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发展、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利用网络信息与技术,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 [1]。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一个庞大群体,如何利用好网络信息与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对于加强高校的日常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1、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国家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与每个公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持续不断。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反社会主义反国家人民的恶势力传播反动信息,蛊惑教唆青少年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国家团结统一。此外,色情、暴力、凶杀等信息的传播,都对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2、治安问题层出不穷
随着高校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各类人员不断增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目前高校常见的一些治安问题主要有:盗窃案件层出不穷,包括校外人员的流竄作案,以及校内人员的内盗,涉及金额总数巨大;打架斗殴等事件屡禁不止;各类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抢劫等伤害事件偶有发生。
3、消防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学校是人员密集型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增加,学校消防安全隐患场所增多,消防安全形势严峻。但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普遍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基本的自救逃生技能,尽管学校定期开展常规消防安全教育,但是效果不明显。
4、交通安全教育面临新挑战
交通安全教育主要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和交通知识的教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代步工具也从过去传统的自行车逐渐转变成电动车,甚至部分学生驾驶机动车上学。这样的转变,为校内外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带来隐患,也给交通安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2 网络发展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信息以其传播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拓展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空间,网络丰富的数据资源,使大学生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拓宽视野,由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教育从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变为对选择利用有效信息的服务上。同时,社交软件的应用,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同时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实现了有效的双向互动。即时提供的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分辨、选择正确有效信息的能力,丰富了安全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探索
1、创新安全知识形式和内容,丰富安全教育模式
传统的安全教育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内容较为滞后,缺乏感召力、说服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安全教育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选择有针对性、说服力强、最新的资料作为素材,同时结合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同时,集声、色、光、画等为一体的新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走向立体化,可将枯燥呆板的安全知识、案例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2、应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提升安全教育交互式体验
目前大学生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95%,QQ、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可充分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如建立高校安全保卫微信公众号、校园安全卫士QQ号等,设立后台值班制度,当学生遇到安全相关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寻求专业的咨询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实现“一对多”,有效解决工作面积的问题,同时也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减少安全相关案件的发生。
3、设立线上线下体验式互动,加强主题安全教育有效性
针对安全教育中的治安、交通、消防等内容,过去以理论说教和传授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演练,导致学生自救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以利用网络,设立线上的虚拟体验及知识问答,开展网络文化节、网络辩论赛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知晓率。同时还可以联合消防、公安等部门,组织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演习以及校园交警、校园卫士等线下职业体验活动,让大学生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训练中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网络教育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利用网络有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整合学校各个部门力量共同完成。可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宣传部、学工部、保卫部、网络信息中心等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综合协调,逐步形成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2]薛力猛.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3]张波.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商业经济,2012,(5):121-122.
作者简介
王斐敏(1987-),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