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作为教学育人的特殊机构,它对社会的发展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学为其提供所需人才和科研成果。一所大学的发展更离不开它的使命。大学的使命对大学的发展起着方向上的引导作用。鉴于当前建设“双一流”的时代使命,本文从大学所应传承的使命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双一流”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的使命;“双一流”大学
安徽大学廉政法治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度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名称: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腐败预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DLZFZ15YC06。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大学为社会的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研创新。最早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普遍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当时,欧洲的中世纪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为追求真理、学术自由为己任。象牙塔精神是最能代表大学的本质。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1810年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洪堡提出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育与科研相统一”三原则,促使柏林大学取得巨大成就。从古老的“学生型大学”到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大学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迸发活力。大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与其自身的大学使命离不开。大学的使命为大学的发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从大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大学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大学的信念、理想、责任和精神。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大学使命的指引。
1 大学使命的延续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定有伟大的学校;同样,没有伟大的学校,也就成不了伟大的国家[1]。奥尔托加·加塞特是西班牙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直致力于政治和教育体制改革。他在其著作《大学的使命》中向我们深刻的阐述了大学所应该具有的使命,对于当今建设“双一流”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大学从建立之初就在探讨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传授什么?大学的使命就很好的回到了这些问题。大学其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传授本应该被理解,即能被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奥尔托加·加塞特认为,如果将知识传授给普通的劳动者,就应该发挥好大学的使命: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大学的改革也应该以此为目标,才能将大学改造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它赋予大学不同的责任。大学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回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探索大学最本质的东西——大学的使命。21世纪,大学已经不简单的延续学术自由的风范。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的使命就更具学术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国际性。大学在一步一步的走出象牙塔,不仅要主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更要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的发展。大学通过培养的精英人才,研究的硕果从而引领时代的发展,为创新驱动贡献力量。大学的使命一直是大学发展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在追求“大学是什么?”,“大学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大学的本质”时,我们更要明确大学的使命,从其本质出发,探讨大学的奥妙。奥尔托加·加塞特在其著作中已经鲜明的向我们展现大学的使命。他认为大学就应该做好文化传授,将普通人培养成为有“文化修养”,处于时代要求的高度的人;同时通过专业教学,利用人类的智慧,将普通人培养为专业化的人才;最后,在之前的基础上,培养一部分人进行科学研究,从中诞生科学家。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它的类型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根据大学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可以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等4种办学类型。尽管办学类型多样化,但是大学的使命依然在延续。大学的使命从最本质上回答了大学是什么样的机构?大学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2 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建设
2015年底,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2016年开始,对大学和学科的建设提出明确的“双一流”要求。该文件为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双一流”就是打造最强的大学和学科,在中国高度等教育建设的行列中起导向作用,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要走向世界行列,统一民族性和国际性发展特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逐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就当前而言,围绕“双一流”建设的讨论如日中天,学界们的专家更是迫不及待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卓越大学联盟”2015年校长论坛会为例,各个校长都有自己关于“双一流”建设的独特见解。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认为“培养出一流人才、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和老师”是重要的三要素;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认为“优秀学生、学术经营、一流成果、国际声誉、一流服务”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等[2]。总体来说,国内建设“双一流”主要是围绕人才、科研成果以及优秀文化几个方面。其中,人才方面涵盖一流的师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在大学里,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一流的师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所想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师资可以为教育的发展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教授是科研界的风向标,敏锐的察觉科研方向,优秀的科研成果促进社会的发展,服务社会;学生在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应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里,大学生更应该具备承担时代使命,培养创新能力。师资和学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主体力量,协调发展这二方面,奠定一流大学的基础。硕果累累的科研成果见证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就,科研力量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推动力量。世界上著名的大學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都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科研始终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对时代发展需求的回应。一所大学应该是有灵魂的大学,优秀的文化建设也是一流大学的象征。让学生沐浴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陶冶高深的道德修养。
3 大学使命促进“双一流”建设
新世纪,高等院校希望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加快大学走向世界的步伐。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须之路。通过发挥教育的力量,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学作为特殊的组织,更应该回归本源,明确使命。大学的使命是指引一个大学发展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一所高校只有明确大学的使命,才能调整院校走向世界一流的规划,使其更快,更有质量的发挥教育的力量。
大学的使命赋予高校责任感。高等院校实现“双一流”就应该从大学使命的角度出发,培养一流的学生,研发一流的科研成果,发挥大学的本质。德里克·博克曾在其著作《走出象牙塔》中探讨大学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大学一方面要坚守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兼顾社会责任,超越象牙塔。大学在回应社会需要之时,也要兼顾大学的本质。大学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和象牙塔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打造“双一流”大学要兼顾大学的使命。大学有三种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学的使命的发挥正是促使这三种职能产生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只有大学真正意义上发挥其职能作用,才能打造一流的学科和大学。当今“双一流”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只有充分理解大学的使命,努力挖掘大学最本质的内涵,才能让高等院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一流”。
参考文献
[1]奥尔托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盾,《建设一流大学不能“千校一面”》,《中国教育报》,2015-12-16(003).
作者简介
莫灿灿(1992—),女,河南信阳人,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法学研究。