做香囊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