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夷坚志》中宋代民间医者群体

2016-08-02 19:40查加伟赵爽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宋代民间

查加伟 赵爽

摘 要:《夷坚志》是宋代学者洪迈编纂的志怪小说集,多方位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风貌。通过梳理,笔者发现全书有400余则故事涉及到医药与卫生保健,其中多数都有民间医者参与医疗活动的身影。通过《夷坚志》探析宋代民间医者群体的面貌,对研究其在民众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及宋代医疗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夷坚志》;宋代;民间;医者群体

《夷坚志》全书有400余则故事涉及到医药与卫生保健,其中多数都有民间医者参与医疗活动的身影。本文欲从专业医者、宗教医者与拥有疗疾技能人士三个方面探析宋代民间医者群体的面貌,敬请指教。

1 专业医者

在《夷坚志》中有相当数量良医、名医和善医者的记载,专工医术,技艺高超,是宋代民间医者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甲志卷十《桐城何翁》载:何翁得风疾,手足奇右不能举。与之同郡良医李百全几道家,治疗月余,而病良已。乙志卷四《张文规》载:张文规病已经月,腰胯间肉坏见骨,善医者以水银粉傅之,肌肉立生。丙志卷二《聂从志》载:仪州华亭人聂从志,良医也。邑丞妻李氏,病垂死,治之得生。甲志卷五《许叔微》载:许叔微,家素贫,惟从事于医,遂留意方书,久之,所活不可胜计。甲志卷八《潘璟医》载:潘璟,名医也。甲志卷九《王李二医》载:李医者,医道大行……时王李名相甲乙,皆良医也。

宋代的醫学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医学分科更为细密与精严,这也促进医者术业的专门化、研习技艺的精益化。妇女生育时多有乳医的身影。支癸卷十《安国寺观音》载:许洄妻孙氏,怀妊临产,乳医守视,自夜半至平旦,乃泰然如常。创伤与痈疽疡病治疗则是外科医者的主阵地,丁志卷十《徐楼台》载:当涂外科医徐楼台,累世能治痈疖。支乙卷七《张二大夫》载:张二大夫被垣墙压右足,腕折骨破,痛不堪忍。市民范接骨以外科著名,亟招之。眼科医者也有记载,支丁卷五《义乌孙道》载:邑医孙道也,工疗眼疾。针灸医者中更有出神入化的技艺者,甲志卷十《旁安常针》载: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旁安常救之,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胃,不复能脱,故虽投药而无益。适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儿既痛缩手,所以遽生。”

从医者行医方式看,宋代民间的医者又分药肆医者和游医两类。药肆多兼具卖药与看病双重性质,药肆医者也成为民间医者群体重要组成部分,支乙卷七《张二大夫》载:张二大夫居吉州,启药肆。士人不第而置药肆为生也是存在的,丙志卷十八《张拱遇仙》载:汴人张拱,举进士不第,家甚贫。母党龚氏世为医,故拱亦能方术,置药肆余宜春门后坊。游医又称草泽医、旅医等,为民众治疗疾病提供很大的便利。三补《猿请医士》载:商州医者负箧行医。丁志卷二《张敦梦医》载:庐陵人张敦,精于医术,浪迹岭外。可见,游医多指没有固定行医场所、各地游走的民间医生,“负箧行医”与“浪迹”大概是对游医比较具体的概括。游医中有医术高明者,丙志卷十八《韩太尉》载:韩公裔太尉,暴得疾。太上皇帝遗御医王继先诊之,曰:“疾不可为也。”临就木,适草泽医过门,视色切脉,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遂命进药,逗晚顿苏。更有落魄不得志的草泽医获得上层统治者青睐的事例,支甲卷七《徐防御》载:眼医徐远,旅泊临安,棲棲不得志。适显宗太后患目疾,访草泽医,遂获展劾。补官与宅,锡赉不胜计,称为徐防御。

在专业医者之外,也有相当数量游走于江湖的卖药者。甲志卷二十《一足妇人》载:泉州有妇人,货药于市。丙志卷十四《綦叔厚》载:崇礼僦马出谒,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他们以卖药为生,或许医学理论不如专业医者,但出售的药物却常常起到奇效。乙志卷十四《笋毒》载:乡人聂邦用就竹林烧笋食之,归而腹中愦闷,遇痛作时,殆不可忍,如是五年。遇卖药者,乃取药二钱匕,使以酒服之,药入未几,洞泻秽恶斗余。邦用以疾平为喜。

2 宗教医者

(一)道医。《夷坚志》记载的道医主要有两类,其一是用医疗技能诊病疗疾的道士。他们或有高超的技艺,或有奇方,效果显著。支赓卷八《道人治消渴》载:临川人苦消渴,累岁更十名医不效。遇道人授一方。服之,自此渴顿止。支赓卷六《徐问真道人》载:徐问真道人者,治病绝有验。其二是以卖药为主要身份的道士。甲志卷七《仁和县吏》载:仁和县一吏,早衰贫瘠,齿落不已,从货药道人求药。两月后饮啖倍常,步履轻捷,年过九十,略无老态。卖药道人在疗疾方法上也有创新,实用性十足。再补《寒厥》载:刘锡宠妾病伤寒暴亡,招市上卖药许道人。许曰:“是寒厥尔,不死也。”乃掘坑积炽炭百斤烧之,施荐覆坑,让病人卧其上,盖以毡褥。少顷,气腾上如蒸炊,遍体流汗,衣被透湿,已而顿苏如,取药数种调治,即日愈。

(二)僧医。宋代的僧众也常常参与民众的医疗活动,甲志卷十《李八得药》载:李八叔患大风三年,百药不验。游僧来与药一粒令服。乙志卷十七《林酒仙》载:崇宁间,平江有狂僧,嗜酒亡赖,郡人呼为林酒仙,多易而侮之。唯郭氏一家,敬待之甚厚。郭母病,僧与之药一盏……母病即愈。丁志卷十三《叶克己》载:寿昌叶克,病赤目,继以血利,久之大小便皆结塞。遇一僧,旋判治药十两许,携入渍以酒使服。旦而履地,一家惊异之。

(三)巫医。在宋代政府禁巫之风下,巫覡在宋代民间的影响有所抑制。然而,巫医仍然是民间医者群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在江南两浙地区,乙志卷十九《韩氏放鬼》载:江浙之俗信巫鬼。支乙卷七《姚将士》载:文惠公总领淮东日,其所生母病,疗治无良医,乃载诣常州。……招医巫诊治。支乙卷七《王牙侩》载:鄱阳乡民郑小五合宅染疫疠……欲诏医巫卖药。在面临突发疾病的生死考验时,民众往往崇信巫医,如支赓卷五《武女异疾》载:鄂州富商武氏女得怪病,崇信巫医,进而出现“求巫医数十,极治悉不效”的状况。

3 有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人士

在宋代民间还有一部分拥有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人士,他们没有明确的医者身份,却也参与医疗活动和疾病治疗,体现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医疗资源的补充作用。乙志卷十七《张八叔》载:汪氏卧病,更数医不效。有客扣门,言乃润州范公桥织罗张八叔也。令来切脉,留一药方,曰乌金散,使即饮之……汪氏病亦愈。地方官员也能掌握符咒治病,丙志卷十四《水月大师符》载:襄阳知县阎君能画水月大师符,凡水旱疾疫刀兵鬼神山林木石之怪,无所不治,皆有奇效。丙志卷十三《蟹治漆》载:襄阳有劫盗当死,既受刑,又以生漆涂其两眼。时里正适以事在狱中,怜而语之曰:汝去时寻石蟹捣碎之,滤汁滴眼内,漆当随汁散,疮亦愈矣。商人也有疗疾的技能,丁志卷一《治挑生法》载:雷州民康财妻,为蛮巫林公荣,用鸡肉挑生。值商人杨一者,善医疗,与药服之。甚至连渔翁也能在治病救人发挥作用,支丁卷八《范南斗》载:范为痰呕所苦,友贾正同问疾,曰:前村有渔翁,蓄药,能起死。(贾)煎汤饵范,痰去如扫,次日愈。

4 小结

宋代民间医者群体有专业医者、宗教医者与拥有疗疾技能的人士,来源广泛,数量众多,技艺参差不齐,品德高低不等,成为民众在面对疾病的生死考验时选择的对象。虽有为人诟病的庸医,总体来说他们解除民众疾苦,丰富下层社会医疗资源,发展医学理论,积累经验教训,推动了宋代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猜你喜欢
宋代民间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民间妙联撷趣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