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伟
新理念、新教材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用的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部分。如何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辅助部分的资源,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见解是:以课改宗旨为指导,依据课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相应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1 全面运用教材中的“导言”
历史教科书的“导言”分为单元前的“单元导语”和每课前的“课前提示”两类,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起着不同的引领作用。
(1)“单元导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在每单元开始学习之前,我都引领学生一块学习“单元导语”。在此不但要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内容和发展线索,还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式、方法的借鉴与选择。在上单元复习课时,又重新让学生再用几分钟时间迅速浏览单元导语,并结合已掌握的单元知识,动手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2)“课前提示”的运用。“课前提示”主要提示该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把握该课的学习要点。“课前提示”栏目我在每节课都必用。当新知识学习后,又会指导学生重新掌握本课的重点即回顾“课前提示”,并引导学生以此为参考,自行构建当课的知识框架,它常常起到引领学生把书读薄的作用。
2 充分地利用书中的图
历史不只是一段抽象的文字陈述,而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新教材的突出特色就是选编和充实了大量的可用资源,如大量的地图、历史图片、表格资料等,它们赋予学科本身图文并茂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蓝本,充分挖掘图表资源,保障物尽其用。尤其是表格的运用对学生如何从现象描述到本质揭示,又从本质出发来看现象的这种思维的培养是直接的,是学生主动的,很明显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3 精心选用书中“小字和插入语”
“小字和插入语”指的是在课文正文中间插入一些各种类型的阅读性补充文。主要有众多的“知识链接”、广博的“资料卡片”和一定数量的“史学争鸣”等栏目,我们应因材施教,恰到好处的选取这类课程资源,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例如,在书中一定数量的“史学争鸣”栏目,这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创新的设计,教材侧重于把史学界的争议、史家不同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老一辈史学家来新夏先生也曾指出,引用有争议的双方论点对引起中学生思考问题、启发思路有重大意义,是一种符合当前课程改革趋势和学生能力发展趋势的科学探索,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学的宏观把握和理性思考。
4 灵活处理课中和课后的思考题
课中有直接根据正文的行文而设计思考题,也有设计具特色,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思考题。如“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法国国歌和国庆日的由来”。解答该类题目,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查资料,做思考,学生在解答这类拓展类知识是很有兴趣的。通过该类题目的解答,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学会了解答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研究历史问题的那能力。
课后有“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栏目。“自我测评”供学生自行选择,相比之下我比较重视“材料阅读与思考”栏目。它着重于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的集中体现。这是高考课标要求的能力考察之一。我的处理很灵活,有的布置个人完成,有的让小组合作完成,有的根据课文内容调入课中运用。
我们是二级达标学校,生源不是很理想。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就应坚持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深入浅出的让他们掌握知识,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如何不再增加他们很多的学习负担。这是我在处理课中思考题与课后思考题时考虑比较多的。
5 适时选用书中的“探究活动课”材料
“探究活动课”的设计意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教材体现与落实课标理念的又一亮点。在选用布置时要符合学情,便于探究与实践的课题,实践前要精心计划,安排妥当,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
案例:在学完必修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后有一个“探究活動课”——《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这个主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调查的对象又是周围社区居民,既近且熟又方便。我选用了这个探究主题,先把学生按家乡所在乡镇分成若干小组,确定负责人,指导各小组预先拟订调查提纲,根据提纲,组员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以观察、访谈、图片资料搜集整理等形式在社区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活动。也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县图书馆、资料室查找资料。结果,学生的探究成果让人惊喜。坂面乡小组学生,以小报的形式,配以文字、剪贴的报刊资料,拍摄的照片,阐述乡镇人们周边生活环境、业余生活的变迁;梅仙镇学生合作小组,写了一份像摸像样的调查报告,以大量的数据论证了这两年乡镇经济在矿产资源、橘橙收获方面的取得的成就,在此带动下,本镇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着重地从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这方面进行总结;以“住宅的变迁”为主题的西城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从“人均住房面积”、“住房环境”、“住房的种类及形式”、“获取住房的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住房的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每个合作小组都把自己的成果以交流合作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从中挑选了优秀作品,汇集成册。这次学生全真模拟了研究过程,体验到了探究欢乐,欣赏了个性劳动价值,分享了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就是我近年来所做的一些尝试。在新教材新理念的背景下,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我们应因材施教,恰到好处的选取各类课程资源,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