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2016-08-03 01:35鲍路明都青巴图龙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外科通辽028000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踝肱闭塞性跛行

鲍路明 额 都青巴图 百 龙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外科,通辽 028000

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鲍路明 额 都*青巴图 百 龙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外科,通辽 028000

目的 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中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情况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并且改善水平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更少(P<0.05)。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治疗效果较佳,可以改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的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并且支架的通畅率良好。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与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发生肢体缺血、动脉狭窄和坏死等病变密切相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肢体疼痛或者间歇性跛行[1]。本研究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对患者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⑴ 研究组患者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是54~81岁,平均年龄是(69.12±3.23)岁。有吸烟病史18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8例,脑梗死8例,冠心病12例。患者术前踝肱指数是0.65±0.09。⑵ 对照组患者36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是53~79岁,平均年龄是(68.78±3.43)岁。有吸烟病史17例;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11例,冠心病14例。患者术前踝肱指数是0.63±0.08。纳入标准[2]:⑴ 踝肱指数<0.9;⑵ CT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⑶ 有明显下肢溃疡、坏疽、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⑷ 能够及时返院随访并且依从性比较好。排除标准:⑴ 合并甲状腺疾病和继发性高血压;⑵ 合并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异常;⑶ 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整个研究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并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实施。比较2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应用降糖、降压、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物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方案。其中采用对侧穿刺18例,同侧股动脉顺行穿刺34例。所有患者全身肝素化后,行动脉造影,明确病变程度、长度和远端流出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丝导管系统,开通动脉闭塞段:⑴ 髂动脉至股动脉行血管内支架6例,中段狭窄>80%的股动脉,其平均长度是7.5 cm。⑵ 股动脉至胭动脉行血管内支架32例,其中① 股动脉上段闭塞18例,平均长度是5.8 cm;② 股动脉中段闭塞14例,平均长度是6.2 cm。⑶ 股动脉至胭动脉以下行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24例,其中①股动脉中段闭塞10例,平均长度是4.8 cm;② 股动脉中下段闭塞14例,平均长度是3.5 cm。使用压力泵逐渐加压扩张狭窄闭塞段2 min后,均行支架植入,即时造影显示血流通畅。病例均选择自膨式支架,直径是6~8 ITlm,长度是6~12 cm。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前列地尔10 µg静脉注射,2次/d,疗程是1周;硫酸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疗程是12个月。之后改为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长期服用。

1.3 观察指标和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情况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3]:⑴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增加>2倍,踝肱指数增加>10%。⑵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跛行距离增加>1倍,踝肱指数增加<10%。⑶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跛行距离增加<50%,踝肱指数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踝肱指数:⑴ 重度闭塞<0.40;⑵ 中度闭塞是0.41~0.70;⑶ 轻度闭塞是0.71~0.90;⑷ 正常范围是0.91~1.3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 11.5软件包。患者治疗前后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采用计量资料(±s)表示,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患者术后安全性评价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等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

经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和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

经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加,改善水平比对照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比较(±s)

组别  例数踝肱指数 t值 P值跛行距离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6 0.65±0.09 0.96±0.05 18.066 0.000 124.6±32.1 556.7±134.2 18.788 0.000对照组 36 0.63±0.08 0.79±0.04 10.733 0.000 121.5±31.6 457.3±125.9 15.522 0.000 t值 0.997 15.929 0.413 3.241 P值 0.322  0.000 0.981 0.002

2.3 2组患者术后安全性评价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13.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47.2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安全性评价比较〔n(%)〕

3 讨论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又称外周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和机体炎症反应、动脉内膜受损和脂质沉积等相关。但是这种疾病在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极少引起患者重视,因此大多数患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患者截肢。比较常规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介入微创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下肢供血状况,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截肢风险。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应用比较广的方法之一。同时,为避免患者术后再度出现下肢动脉硬化和动脉血管狭窄等情况,常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增加血管内支架。因此,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血小板聚集,同时能够明显减少血栓的形成率。

有研究[4,5]显示,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在一般治疗后动脉再次狭窄的问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患者在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其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1.67%,提示其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本文通过研究还发现,患者在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其踝肱指数比治疗前明显改善,跛行距离也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常规保守治疗更少,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跛行距离和踝肱指数,支架通畅率良好。

综上所述,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踝肱指数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患者跛行距离明显增加,支架通畅率也比较好。

[1]李英莎,赵志钢,何洪波,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8):789-792.

[2]诸锡奇,赵伟.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21):6180-6181.

[3]刘一强,王天玉,杜丽娟,等. 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14):4048-4049.

[4]陈学东,王中华,田磊,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研究[J]. 转化医学杂志,2013,2(4):216-218.

[5]谷涌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新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6):719-723.

Application of endovascular stent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o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

BAO Lu-ming E Du*QING Ba-tu BAI L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Mongolian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dovascular stent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patient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72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36) and control group (n=36)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stent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treatment, claudication distance and anklebrachial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laudication distance and ankle-brachial index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improve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endovascular stent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 have a better effect. It can improve the claudication distance and ankle-brachial index in the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 and the stent patency rate is goo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endovascular stent;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R543.5

A

2096-0646.2016.02.03.10

额都,E-mai:blm6@163.com

猜你喜欢
踝肱闭塞性跛行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母猪跛行的检查、预防与治疗
赵坤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经验
中药治疗5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