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
摘 要:随着电视问政节目的普及,其对社会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电视问政起到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公众政治参与度、疏导社情民意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被动性、节目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打造节目双向互动机制、优化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合作协商机制、优化公开透明运作机制的电视问政优化机制。
关键词:电视问政;社会治理;社情民意;公众参与
1 电视问政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
1、电视问政概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开办了电视问政节目,湖北、广西等省市、地区的二十多家电视台都推出了各种电视问政类栏目。电视问政节目是一个新的政府和人民交流的渠道,节目通过市民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的方式,起到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促进政府高效、实效地服务公众、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密切政府部门与群众的关系的作用。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是南宁电视台在2014年3月推出的一档电视问政节目。该栏目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南宁市纪委主抓。每期节目都会邀请市民作为观众以及问政代表团成员来到演播厅参与对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的问政,从而达到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推动各管理机构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地方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得以落实。
2、新形势下电视问政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
(1)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政府改进工作作风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然而随着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出现,体现了传统媒体在监督形式上的新突破。新媒体的使用者多为年轻人,其在中老年人群体的影响力有限,电视问政类节目填补了社会监督的空白,在群众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电视问政是一种新型民主监督方式,这种节目形式提高了群众社会监督的效力。此外,电视问政节目还能推动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电视问政类节目多为现场直播,在直播现场,各位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当众对公众进行了承诺,在之后的工作中,政府部门都会处在社会的监督当中,会调整自身的管理执政行为,并自觉地提升和改进工作方式。这样的监督方式既能提升和改进政府的工作作风,又能促进政府转变管理思路和理念。使政府从传统的被动回应社会人士问责,到主动回应社会需求。总之,电视问政栏目可以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途径和有效监督手段,推动了政府改进工作作风。
(2)提高公众政治参与度,搭建民意表达新平台
社会问责是群众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提高公众政治参与度,让公众通过建议、批评等方式对政府部门“一把手”进行问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实现民主监督,保障公民权利。目前我国公众政治参与还处在初始阶段,问责不成体系,缺乏顺畅的问责渠道。问责后的跟踪反馈机制滞后甚至缺失,问责后政府部门是否兑现承诺,工作是否得到落实等监督和评估工作缺失,造成群众"问了白问"、"讲了白讲"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电视问政节目作为社会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政治的一种新形式,为民意表达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在这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对政府的进行全面监督和审视。同时,节目方和公众也可以在直播中质疑问责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公众有了这种表达和参与政治的渠道后,合理的宣泄积压在心中对相关事件原来的解决方式所产生的怨气,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3)疏导社情民意,有效化解官民矛盾
社情民意集中反映了社会现实,不良社情民意得到有效疏解是社会治理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电视问政类节目让公众参与对相关部门领导者的问政,能起到化解和理顺民怨、通达社情民意的作用。电视问政的过程,就是疏导社情民意,有效化解官民矛盾的过程。纵观现有的电视问政栏目,在栏目环节设计上都会先设定一个问政主题,再通过记者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寻求相关社会现象。这个过程也是也了解了社情民意的过程,而这些社情民意最终将影响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电视问政是让民意得以表达的平台。
2 新形势下电视问政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不足与局限
1、电视问政节目的被动性
电视问政栏目可以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是因为其以一种新型的方式让政府官员走到聚光灯下,节目的内容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件,使其受到了普遍欢迎。但电视问政节目如此受欢迎,其生命力如此强,都离不开其背后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一般来源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这种行政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幾个方面:一是电视问政节目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发起举办的。一般是由当地的党委、政府主办,各地方电视台承办。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是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南宁市纪委主抓,南宁电视台推出的。因此,我国的电视问政栏目是在各种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推出,这种行政力量保证了节目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节目的发展受到这种行政力量的限制。二是地方政府部门领导话语权过大。在对问政节目现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问责时,地方行政领导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2、电视问政节目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电视问政节目的出发点是为百姓和政府提供沟通的桥梁,让为政者有所惧,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主持人和问政嘉宾的现场拷问下,大部分问政对象出现了红脸、出汗的现象,这有力推动了政府官员主动了解民生民情,主动解决问题、兑现承诺。但随着电视问政节目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也可发现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主要有:问政对象级别存在局限性、问政方式有作秀倾向、缺乏长效监督落实机制。(1)问政对象的局限性。大部分电视问政节目的问政对象都集中在县处级单位的领导,台下参与观摩的领导多为市级领导。而作为与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的社区、乡镇政府,缺由于其级别低、数量多,没有办法走进演播厅成为问政对象,制约了电视问政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从而导致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对象的局限性。(2)问政方式有作秀倾向。在电视问政节目中,整个过程由节目主持人把控,但作为一个非权力阶层人员来拷问一个权力阶层人员,其在发问时必然会拿捏程度,在批评官员时仍要考虑很多因素,批评、质问的时候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理和现象。但部分官员善于用"打太极"的方式面对问题,他们习惯于讲空话、官话、套话,这些导致了电视问政出现"作秀"倾向。(3)缺乏长效监督落实机制。在电视问政节目中,被问政官员常常作出立即落实的承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会遵守承诺付诸行动,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落实。以《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为例,该节目会对往期被问政官员所作出的承诺进行回访和监督。节目第三期曝光了南宁市虎丘村电线乱拉的现象,被问政官员亦现场作出整改承诺,然而两个月后,节目再次回访该村,电线乱象并无改观。问政过后,监督落实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谁监督?怎么监督?整改成效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3 电视问政参与社会治理机制优化
1、打造节目双向互动机制
为了使电视问政节目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延升节目的"内涵",拓宽节目的"外延",让社会公众发挥主导作用。目前,电视问政节目的文章内容多为群众的吃穿住行用等民生问题,这虽然可以使得节目得到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关注。但要想让群众更深程度的参与社会治理,就必须将问政内容扩大,需要统筹兼顾其他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问题,如科教文卫等。在问政形式上要把单一的电视媒介拓宽为互联网、平面媒体以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在挖掘问政题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微博、微信、网页、电话等方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让群众更深入的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来。
2、优化群众参与机制
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和优化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为了推动电视问政的优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官民互动,増进官民互信,一方面,让官员习惯于站在媒体和社会公众面前被问责,另一方面,让公众习惯于参与社会治理,表达诉求。(2)丰富问政形式。现有的电视问政节目,问政方式都是由主持人或者问政嘉宾与政府官员一问一答的方式來开展,形式较为呆板。因此,在节目形式的设计上,要注重发挥政府、媒体、民意调查、官民回答、暗访录像、嘉宾点评、群众评判等环节的作用,灵活性运用,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节目中來。(3)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形式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解决问题,社会公众更愿意看见的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责任政府。因此,节目的优化还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对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迅速的处理并反馈,让公众感受到问政的实际效果,这样才不会让社会公众产生“作秀”的想法。
3、建立合作协商机制
社会治理的实现在于是否进行合作协商。而电视问政就是一个社会各界公开、平等合作协商的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需要做到:(1)协商过程平等民主。在这个平台上,政府与公众要彼此尊重,形成政府主导,广纳民意,民众的平等参与的格局。(2)形成的决策理性可执行。合作协商的目的是让政府部门与公众在讨论和确定的过程中形成的决策意见是全面的、可执行的。(3)尽可能扩大问政范围。尽量让社区、乡镇一下级别的单位来接受问政。同时,问政对象除部门领导者外,还应包括具体执行者。(4)改变节目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一把手”来推动的局面。电视问政栏目的主办方多为地方主要领导,因此容易领导者的变动、思路变化而变化。打破这一怪圈,要从电视问政节目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方面来努力。
4、优化公开透明运作机制
电视问政节目让政府官员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接受公众的拷问,正是因为其在形式上契合了公开透明的标准,才得到大众的认可。优化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问政环节公开透明。电视问政现场多为主持人与政府官员的对话,观众、问政嘉宾发言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然而,电视问政毕竟是一档电视栏目,其首要目标是提高节目收视率,因此在题材选择和主持人提问等环节上难免有失偏颇。为了保证问政环节公开透明,节目的采访拍摄内容要有第三方的监督,及时通报被问政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情况的最新动态,对群众关注的不良现象以及官员承诺未兑现的,要有问责处罚机制。(2)反馈评价机制公开透明。当前我国电视问政栏目尚停留在"让官员出丑"的初级阶段。随着电视问政的普及,我们也从中摸索出了规律,面对被曝光的问题,官员首先道歉并表示承担责任,再承诺限期整改,这样的应对方式很容易获得公众的好感。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体系,为了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还要深化问政评价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节目中被曝光问题的整改承诺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桂林.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與实践[J].中国记者,2014(2).
[2] 张瑜烨,望丽红.电视问政节目的传播机制解析——以武汉市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3).
[3] 杨诗哲,田惠风,程文浩.电视问政:现状、问题与未来深化[J].长江论坛,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